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高跟鞋的目的是使女性在视觉上更具有魅力和性感,是当代女性身份标识之一。但不知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中国女生都不穿高跟鞋了。往前倒退10年,高跟鞋还是女生们的心头宠。中国女生的心理因何发生变化,是鞋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

其实,女生穿不穿高跟鞋可能与我国宏观经济有关。听起来虽迷惑,但它是有科学依据的。

女性高跟鞋高度与国内经济增长呈负相关】

据美国IBM的一项调查显示,女性高跟鞋高度与美国经济增长曲线有关。经济下行时,女性鞋跟越高;经济上行时,女性鞋跟高度下降,这被称为“高跟鞋效应”。意在通过女性在经济条件不同的时期的消费观和心理状态的转变,反映当时的经济状态。

那这样的理论能套用在中国经济上吗?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快,属于经济上行时期。据走访女性调查显示,女性穿高跟鞋的次数确实在明显下降。也就是说中国真的在随着经济发展逐渐抛弃高跟鞋。

一些人可能会认为这个问题微不足道,但高跟鞋的衰落实际上反映了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趋势。事实上,高跟鞋的销量下降已经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的鞋业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高跟鞋业是鞋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跟鞋的销售额下降导致的鞋业市场萎缩,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包括品牌方、制造商、零售商和物流公司等等。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的经济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给传统经济带来淘汰压力的同时,也意味着底层群众传统观念的变革,消费升级必以“合需求”为依归。

【何为“合需求”?】

中国经济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但这种变化依旧没有带来女性群体地位的提升,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性别不平等问题。女性在职场和社会中面临的种种问题仍然存在,例如,女性在职场中的晋升空间有限;女性的工资水平普遍低于男性;女性的生育和家庭责任也让她们面临更大的压力。从个体层面上抛弃高跟鞋是必然,高跟鞋简直太“拖后腿”了。此时,穿着的舒适性和功能性就是在合女性的“需求”。

是什么让“抛弃高跟鞋”成为女性群体的主流意识呢,还要感谢现在的媒体。

目前为止,每天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资讯在网络上流窜,相互撞击。不停的修正社会主流观点、甚至让主流观点发生巨大、甚至180度的拐弯。女性由原来处于观点交锋中的少数派、弱势方,在表达个体需求时更易受到媒体和流量追捧。媒体助力女性表达观点和权利,对更多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起强化和推动作用。

女性自古以来被忽视的需求“被看到”,女性群体关注点转向自身价值和权利,不再将外表视为唯一的标准更是目前女性的主流意识。经济带动的文化的转变,给予女性更多的机会和自由,才是真正在合女性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再看女性抛弃高跟鞋,简直是合情合理。

总结一下,“中国经济杀死高跟鞋”是这么来的:一是经济发展引起时代变化,生存压力加上目前中国女性的消费观多元化,女性更重视自我感受的需求被满足。二是社会风气转变,政治经济的进步也促进了女性独立意识觉醒,女性不再通过穿高跟鞋媚男,同样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和工作压力。男女正趋于平权的社会文化进步,买鞋只需考虑自己的意愿,让女性在抛弃高跟鞋这件事上无任何心理负担。

中国经济与社会文化是杀死高跟鞋的共同推手】

笔者认为,中国女性不再穿高跟鞋,更多的反映了女性地位的提升渐渐被社会主流意识接纳,社会认可并尊重女性发展多样性的权利和自由。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媒体的传播,让现代女性有机会把自己从传统的柔弱、需要依附和被照顾的角色中抽离。以往在社会分工中靠体力获得优势地位的男性,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日益削弱。而高跟鞋作为凸显女性特征的一个商品,则是传统女性标签被瓦解的一个信号。

所以,不只是中国经济在杀死高跟鞋,更多的是经济带动女性文化觉醒,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跟鞋业的衰落更是不能代表女性消费能力的退步,显然它正向多元化转移。从上文不难看出,互联网和媒体已经培养了女性消费者表达各种消费意愿和个体需求的习惯,这样的市场环境不正为C2B的转变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吗?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转型的前期差点儿将传统高跟鞋业锤入坑底,另一方面又渐渐为还在坑底挣扎的鞋企们浮现出新的生路。在中国经济高速变革阶段,社会经济系统脆弱且多变,高跟鞋业也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保持“平稳过渡”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2023年乃至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段的中国社会经济运行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