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大洗牌,危与机并存
2023年是中国整车行业转折点之年。主逻辑是:竞争大、盈利难、行业洗牌加剧、向头部集中、出口是重点。其背后有三大特点:
一是车企业绩加剧分化,新能源虽然增长快、但是盈利难。
汽车行业整体利润率下降,新能源车也不例外。如下图2所示,汽车行业的各利润指标从2016年开始进入下降通道,在2019-2020年进入拐点期,2021-2022年有改善迹象,但仍没有完全提振。
中国车企的新能源转型走在世界前列,但前路仍然艰巨。盈利难等问题仍在加速行业洗牌。从2022年报看,14家主要车企上市公司中,有9家车企的营收增长,其中仅有6家单车净利为正。3家净利润增长超过20%,其中新能源销量占比大于20%的仅2家。
近三年来,汽车行业的整体营收增速稳定、利润波动较大。营收和利润表现差距拉大,外在现象是车企视营收增长优先度高于利润创造,内在本质是行业竞争加剧、成本难题。对于车企而言,品牌价值意义重大,能够在激烈竞争中防止降价、防止内卷,把握长期市场空间和维持中短期企业利润同样重要。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新阶段:总量层面经济复苏,消费在逐步修复,但是需要时间。2023是经济逐步复苏之年,但是居民耐用品消费仍然偏向疲软,汽车消费总体平稳、尚没有较大超预期增量。2023年起新能源补贴全面退出,部分消费者在2022年底提前锁价订车,透支了2023年的部分汽车消费需求。这也导致了1-2月销量不及预期。3月开始,车企降价潮开始,行业竞争加剧。
迄今,力帆、众泰、江铃等老牌车企都已离场,威马、爱驰、拜腾、极星等一些新势力、新能源的车企也面临生存问题。怎样“熬过寒冬”?一要品牌价值突破,二要走出利润困境。否则将失去阵地、残酷出局、无奈重组。
三、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翻倍式增长之后,2023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将会有所放缓。新能源出海,成为有效增量。
新能源车出口将是2023年的重点。中国汽车走出国门,与德、日、美系车企竞争,避免本土存量内耗,创造增量,构建全球品牌影响力,提高产品溢价能力。从数据看,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出口47.8万辆,一个季度就达到了2022年全年的70%。电动车出口占到了汽车总出口的45%,新能源出海前景广阔。
电动车出口空间巨大。假设新能源汽车完全替代燃油车,一年的新能源出口量约400万辆,测算出口金额约3600亿元。目前我国新能源出口主要还是紧凑型、中低端、低毛利车型。自主品牌走出国门方才起步,加上智能驾驶的升级赋能,在新赛道上塑造品牌价值护城河,若出口均价提升至单车12万元,新能源车贡献的出口金额将接近5000亿元,为“新三样”出口创造强劲动能。
(来源:泽平宏观)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