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滨湖区北接葱郁的惠山,南临浩渺的太湖,依山傍水,山水相连,拥有无锡大部分的太湖岸线,汇集无锡大多数的旅游资源。迷人的湖光山色、深厚的文化积淀、富饶的物产资源、荟萃的风土人情……滨湖区以它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宾客前来游玩。

早在20世纪初,随着江南园林的兴起和无锡民族工商业的迅速崛起,滨湖地区的园林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民族工商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建了梅园和锦园;无锡第一家机器榨油厂——润丰榨油厂的创始人杨翰西建造了鼋头渚和万顷堂;民国时期上海著名实业家王禹卿构筑了蠡园;“呢绒大王”陈梅芳创建了渔庄;曾任上海铁业公会会长的陆培之修筑疏浚了东大池、开辟了陆庄;曾任陇海铁路局长的徐燕谋建造了小桃源;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民革中央原主席王昆仑的父亲王心如建太湖别墅……一时间,园林、别墅、山庄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些园林建筑不仅是中西结合的产物,还融合于山水之间,与之相映成趣。

伴随着园林建筑一起兴起的,还有开原路等道路的开通、宝界桥等桥梁的建成、公共交通和旅游设施的不断完善。民国时期,滨湖地区的园林逐渐免费向公众开放,且太湖一带的特产美食层出不穷,吸引着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源源不断的游客在游览滨湖名胜、品尝滨湖美食后,写下了众多的游记,并刊登于各类和各地的报纸上,间接扩大了滨湖地区名胜的影响力。

文字的记载固然美好,影像的记录更加直观。在民国三十七年便有这么一家人,选择来到无锡滨湖地区旅游,还在山水之间留下了诸多合影,这组照片机缘巧合来到了,曹风增老师手中,今天,将通过“滨湖图迹”栏目为大家一一展示。

这组照片共21张,都是5.5×5.5cm的方形照片。拍摄时间是民国三十七年三月十三日至十五日(1948年,时间记载于每张照片背面),主人公是叫做“德明”的外地男子(抑或在外地生活的无锡男子)及其妻女。他们花了3天时间,遍览无锡滨湖的旖旎风光并拍照留下纪念。

他们一家人在无锡的总路线游程是:

十三日,游惠山,宿小箕山;

十四日,游览小箕山、梅园、小桃源

十五日,游览鼋头渚,乘民船至蠡园,游览蠡园和渔庄。

民国三十七年三月十三日

7位女同胞在惠山头茅峰上留影(左二为德明之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女俩在惠山头茅峰的庙宇门口留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孩在惠山头茅峰的庙宇庭院内留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家人在惠山“三官宝殿”前留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家人在惠山“景徽堂”茶室留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三十七年三月十四日

一家人在礼让桥上留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夫妇俩在小箕山走廊里留影。背面还标注有“中午一时 天阴颇暗”字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家人在梅园“野桥”上留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女俩在梅园茶室旁留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孩在梅园“诵豳堂”前梅树旁留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家人在梅园“诵豳堂”前饮茶处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女俩在小桃源的牌坊(水泥制成,立于东大池的东侧)前留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三十七年三月十五日

一家人在鼋头渚民船上留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孩在鼋头渚湖边留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明在“包孕吴越”石刻旁留影(当时是枯水期,人可以走到石刻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女俩在鼋头渚“七十二峰山馆”前留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孩在蠡园游泳池前留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女俩在蠡园的游泳池跳架上留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孩在蠡园的葡萄架留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家人在蠡园长廊尽头处的背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女俩在渔庄的假山前留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家人在无锡的游程,与1921年10月印刷发行的《无锡游览大全》中介绍的无锡旅游三日路线略有不同。《无锡游览大全》中介绍的三日路线分别为游览惠山各处、游览滨湖各处和游览城市风景。而在这家人的游程中,并没有游览城市风景的安排(如果有,不会没有照片留下)。这家人的三日游程与《无锡导游》和《无锡指南》上介绍的无锡旅游三日路线也有不同,他们更像是无锡风景深度游。

这组照片不仅是德明一家人的回忆,同时也向我们重现了1948年滨湖地区的风景,是无比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中几张已被收录在《滨湖文库·附册》中。特别是“东大池小桃源”和“鼋头渚七十二峰山馆”这两张照片最为难得(因为有关这两处地方的老照片很少见)。因此,我们更要将这来之不易、为数不多的历史资料记述下来,让它们为后人所熟知并传承下去。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风增,出生山东,定居无锡。从军18年。酷爱集邮,喜爱摄影。无锡市集邮协会副会长、《无锡集邮》副主编;无锡市摄影家协会会员、视觉江苏网特约摄影师。数十万字集邮文章和数百幅摄影图片见诸于数十家中央、省、市级报刊。集邮文章收入《1992·中国集邮年鉴》《邮票收藏》《江苏集邮文选》《无锡集邮文选》,出版著作《极限集邮研究》《荣氏梅园旧影》(合著);摄影作品收入多部摄影画册、《江苏年鉴(2017)》等;收藏的无锡园林老照片收入《无锡近代实业家与园林》《滨湖文库》等。

版权声明:本期刊登图片,版权均归属作者曹风增,“滨湖档案”水印仅用于保护图片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