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离职了,选择去走一条崭新的职业道路,结果就是所有人的不理解,有人说我天真,这么大的人了都不懂现实生活,有人说我太骄傲,根本不知道社会艰难,有人说公司把我保护的太好了,不知道外面的竞争恶劣,也有人说我一定会后悔的,根本不知道找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多么不容易。

如果我说这是我深思熟虑才做出的决定,估计他们也听不进去,毕竟在他们眼里已经单方面对我下达判决了。

一直被“生存恐惧”威胁的我

一直被“生存恐惧”威胁的我

“在哪个瞬间你觉得金钱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同事心梗去世了,35岁。他热爱工作,喜欢加班,柜子里十几本先进个人证书。最后都是我收拾的,丢进垃圾桶了。”

每次看到因为工过度消耗自己的人,我总是意难平,因为我曾经就是这样的人。像我们这类人永远被强烈的生存恐惧支配着,即使挣到再多的金钱也无法带给我们安全感。恐惧的来源大多数就是从小被灌输的金钱论,后续长大了,身边的人也在不断地引导,加强金钱对个人的作用,最常见的就是父母亲戚、公司上级和媒体报告。内心诉求和现实生活矛盾带来的身心折磨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于这样的生活我们就不痛苦吗?但是相比于生存恐惧,也只能忍受。

因为我们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摆脱这种痛苦,所以我们只能选择在工作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工作是才是我们擅长的领域,同时可以帮助我们逃离这种痛苦。但逃避的后果却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担的。有些人在工作上泥足深陷,极端情况就是死亡,糟糕点的情况,轻则每天唉声叹气,觉得人生灰暗,重则抑郁生病,甚至只想解脱。

身边很多人和网上言论都在劝诫我们说工作没有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享受生活,学习一下躺平的人。我们何尝不知道要去享受生活,但是“生存恐惧”已经在我们内心根深蒂固了,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若是蹉跎岁月,将来就会一塌糊涂,甚至下场悲惨。

我们这类人心态跟那些躺平心态的人不同,躺平的人好歹可以每天心安理得地玩着手机,整天吃吃喝喝,虽然偶尔会觉得人生没意思和迷茫,但是人家该娱乐的时候就是全神贯注的娱乐,即把握当下及时行乐。但是我们在享乐的时候却会想着工作,要不然就是直面自己内心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但又无可奈何的哀伤,如果自己一辈子都是这样度过,真是有种天要塌下来的感觉。

简而言之,享受生活能让我们挣到更多的钱吗?不能,钱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生存的保障,没有钱就是在威胁我们的生存,所以我们怎么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份突如其来的心理测试

一份突如其来的心理测试

为了中层管理人员更好的为公司服务,公司聘请了一些社会上的职场导师来给我们做培训。听着那群所谓的职场导师讲着国外十几年前就已经得出的经验结论,真的有种浪费生命的感觉,有这会功夫我都可以把团队的绩效考核、上级的工作汇报做完了,实在是太浪费我的时间了!

在我以为课程终于要结束的时候,导师们给大家发了一份心理测试题目,说这份心理报告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希望大家认真填写,结果会在下次上课的时候发给大家。心理测试对我来说还是挺新奇的,毕竟以前的什么心理报告都只是娱乐一下,这份测试题明显更专业一点,抱着好奇心我认真地回答了所有问题。

近一周的等待,终于等来了我的测试结果,看着上面对我工作方面的评价,都是对我个人能力的认可,智慧,专注,具有领导力,我确实很认可,但是当我看到人格概述的一句话时,我却愣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这句话像某人甩了我一巴掌,让我心里十分不舒服。什么叫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我这么拼命的工作挣钱就是为了让自己在物质方面过得好一点,为了将来不会过得太悲惨。我甚至有点气愤这种结论,这个测试结果未免有点讽刺,随之便丢在一旁不再理会。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再次想起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这个结论,总是有种被针扎心的感觉,我开始思考这么多年我追求的东西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我追求的东西到底是什么?钱真的能让我活得更好吗?我喜欢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我真的需要那么多钱吗?为什么我每天都过得不快乐?无数的问题开始涌现在我脑子里面,其实这些问题我思考了好多年,但是一直没有找到答案,但这份意外的心理测试,让我隐隐感觉自己马上就能揭晓答案了。

自我物化是痛苦的根源

自我物化是痛苦的根源

什么是物化?无视自己的想法、人格和精神需求,只为了满足他人的诉求。

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或多或少地都会物化自己,但是我们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为了给自己谋求一个安稳幸福的将来。但是有一部人却会选择一些错误的方式去实现这个目标。当前社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打工猝死的问题,很多人都把问题归结到资本的压迫,国家的管制不力,但其最根本的原因却是打工人身边最亲近,最相信的人传输的错误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导致的,这些人的身份可能是父母兄弟、可能是亲朋好友、也有可能是老师同学、甚至是领导同事。因为事实已经证明了,如果真的是资本家的压迫,为什么同样的公司同样的岗位,有些人会没日没夜地加班拼命,有的人却会摸鱼晒网。

我曾经也是这样的人,为了将来,心甘情愿地过度消耗自己,全心全意为工作服务,直到身体出了问题,活力也被折磨地消耗殆尽,才明白身体健康的可贵之处,最终醒悟,钱在生活的地位往往没有你自己想得那么重要。有些人很幸运,能够迷途知返,有些人却进入了恶性循环,越陷越深。

你家里条件普通,想要更好的生存,想要出人头地,就只能心甘情愿的996、007,主观先行决定不把自己当人,变成工具和机器,只为取争一份前途和希望,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累到生病还是猝死,反正自身所有的损耗都是你咎由自取,你也别无选择。这也是为什么网上会有人调侃自己是“社畜”的原因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我不去评判这种生活方式,只是结合我自身的经历去分析一下,为什么人会产生这种想法。从某人的行为模式可推断出这个人对生活所赋予的意义。“社畜”对于生活赋予的意义就是人生在世一定要挣到很多钱才能生存下去,而且挣钱就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牺牲自己、消耗自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想要在社会上生存下去,我就应该不断工作加班,来换取公司的升职加薪。

条件普通甚至贫苦的家庭出生的小孩,确实可能会更加看重金钱,但是未必都会为了金钱去消耗自己,要不然资本家们就不会整天忙着各种绩效考核,研究管理了。那些愿意为了工作不停剥削自己身体的人,大概率是从小就被周围环境灌输了这类价值观,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是最大的,比如说小孩从小就看着父母为了工作起早贪黑,即使生病了也要坚持工作,所以在小孩的潜意识里就认定了工作就是一件消耗自身的事情,再加上父母不断地告诉自己的孩子,没钱将来会过得如何悲惨,导致恐惧的种子从小就埋进了他们的心里,随着年纪增长变成了一种执念。

其实这种行为早就在读书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起早贪黑,把自己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放在读书上面,没有任何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有朋友,所有的生活都只是围绕着读书,所以后面工作了也是如此行事,催眠麻痹自己说自己热爱工作,喜欢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实际上都是同一种生活方式,只是从读书换成了工作而已。读书和工作都能让我在这个社会更好地生存下去,离开了它们,我就会感到生命受到威胁,为了活下去我只能选择拼命地读书工作,牺牲健康牺牲娱乐时间确实让我很痛苦,可是读书和工作就是痛苦的,相比于它们给我带来的安全感,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换一种说法就是,钱不能给这类人带来安全感,挣钱才能。所以最终就演变成了为工作不断地自我物化,最终失去自我。

改变生活方式才是治本之道

改变生活方式才是治本之道

改变生活方式的前提就是要重新赋予生活的意义。为了工作不断自我物化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自己对工作的认知,即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才有利于自己更好的在社会生存。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在社会生存?美国知名作家托马斯·博德特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获得真正的幸福只需要三件事: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该没有人不想过上幸福生活吧,挣钱的多少并不能决定你人生是否幸福,有钱人把生活过得乱七八糟的例子多不胜数,普通家庭圆满幸福的也是不胜枚举。如果我们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只投入到工作上面,那么我们错过的就是自己爱的人,并且日复一日的工作只会泯灭掉我们对未来的期待。为了工作自我物化的人永远只会为了生存而去担惊受怕,活下去就已经用尽全身力气了,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想未来,对这类人而言,未来只有一片漆黑。

想要改变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可以参考以下的方法步骤:

第一点,客观的评估个人生存成本。在我早期写的一篇文章《怎么看待贫穷:金钱、苦难与恐惧》里面,就已经给出了对于当今社会的生存成本分析,为什么金钱会对生活造成非理性恐惧以及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法。

第二点,正确的认知工作与生活的关系。这一点在《人活着的意义远远大于一份谋生的工作》中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第三点,改变当前高压的生活环境。如果工作上的高压是自己施加给自己的,比如说公司重来没有要求员工一定要加班,而且周边的同事也不怎么加班的,这种情况只需调整自身行为和心态了,即到点下班,厚着脸皮拒绝任何影响你私人生活的工作,或许一开始会有点困难, 但只要坚持下去,养成习惯,你就会明白世界最终都是属于那些厚脸皮的人。

如果公司所有人都是那种紧凑的工作节奏,那就换一家公司吧,不要说所有公司都一样,只要你认真调研一下,就会发现很多公司都可以到点下班,上班摸鱼的。

第四点,设立工作与生活的边界。即合理分配时间,每天工作到几点就要停止,相比于工作,多花点时间去认识新的朋友,读书学习,认真去爱一个人所带来的人生感受往往会比工作更加有趣,并且能够极大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最后在文章的结尾,我只想告诉大家,生命只有一次,时间非常宝贵,如果我们觉得现在的生活无趣、难受或者是痛苦的时候,请一定要去正视内心的感觉。因为你的感觉往往就是在告诉你,心里不舒服,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把让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就跟身体不舒服一样,在身体能够承受范围之内的病能够自愈,可一旦超过了,只能让小病升级为大病,治愈成本也会越来越高。有些感觉你通过时间确实可以忘记,但是有些感觉却只会在时间的酝酿中越发深刻,压抑自己感觉,最终,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