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伴随着城市发展,无锡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改造再利用从未停止。由无锡客运集团下属睿客置业投资建设的“庆丰故事馆”近日落成,一批老物件、老照片同时展出,再现了庆丰纱厂的历史和无锡民族工商业的百年辉煌。昨天,“庆丰故事馆”迎来了首批参观者——老物件捐赠者代表和庆丰纱厂老职工。

还原庆丰纱厂独有印记

“庆丰故事馆”坐落于庆丰纱厂旧址改建的COLOR PARK 庆丰文化艺术园区。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刚刚落成的“庆丰故事馆”,门口一个由发光纱线灯组成的“1922”在“经纬线”外墙金属装饰构架衬托下格外醒目。睿客置业总经理助理屠海笛介绍,庆丰纱厂于1922年正式开工生产,是全国第一家电力织机全能厂,生产的面料都是用机器梭织,梭织的特点就是用相互垂直的纱线以经纬交织的形式来生产,故事馆的外墙专门设计了这种经纬线交织的元素。

走进故事馆,一个“故事留声机”映入眼帘,电话键上的1-8都代表了庆丰一个故事,仿佛在和历史对话。“庆丰故事馆”分为三层,一层、二层为主要展示区域,其中,一层是整个故事馆的核心,“庆丰大事记”把有关庆丰的每一段历史做了一个详细的整合,让参观者更近距离了解无锡的近代民族工业。文化墙上的电视机放映着庆丰厂的历史影像,展现了庆丰重要的历史时刻。展柜里陈列了庆丰纱厂的一些老物件,其中“双鱼”商标引起了参观者的热议,当时,由庆丰纱厂生产的“双鱼”棉纱是无锡地界的标准纱,不仅享誉全国,而且远销南洋。

屠海笛介绍,“庆丰故事馆”的整体设计以纱厂梭织经线、纬线元素为灵感,并将其延伸为时空的上下穿梭,既体现出了纱厂的工业特色,也反映出了历史的厚重感。故事馆内还有着许许多多的细节,如定制的纱锥花灯,用特别的方式还原了庆丰纱厂独有的痕迹。在每一层楼梯的踏步上都有一段简介,记录着无锡近代民族工业的20个“第一”,展现了无锡工商业的发展历程。故事馆的二层是庆丰记忆老照片展示及文化交流共享空间,陈列着珍贵的老物件原件,见证了“庆丰”的历史和发展。

老物件承载一代人回忆

据了解,在筹建“庆丰故事馆”期间,共征集到50余件庆丰老物件,包含“庆丰80周年庆展览照片底片”“1988年庆丰报纸合订本”“庆丰食堂饭菜票”“职工光荣证书”等,让庆丰纱厂的历史逐渐丰满地呈现,也承载着无锡市民族工商业百年辉煌的历史、近代民族工商业崛起的骄傲。

“1922年,唐保谦等人共同创办了庆丰纱厂,1966年改为了无锡市第二棉纺织厂,无锡人喜欢叫‘国棉二厂’,2007年退出了历史舞台。”“无锡二棉”老职工、时任《庆丰报》主编的孙益根向故事馆捐赠了一本《庆丰报》合订本。“这份内刊于1988年创刊,持续到2006年,记录了工厂的政策、好人好事、职工生产、娱乐、劳动竞赛等。”孙益根回忆,当时这份报纸很受欢迎,半个月出版一次,印刷3000多份。每次出刊职工们第一时间争相看报,看看最近厂里的大新闻,有没有自己的照片。

在二楼的老物件展览区,一组介绍“无锡二棉”织机计算机监测系统应用的幻灯片来自老职工陈伟。“我是1976年进厂的,当时是动力科的主管,负责电气动力。”陈伟说,20世纪80年代末,他和团队历时一年研发了织机计算机监测系统,用于监测车间织机的运行状态。“现在看不稀奇,但这个系统在当时很先进,是全国首个织机计算机监测系统,大大提高了产量和质量。”当时,陈伟还受邀到全国多地介绍这一新技术。

由老职工捐赠的茶杯、碗、工作服、工作总结等老物件承载了一代人的回忆。市民蒋红萍夫妇向故事馆捐赠了一本1987-1988年度第一学期无锡二棉幼儿园成绩单和无锡二棉厂职工医院病历簿。“我们是双职工家庭,当时夫妻俩在车间里上班,孩子就在厂里的幼儿园上学。”蒋红萍告诉记者,当时厂里的条件很好,有图书馆、医院、幼儿园、浴室,“我们在车间干活,厂里给我们做好后方保障,幸福感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