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志愿这件事,已经告一段落。人冷静下来,我想清楚一点问题,对不对不一定。说到底,每个人填志愿,就是回答我为什么要怎样。表面是:我要学法律;我要学医学;我要学师范。其实,深层次是我们要问一下我们的心,问:我为什么要学法律?我为什么要当医生,我为什么要当老师,我为什么要写作。

其实,每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的道。文字道是为魔道。文学的本质是揭露社会的暗黑。你喜欢文学,你必须在暗黑里前行,忍受饥饿和不为人知。法律的本质在守护善意的光。你喜欢法律,你必须让法的光在阳光下通行。医学的本质在悬壶济世。你与生命在共同呼吸,仁爱之心赋予万物。哪一条路,哪一种道,注定都是孤独寂寞。就像我们永远不明白哲学,它或超然物外,或无用或有用。明白这些,我们才能理解居里夫人,才能共情海明威。

这些离我们很远很远。我们必须对抗自己心里的虚无感。我们难免要回到父辈的思维里,问我要做什么,我选择这条路,收入怎样?能找到工作吗?稳不稳定?在回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忘记自己心里的直觉。然后,选择一条我们自己不懂的路,匍匐前行。

我有一个朋友,因为父亲患癌症,早早离世,所以他选择医学。他的直觉指引他,使他倍觉生命珍贵。我还有一个朋友,因为家境贫困,父亲为他选择专业,他并不喜欢,如今稳定就业,现在教子顾家。

有一天,一位老头从口袋拿出一本本子,驳斥我,我哑口无言。我知道我无法应对。这个场景,无数次出现在我眼前。生有涯,知无涯,无知的边际很远,要继续充实,实现自己做为人的价值;当虚无感塞满心间,你拿出哪种力量和它对抗。如果不是因为内心里的直觉声音,又如何孤独的走下去。唯一的路,就是听从你内心的声音,走,去对抗虚无感。因为你不懂的,你永远学不会,你内心里会的,你就会共情。在陷于困境时,听听心里的声音;如我般中年油腻,听听心里的声音。

你永远学不会你不懂的,你学会的永远是你懂的,相信你内心里的直觉,去选择,去坚持。

图片来自清扬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