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是中华民族注定难忘的特殊年份。沉睡一百年的东方巨龙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向世界咆哮,向世界宣告这片土地将不再允许任何不仁之徒肆意捕鱼。
同时,权力迷恋很深的蒋介石虽然不愿意将国家交给人民,但他却没有余力与我党和人民进行斡旋。
新中国成立仅两个月,蒋介石就清空了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土地,带着大量黄金和文物出逃。饱受分离之苦。
和他一起逃到台湾的,还有几位曾经统治过我国一部分、叱咤风云的军阀首领。他们是谁,为何要与老蒋和解,最后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就人气而言,四位“陈彦白马”是最显眼的,所以这里就不开玩笑了,我们一一来说说这些大军阀的沉浮。
优雅“天王”陈济棠——粤军阀
虽然出生在农民家庭,但陈济棠发迹之后,并没有想过帮助农民站起来,成为家里的主人。相反,他极力镇压工农起义的力量。这样的举动几乎让他崩溃了。强调。
纵观他的一生,从农民到军人,从小官到国王,处处充满传奇和励志故事。人们不禁要问,一个小农怎么就能够与蒋介石角力,让叶挺、贺龙元帅陷入困境呢?
作为一名中国公民,陈济棠算得上有一颗爱国之心。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年纪轻轻就弃文学从军。他没有把时间浪费在清朝的功名上,而是抓住了时代的风向标,决心在枪炮界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鉴于陈济棠的性格和野心,很快就被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吸纳了。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后,陈济棠的职业生涯立即开始。
初出茅庐期间,他参加了惩元、剿匪、修桥、修路等工作。他的经验和地位迅速滚雪球,很快就成长为一名将军。如果不是他后来的矛盾行为,或许他今天也是载入史册的人物。
显然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同时又受到同盟会的培养,日后仕途顺利。但陈济棠却始终唱反孙先生提出的政策,始终把工农红军视为眼中钉,想尽快除掉。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从小就怕穷。当他夺取权力后,他也变成了他小时候所讨厌的那种人。在一片嘲笑声中,他暂时退出了这个混乱的舞台。
然而,他的政治生涯似乎并没有结束。国民党内另一位对工农红军极度敌视的人物,又重新燃起了军旅生涯的火焰。
那个人就是蒋介石。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月十二”反革命政变,与我党彻底撕破脸。随后,陈济棠接受了蒋介石的提名证书,表明他与蒋介石在反共方面的“志同道合”。
此时,蒋介石也在用人,他希望有更多像陈济棠这样的人才来帮助他,他毫不犹豫地恢复了陈济棠的官职。
只是蒋介石没想到陈济棠是一把双刃剑。别看他杀敌时神勇非凡,但转身砍自己的时候却一点不含糊。
起初,在蒋介石的统治下,陈济棠竭尽全力模仿狗和马的力量。阻止了叶挺、贺龙将军领导的南昌起义军南下进入广东。对内,中原战争期间,蒋介石将敌对诸侯削减为50-50个师,大大削弱了他的整体实力,让蒋介石暂时统一了当时的中国,站在了顶端。
而陈济棠终于在这个乱世站稳了脚跟,立足广东,成为割据政权的“南王”。
不过,历史上杀驴的故事并不少见。蒋介石这样心胸狭隘、多疑的领导人,一旦失去了对他威胁最大的外部敌对势力,那么那些追随他的英雄们就岌岌可危了。
这不,中原大战刚结束,陈济棠就被要求缴械了。蒋介石还明确支持在广东主管民政的陈明恕来制衡掌握军权的陈济棠。
所以,当汪精卫在广州建立国民政府对抗蒋介石时,陈济棠趁机踩了蒋介石的无情前任,选择站在汪精卫一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令人惊奇的是,蒋介石与汪精卫议和并没有多久,广州国民政府也只维持了几个月。
不过,经过此一战,国民党政权虽然统一了,但陈济棠管辖的广东省并没有实质上依附于蒋介石,而是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富裕的王国。国王自然被称为“南天王陈济棠”。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陈济棠全身心投入广东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反共蒋介石却整天想拖着整个国民党围剿中央苏区。
此时,陈济棠对红军的敌意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强烈了。他表面上被迫疯狂地陪伴蒋介石,暗地里却指示部下要集中精力防御红军,不要轻举妄动。
可惜的是,老谋深算的蒋介石并不希望陈济棠继续舒适地成长和发展。第五次“围剿”时,他故意将南方部队部署得较弱,暴露破绽,引诱红军向陈济棠部队方向突围。
到时候他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消灭红军,同时将陈济棠的广东省收入囊中,一石二鸟。
这个时候,多读书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陈济棠并不是什么鲁莽之人,他的父亲是搞教育的,他也非常重视教育。肚子里的墨水让蒋介石的伎俩看起来不太高明。于是陈济棠六就想出了一个错失的传球,直接给了红军一条康庄大道。
事实上,在红军被迫决定转会之前,陈济棠就已经开启了他的双赢模式。他一方面向蒋介石每月要60万银元来镇压共产党,另一方面又跟中央苏区做钨砂生意,可以说是不少了。钱。
甚至当他发现红军被其他部队压垮的时候,他还派人送子弹和物资。真不知道蒋介石知道后会不会生气。
而当红军为了摆脱困境不得不南下寻找突破口时,陈济棠派人秘密会见了周总理和朱德元帅,并拟定了五项协议,然后让他的部队一路上盯着红军。红军只要不从粤北进入广东腹地,就绝对不会从粤北进攻阻止。
为了确保计划万无一失,陈济棠还将所有不同意红军意见的部下都调离了前线。红军才成功冲破蒋介石设置的三道封锁线。
蒋介石接到消息后,脸色别提有多难看,立即发电报斥责陈济棠拿钱不做事的流氓行为,并要求他派兵试试来弥补他的错误。那么陈济棠会出兵吗?
是的,当然,经过两天的路程,派部队追击,偶尔向天射几枪,看看子弹的抛物线能不能追上前面的红军。
蒋介石这次隔岸观火、一石二鸟的算计彻底失败了。江、陈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终于在1936年6月,粤粤事变爆发,他们彻底撕破脸皮,站在了对立面。
粤广事件剪影
可惜广东、广西毕竟只是“地区”,在蒋介石的“中央政府”面前显得有些无能为力。另外,陈济棠选人靠的是亲戚而不是人才,升职靠的是“面子”。
用算命算命来决定部下的仕途,在部下中积累了很多怨恨。最终,在蒋介石的怀柔攻势下,陈济棠成为了一个反抗亲人的失败者。他去了香港,然后去了欧洲。
次年,抗战全面爆发。虽然过程中陈济棠回到了广东,但他想等待机会重拾根基。
然而,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国民党的内部问题越来越严重。腐败和军阀各奔东西,最终将老蒋的天下压缩到只剩下台湾省。陈济棠无奈,只好随国民党残部逃往台湾。
至此,称霸广东的“南王”已经提前落下帷幕。以蒋介石的记仇脾气,即使不能将陈济棠碎尸万段,至少也能让他远离权力中心,怀念昔日的辉煌。
最后,正在闲暇打工的陈济棠,在选择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的德明中学校址时,突发脑血栓去世。当时他已经63岁了。
陈济棠墓
永不进,永不退——金军阀
号称西北王的阎锡山,与其说是军人,不如说是山西皇帝。他出生于商人家庭,在家道中落,有幸赶上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列车。
连阎锡山自己也没想到,这一放下算盘、拿起枪的转变,竟然能让他一步登顶,掌控山西军政长达38年。
纵观历史,很少有正经皇帝执掌山西的时间比他长。这里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看看阎锡山是如何管理山西的,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上台之前,阎锡山是一位立志推翻帝制、救国救民的热血青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时秘密加入同盟会,毕业后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1911年辛亥革命。
那一刻是阎锡山一生的高光时刻。他带领起义军像一把巨斧,砍断了清廷赖以生存的“京汉铁路”中部,阻断了他们前往前线的补给。然后,他们就像清廷背上的一把刀,一步步与参加1911年辛亥革命的爱国志士一起,将清廷推向了末路。
可惜,阎锡山在权力的驱使下误入歧途,而前方却是一条光明的道路。当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阎锡山的商人本质暴露无遗。
他毅然把袁世凯视为新的政治靠山,不仅积极跟风,更留下了自己参加革命的初衷。
当阎锡山得知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以君主立宪开启军国主义道路时,丝毫没有反对的意思,甚至还发电报劝进。
尽管当时的袁世凯已经是民国的最高领袖,万人之上,集权一人,连任规则被他改得无限贴近生活,但他还是走出了这个世界。这一步,他登上了皇位,成为了皇帝。
短短83天,袁世凯的皇帝梦被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大势唤醒。钟匆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此时,阎锡山在袁世凯如日中天的时候,已经在山西站稳了脚跟,靠着他的阿谀奉承之术掌控了军事大权。
段祺瑞就任国民政府总理后,成为阎锡山新一代的靠山。同样的套路,同样的手段,渐渐地,山西的整个军政大权都落入了阎锡山一人的手中。
然而,阎锡山在支持这两个北洋军阀的靠山时,却在战争中屡屡受挫。最终,他索性退缩,坚守在山西发展惨淡的地方,与其他省份保持安全距离,等待积蓄力量的机会。
这一时期,阎锡山不费心去处理任何党派纷争、军阀混战,这也让山西成为了这个乱世时期的世外桃源,远离战火的侵扰,人民安居乐业。满意。
阎锡山率部连续击退多次入侵山西的敌对势力后,逐渐恢复了军事信心。再加上多年来积累的财富,阎锡山逐渐成为了当时军政界的一员。如此重要的人物,吸引了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的拉拢。
事实证明,阎锡山这些年积累的实力不容小觑。当他站在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一边时,胜利的天平不再对北洋政府有利。最终,在国民党第二次北伐期间,张作霖领导的北洋政府被彻底推翻,暂时统一了当时的中国。
失去最大的敌人后,与自己平等的人才是最大的敌人。这是蒋介石独裁统治的主旋律。所以,无论是敌对还是依附阎锡山这样的强大势力,都是迟早必须消除的隐患。
阎锡山行事反复无常,总是在推翻蒋介石和支持蒋介石之间来回徘徊,最终将两人推向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中原战争一触即发。
1930年,一场持续半年之久、近150万人参战、伤亡近30万的中国内战,以蒋介石的彻底胜利、统一中原而告终。
不能说阎锡山领导的反蒋联军不强大。从人数、装备、背后力量来看,双方各有优势。只是阎锡山一方名义上是反中央政府的。
而且在指挥上,也是多个军阀的混合体,各自的利益比并肩作战更重要。另外,在关键时刻,张学良为了尽快解决这场不必要的争端,选择了站在蒋介石一边,这对中原战争的胜负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原战争失败后,阎锡山暂时退出了蒋介石家族主导的政治舞台,但没过多久,“九十八事变”给了他发威的机会。回来。
阎锡山继续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一切本领,得到了蒋介石的理解,回到了山西司令部。
然后他继续之前发展起来的经营,大力发展经济和工业,把山西带回了往日的繁荣景象。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当大家都以为阎锡山终于回到正轨,全身心投入抗日救国的时候,他却在我党强大之后对侵略者进行制衡。中日军队谈生意,想借此牵制我党。
幸运的是,在我党最后一刻的劝说下,阎锡山看清了形势,悬崖勒马,没有迈出这危险的一步,成为千古大奸罪人。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没有敌人,友军就是敌人”的老问题再次重现,拉开了与我党全面内战的帷幕。
虽然这次阎锡山跟随蒋介石对抗共产党,但现在不同了,最后和老蒋一起被赶出了他的桃花源,逃到了台湾。等待他的,依然是报仇的领袖。既然你带头反蒋,老蒋现在给你安排两份闲职也不算过分。
最终,这位喜欢中庸之道的军阀首领在闲暇中度过了余生,享年77岁。
悲将军星白崇禧——桂系军阀
如果要说整个国民党的将领,白崇禧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否则,蒋介石也不用在他屡次反对的情况下,委以重任。白崇禧璞玉的光彩是他从小就被世事的风风雨雨所雕刻出来的。
本来,白崇禧生活在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小康之家。但在他十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他的生命突然消失了。
家里除了妈妈之外,还有几个兄弟姐妹等着支持他。得到了读书的机会后,白崇禧格外努力,因为他知道挨饿是什么滋味,也知道生活有多么艰难。
除了努力之外,白崇禧的才华也在年轻时就表现出来了。他多次入学考试名列前茅,深受老师们的喜爱,直到进入人生的转折点。
1911年10月10日,1911年革命爆发。就像旧中国的封建统治一样,白崇禧的苦日子也渐渐结束了。
在继续学业的同时,他积极参加革命运动,甚至加入了广西北伐学生敢死队,面对艰难而垂死的清廷。
21岁对于白崇禧来说是值得骄傲的一天,因为他成功考入了当时国内军事院校的天花板——保定陆军军事学院。这也为他日后的事业和武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6年底,毕业后的白崇禧向人们充分展示了才华与努力相结合,能够快速升官。短短七八年的时间,他不断地与土匪和军阀作战,从一个小干部成长为孙中山建立的广西贼军的参谋长。
在跟随孙中山先生北伐的旅途中,他与李宗仁领导的定桂军拧在了一起。至此,桂系唯一能在实力上与蒋介石抗衡的军阀,终于完成了两个关键人物的聚集。
广西军阀军阀之所以强大,除了广西男人们的狼性外,还有“李、白”两个首领。白崇禧的军事才能异于常人,而李宗仁则在大局和人心上更胜一筹。
两者的结合,打造了一支从来没有死路的铁血桂军。不仅迫使蒋介石纷纷下台放权,而且给抗战时期的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尤其是台儿庄战役,对于提振我军民保家卫国的信心尤为重要。因此,很多影视作品和教材中都不缺少它的影子。
此战虽然不是奇迹般的反击战,我军人数是日寇的近6倍,以29万多人对抗5万鬼子,但绝对是碾压性的,在装备面前数量上的优势显然不是胜利的关键。
当时,第五战区司令员李宗仁在白崇禧的配合下,在攻占南京、济南等重要城市后,认识到日寇必定嚣张。徐州旁边。
于是一场教科书式的诱敌深入、前后夹击的战斗,让贪婪好斗的鬼子们深刻领会了“小诸葛”的谋略。
战斗的结果,是用五万多名士兵的鲜血,歼灭了两万多名鬼子,给他们的嚣张气焰浇了一盆冷水,彻底浇灭了他们三个月内灭亡华夏的幻想。
不过,吃了这么大的亏,鬼子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他们也迫切需要一场振奋士气的胜利来挽回在台儿庄丢掉的面子。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消灭“李、白”领导的徐州国军似乎是最好的选择。为此,他们不遗余力集结六路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徐州进发,意图一举歼灭驻扎在此的六十万国军。
但“小诸葛”这个名字可不只是阿谀奉承而已。在得知敌人动向后,白崇禧已经与蒋介石商定了撤退计划。
佯攻、诱导、边退边战,大军并没有受到激怒鬼子的恶臭,而调集大军的人也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虽然徐州失守,但还是保留了大量抗日力量,而以空间换时间的无奈,只是为了有一天能从敌人手中夺回全部空间。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重返内线。但今天与以往不同,我们党的力量已不再是腐败的国民党可比的。
尽管蒋介石搬出了“小诸葛”指挥前线,但白崇禧看到蒋介石似乎给了他兵权,似乎和不给他没什么区别。
属下都是黄埔姜家的后裔,不能指挥却要背锅的白崇禧自然不会被占便宜。最终,身经百战的新桂军抵挡不住民族解放的热潮,白崇禧也经越南逃往台湾。
然而,与白崇禧一起赢得了小半生的李宗仁并没有继续踏上蒋介石的不归船。捡起。
反观白崇禧,多次拒绝了我党伸出的橄榄枝,却一头扎进了数次被迫下台的蒋介石阵营。再往前看,前两人的旧生活,他的命运不言而喻,只会更加黯淡。谁告诉他,他以后选择的授予他兵权的老大,是一个复仇心重的主子。
1966年12月2日,一代贤将“小诸葛”在家中的床上暴毙。据说他的身体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绿色。加之他在台湾的生活处处受到蒋介石的限制。很难不怀疑他是否是自然死亡。
看起来土匪不是土匪马步芳——西北军阀
残暴、残暴、荒淫,这些都是马步芳身上的标签。人们不禁想起三国时期的董卓和董太师。正好他们俩都是甘肃人。他们出身军阀,相似度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马步芳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中原战争期间,蒋介石忙于对抗冯玉祥、阎锡山组成的联军时,却在暗中观察事态的发展。
表面上,他率部与联军一起行军。毕竟,免费的军饷也不是白拿的。但当东北军攻入关中,导致胜利的天平倒向蒋介石时,他又改变了自己,成为了蒋介石的忠实支持者。
以此为契机,马步芳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丰富了自己的羽翼。蒋介石当然不会让地方势力的过度发展壮大成为自己的隐患。
无独有偶,马步芳的父亲、时任青海省政府主席的马齐也因病去世。蒋介石考虑派非马氏家族的人接替他的职位,从而削弱马氏家族在青海的实力。
此举遭到了马家的强烈抵制,最终只得放弃,让马齐的弟弟马林接任官职。但同时,也让国民党深刻认识到,马氏家族的投降只是出于时局和利益的引导,并不是对老蒋的真诚表态。
老蒋嫡系胡宗南随后派兵前往天水,打算在马步芳实力强大之前将其铲除,以免后患。
但此时,英国人却利用我国内部局势动荡之际,煽动西藏亲英势力,企图分裂我国。
马步芳趁势,利用舆论迫使蒋介石任命他来解决青藏争端。于是,胡宗南出兵青海的计划不得不放弃。他不能派人去平乱,自己却又添乱。
“青藏战争”平息后,蒋介石派“东陵大匪”孙殿英到柴达木屯垦督办。马氏家族岂能允许外人插手他们在青海的事情。
一向修剪得乱七八糟的家庭内讧,突然像被抚平的鬃毛一样向外翻,上演了来自青海的马步芳、马步青兄弟和来自宁夏的马红奎、马宏斌表弟的联手参与。著名的“四马斗孙殿英”只是将他排除在马氏家族的势力范围之外。
相持之下,孙殿英因粮草匮乏,不得不放弃原来的作战目的。最后,蒋介石见马家的土地连针都扎不进去,无奈地收回了原来的调令,让孙殿英留在原地。
孙殿英
抗战时期,马步芳虽然也派出大批部队参加抗战,但在此前后的时间里,他的主要精力都花在了与蒋介石的合作上。镇压共产党的政策。军队受到沉重打击。
解放战争末期,蒋介石底牌已所剩无几,能与我军抗衡的只有广西家族的白崇禧和盘踞西北的马氏家族。
毛主席觉得是时候找马步芳算账了,立即打电话给彭老大,让他率领第一野战军,然后是第十八、十九兵团,两条战线作战,取国民党西北,胡宗以南。一起除掉青和宁二玛。
为了防止胡马互相支援,毛主席多次叮嘱彭老板同时克制两边的军队,然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先去胡还是马。
先狠手驱马远去,转身将胡宗南打倒在地,然后储备部分兵力牵制胡宗南残部,再反手攻击逃回兰州的马步芳千里之后。
至此,称霸西北四十多年的马氏家族也在民族解放的大潮中冲进了台湾海峡,跟着蒋介石跑到了台湾。
但与上述三人不同的是,马步芳很清楚,自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并不能让老蒋在台湾给他带来好的生活。甚至一开始老蒋就把他送回西北继续与我党作战,这无异于把他送进了死胡同。
在这个节骨眼上,黄金比其他一切都更有发言权。马步芳以2000两黄金高价贿赂老蒋的国民党元老为他说话,才让他免于这次地狱之旅。
深思熟虑后,马步芳还是选择离开虎穴台湾,带着200名家人和大量被抢走的金银财宝移居海外。他曾在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生活过。
后来在独子马继元的运作下,马步芳被台湾当局任命为驻沙特阿拉伯大使,最后于1975年病逝于沙特阿拉伯。晚年生活最无拘无束的军阀。
后记
以上是1949年追随老蒋到台湾的军阀领导人的生平和结局,不难看出,追随一个能包容他人的领导人,对一个人的晚年生活有多么重要。
当你遇到蒋介石这样的领导人时,如果你太强势,他就会看不起你。如果你反对他,他就会赢得你的支持。如果你顺服他,他希望你承受反对他的后果。难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