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随着能源革命深入推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新突破,装机总量历史性超过全国煤电装机,进入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为了新能源大规模消纳,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固态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和飞轮储能等七种储能技术验证平台,正在加速研发。截至2022年底,全国投运的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高达870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突破2.1小时。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对储能行业的需求也水涨船高,预计2023年和2024年会是储能行业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年份。

进入2023年新年以来,不少企业纷纷开启签约,拿下许多大订单,不少央国企也制定了储能等新能源发展计划,国家和地方不断出台新政策,明显感受到今年的储能行业不再是之前仅能听到“雷声”,而是真真切切的开始“下雨”了。

储能签约遍地开花

日前,新源智储能源发展(北京)有限公司2GWh储能电池采购中标名单出炉,位于厦门同翔高新城的厦门海辰储能赫然在列。而在不久前,海辰储能还与双一力(宁波)电池有限公司签订15GWh供应战略合作协议。

储能行业正迎来快速增长态势,刚开年,厦企海辰储能就捷报频传,一月份签订、中标多个订单,总容量已超20GWh,订单价值累计超百亿元,实现2023年“开门红”。

无独有偶,2月15日,海辰储能与许继集团在许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就全球储能项目共同协作开发,相互协同配合;在储能系统电池标准方面共同发挥专业特长,助力标准完善。同时,双方还将就许继集团2023年框采计划和项目落地,以及电池PACK产线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发展。

开年以来,相信有更多的企业像海辰储能一样斩获了不少订单。储能签约在全国遍地开花。例如,2月14日,总投资100亿元的15GWh清陶能源动力固态电池储能产业基地正式签约落地成都市郫都区。项目一期位于成都市郫都区菁蓉镇,由清陶(昆山)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首条生产线设计产能1GWh,预计近期首批半固态电池将在郫都工厂正式下线,这也是成都首条半固态电池生产线。

2月15日,乌拉特中旗与林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乌拉特中旗新能源开发产业投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响应国家关于促进发展低碳经济、开发清洁能源的要求,在新能源开发、产业投资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林源集团将投资370亿元建设新能源及相关产业项目。包括锂电池生产制造项目、全钒液流电池生产制造项目、全钒液流共享储能相关项目及集中式+分散式风力发电、集中式+分散式光伏发电等项目。

储能签约不仅在国内,不少企业瞄准海外市场,在国外也占据一席之地。2月15日,南都电源发布公告,公司中标意大利某主要电力公司的美国锂电储能系统项目,中标总容量1.36GWh,中标金额为最高不超过3.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16亿元)。

在订单持续爆满的背后,正是国内外储能市场火爆的体现。

华能、中国能建等央国企制定新计划

2023年储能等新能源发展势头日益猛进,华能、中国能建等央国企也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

2月6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召开2023年新能源建设推进会,靠前安排20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实现实体开工和施工准备,全年新能源开工3000万千瓦以上,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本次实现集中开工和施工准备的新能源项目共计152个,涉及全国29个省区。聚焦“三线一带”,即北线清洁能源基地、东线海上风电、西南“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以及中东部分散式分布式连片项目的建设开发。

2月15日,中国能建公告,拟定增募资不超150亿元,投向中能建哈密“光(热)储”多能互补一体化绿电示范项目、甘肃庆阳“东数西算”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零碳大数据产业园示范项目、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湖北应城3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及乌兹别克斯坦巴什和赞克尔迪风电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

储能相关政策密集出台

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因此,国家和地方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

1月6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指出加强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体系建设。重点依托系统友好型“新能源+储能”电站、基地化新能源开发外送等模式合理布局电源侧新型储能,加速推进新能源可靠替代。充分结合系统需求及技术经济性,统筹布局电网侧独立储能及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积极推动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构建模式,灵活发展用户侧新型储能,提升用户供电可靠性及用能质量。加强源网荷储协调调度,探索源网荷储安全共治机制,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月16日,在光伏行业2022年发展回顾与2023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熊敏峰总结了过去一年光伏行业取得的重大成绩以及政策支持,并对未来行业发展提出了重要意见和建议。

据熊敏峰透露,营造行业良好的发展环境,解决土地难点,国家能源局相关部门将加强与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研究推动出台光伏用地用林、用草、用海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土地要素保障。同时,将会同有关方面研究优化储能调度运行机制,着力解决建而不用的问题。

2月16日,《求是》杂志第4期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2年12月15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的一部分《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文章提出:要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统筹布局电力源网荷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支持企业“组团出海”,加快进口多元化。要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

在地方省市也有储能相关政策公布,详情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扩产跨界加码储能

2月14日,成都亿纬动力有限公司(简称“成都亿纬”)正式成立。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刘金成,注册资本3亿元人民币。成都亿纬的经营范围包括电池制造、销售;合成材料制造、销售;电子专用材料制造、销售;电子专用设备销售;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销售;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新能源汽车生产测试设备销售等。

值得注意的是,2月7日,“亿纬锂能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总投资约100亿元的20GWh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正式落地成都。此次正式签约的亿纬锂能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拟选址简阳市空天产业功能区,投资约100亿元,建设20GWh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主要生产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PACK电池包等产品。

2023年,艾比森开始布局储能赛道。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市艾比森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比森投资公司")拟与董事长丁彦辉先生、深圳市睿品存储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投资设立深圳睿电绿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电绿能")。据悉,睿电绿能主要从事研发、生产、销售电池及配件、电池储能产品、家庭储能产品、工商业储能产品、移动电源、节能设备及配件业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