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察同志,寺庙里的文物都被盗走了!快帮忙抓小偷呀!”山西金灯寺突然文物失窃,守庙人慌忙报警。

寺庙,通常是佛家人修身养性,香客们祈福许愿之地。守护寺庙的,往往是有灵性和极高道德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国山西省,就有这样一位老汉,守护寺庙28年后,两位香客的闯入却打破了这份平静与祥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虔诚的守庙人

金灯寺文物失窃,疑似是两位女大学生偷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文物最后是否被追了回来?

我国山西省作为文化名省,有无数名寺散落在这片大地上,其中有一座并不知名的小庙,静静坐落在山西平顺县城东北与河南林县交界的林虑山巅间。

金灯寺,原名宝岩寺,始建于北齐。相传,寺中有一位禅师,守夜时发现每每入夜,寺庙中都会由东方飘来两盏金灯,金光就会立刻照亮整间寺庙,因此,宝岩寺更名为金灯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灯的光芒就这样照了千年,照亮着寺庙内的石雕和宝物,照亮着后来人的诚心和敬意,照亮着山间的一方小小的平静之地。

一座庙,一个人。早在金灯寺为人所知甚少的时候,寺里就住了一个孤独的人。

1996年,一个平凡的夜晚,山西平顺县的金灯寺内,蜡烛闪烁着灼灼微光。与平日不同的是,这个夜晚,寺庙里除了守庙人冯开平外,还破例住下了两位女香客。

按照常理,寺中是不会接纳香客留住的,奈何两位女子声称自己是大学生,看其衣着和神态又的确十分虔诚文静。

38岁的冯开平也是有儿女的人,想到远在家中的妻子和孩子,再看看两位年轻的香客,天色已晚,山路又艰险,冯开平便破例为两位香客整理出了一间客房,供两人居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夜,冯开平静静合上殿门,准备回到自己的房间休息。来到金灯寺两年了,他才刚刚习惯这种身份的转变,冯开平自十来岁起就在戏园子打杂,不怕苦不怕累,赢得了老板的信任,还因此得以与妻子结缘。

离开戏园子,远离家人,到偏僻遥远的山间,守护一座不知名的寺庙,这样的选择,最初并没有得到最亲近的人的支持,是在带着妻子亲临寺庙之后,在肃穆神圣的氛围中,冯开平才突然得到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

经历了内心的苦苦挣扎,冯开平还是选择了来到金灯寺,承担起守护这座寺庙的职责。身份的转变,让已是中年的冯开平感到喜忧参半,这一年,冯开平36岁。

夜晚的寺庙,只有冯开平留着的几盏蜡烛发着幽微的暖光,空气中还残留着香灰厚重、深沉的气味。

临睡前,除了山风的呼呼声,冯开平似乎还听到了另一种窸窸窣窣的动静,他想,一定是两位年轻的女香客初宿山中,对于能够留宿在寺庙感到十分惊喜和好奇,因而在轻轻地打闹和交谈吧。想到这里,冯开平渐渐进入了梦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窸窸窣窣的声音越来越大,似乎还隐隐有着脚步声。这一夜,冯开平睡得并不安稳,睡梦中似乎总有杂乱的情绪扰乱他,却又说不出为什么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客离开 文物失窃

一夜过后,冯开平早早起床,一股不良的预感在此刻被无限放大,冲出房间,只见昨夜住着两位女香客的房间门虚掩着,冯开平猛地拉开门,两人早就不知何时离开了。

令冯开平感到浑身战栗的是,和两位“女香客”一同离开的,还有不少小型文物。冯开平急匆匆地冲进寺庙的每个殿内,眼神扫过那些曾经摆放着石雕和宝物的、现在已然空缺的位置,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痛苦。

原来昨夜冯开平亲自往金灯寺放进了两个盗贼!因为一时的信任和松懈,丢失了这些日夜与他为伴,被他奉为至宝的古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守护寺庙、守护文物,不仅是他的工作,更让他在守庙的岁月中产生了深厚的情感,成了冯开平心甘情愿承担的责任。

想到这里,冯开平感到一阵心痛,看着殿上依然平静端庄的佛像,冯开平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愧疚,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眼角流下悔恨的泪水。

冯开平深深地跪拜,然后下定了决心一般站起身来,锁好庙门,以最快的速度朝山下跑去−−−他要报警,他要追回属于金灯寺,属于这山林间,属于所有人民的文化宝藏!

通往山下的路并不好走,时而坎坷时而颠簸,冯开平却始终保持尽力快步走着。

回想这在山上的岁月无疑是寂寞的,这寺庙中,陪伴着冯开平的只有一座座石刻的佛像,有的已经风化,却还是留存着匠人千百年前苦心雕琢在眉宇间的安详神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开平常常擦拭着这些佛像、凝望着壁画发呆,在脑海里浮现着这些艺术品被制作时的情景,看着菩萨慈祥的、柳叶一样的眼睛,他便每每感叹,虽然庙中远离人世,但是更贴近圣心。

就这样,冯开平变着花样地吃着土豆,嚼着馒头,看旭日东升夕阳西下,在庙中度过这漫长的岁月。

脑中浮现出失物的形状,这使冯开平的内心稍稍平静,然而想到那扇虚掩的门,想到那两个虚伪的“女香客”,冯开平还是感到一阵心痛。

想起她们自我介绍说是大学生的说辞,想到她们精心伪装的外表,再想到自己盲目给予她们的信任,为了她们破例,深深的悔恨还是一下子覆盖了冯开平的心头。

冯开平突然就想起了昨晚的噩梦,梦里有两个模糊的影子,正用弯刀一点点刮下墙上的壁画,彩色的粉末一点点沿着墙落在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凭冯开平如何呼唤都无法制止那两个模糊的影子,而他也无法动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两个人影破坏着他视若珍宝的壁画,再任由她们背上行囊,头也不回地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民协力 追回文物

从山上的寺庙到最近的派出所也有足足25里,冯开平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只能凭着双腿一路跑到派出所门口,气喘吁吁地推开大门,向警察描述着整件事情的经过。事关国家的文物,金灯寺失窃一事很快引起了警方的重视。

冯开平脑中尽力回想着从昨天到今天,事件的每一个细节,回忆自己入睡的时间和那两个文物盗贼的体貌特征,细致地讲解给警察听。

冯开平不断回忆着,接待员的笔也没停过,一双焦灼的眼睛对上另一双关切的眼睛,一个守庙人,一个人民警察,此时他们都感到了一种共同的、神圣的责任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警方的多方走访调查之下,金灯寺失窃一事逐渐有了眉目。警方在寺庙周围发现了一段珍贵的监控录像,记录了两个盗贼身负着装满文物的背包离开的身影。

看着这段监控录像,冯开平还是感到怒火中烧,他日夜擦拭、呵护的文物竟然被这样轻而易举地偷走了,他悔恨而感到无能,默默攥紧了拳头,反复嘱咐和感谢了警察同志后,回到了山上。

冯开平的背影因为失落而显得更加佝偻了,他的步调也逐渐变慢,失神地回到了庙中。

看着古旧的木门,冯开平像看到老伙计一般再次流下热泪,他轻轻推开门,抚摸着还继续陪着他的雕像,然后重重跪倒在了佛像前,久久没有直起身子来。

一边等待着警察的消息,冯开平一边更加认真地守护着寺庙和文物,夜里听到一点声响都会惊醒过来,恐怕上次的悲剧重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经过警方的追踪调查,终于了解到那天在庙中留宿的两位“女香客”其实属于一个专业的盗窃团伙,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偷窃。

之所以让两名年轻女子扮作香客,就是利用了冯开平的善心,骗取了他的信任,从而达到盗窃文物的目的。

真相大白,犯罪嫌疑人也被警方在附近的小山村抓获。幸运的是,金灯寺失窃的宝物被警方全数追回,原原本本地回到了金灯寺,回到了冯开平身边。

守护金灯寺13年后,金灯寺终于通上了电,得以被更多人关注,通往山下的路也不再那么艰难了。此时,冯开平已过知天命之年,他认真负责守护寺庙的事迹被更多人知晓。

2017年,冯开平被评为“2017年度网络感动人物”,这无疑是对他十几年来甘守寂寞、尽职尽责的最好嘉奖。

金灯寺也与冯开平不断地“双向奔赴”着,在冯开平获得越来越多荣誉时,政府也关注到了这座饱含文化宝藏,此时却摇摇欲坠,亟待修整的老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开平的头发和胡须日渐变白了,但是每每看向他守护着的金灯寺,他的眼中就又放出和年轻时一样明亮的光芒;金灯寺也被整修得越来越好,许多文物被更妥善地保管了起来。

今天,冯开平还和他的金灯寺日夜为伴。他守庙人的精神如一块璞玉,至今都散发着熠熠的光辉,这份精神也将和歌颂冯开平名字的声音一起,在人类文明长河中久久回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案释法

文物得到了追回,守庙人得到了宽慰,这件事也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借住寺庙的两位“女香客”盗窃文物时,是否明确自己的行为构成了犯罪?

案件发生后,警方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捉拿归案,两位嫌疑人也承认了自己意图盗窃文物,进行倒卖获取利益的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名女子早有预谋,先是通过穿着将自己伪装成虔诚的香客,而后通过与冯开平交谈,以更好地塑造自己与同伴是上山求佛的女大学生形象。

她们进一步骗取了冯开平的信任,欺骗了冯开平,完成了犯罪的第一步,并在接下来按照计划将文物带走。

寺庙隶属于国家,寺庙内的文物属于国家宝藏,私人不可以占为己有,更不能妄图通过盗窃牟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有盗窃、哄抢、私分或者非法侵占国有文物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两名女子在盗窃过程中,以用工具撬取等方式不可避免地对文物进行了破坏,符合《文物保护法》盗窃罪和破坏珍贵文物罪的事实,而迎接她们的处罚,则在《刑法》中有所说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六条规定: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盗窃多件不同等级国有馆藏文物的,三件同级文物可以视为一件高一级文物。盗窃民间收藏的文物的,根据本解释第四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认定盗窃数额。

所以盗窃文物应以盗窃罪定罪,量刑时根据文物级别从重处罚。由此可见,两名罪犯明知故犯,违反了国家《文物保护法》和《刑法》,理应量罪定刑。

二、金灯寺文物失窃,冯开平有责任吗?

非也,金灯寺失窃时电力未通,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文物无法得到最妥善的保护,文物失窃后警方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仅凭冯开平一人的力量也无法追回失物。

其次,事件发生时,我国对于寺庙的安保和管理制度都尚未明确和普及,冯开平接受作为守庙人的任务时,寺庙尚未受到相关部门保护和重视,处于尚未被开发状态,因此没有守庙人如若遭遇寺庙失窃则需负责的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寺庙中没有明确规定香客不许留住,冯开平所为,只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量;同时作为寺庙和文物的保护者、热爱者,冯开平也是金灯寺文物失窃一案的受害者,遭受了罪犯的蒙骗,承受了对心爱文物丢失的巨大痛苦。

同时,冯开平将数以十计的岁月付之守护寺庙的使命中,对于艰苦的生活、困难的条件从无一句怨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守护寺庙。

也正是因为冯开平的敬业,金灯寺得以更早地得到关注和保护,一人一寺,一事一情,着实感人。

对此您怎么看?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看法

关注带您更加清楚的了解法律法规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