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同时披露了一批罚单,被处罚对象涉及蚂蚁、腾讯两家平台企业。

其中,本次涉及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的罚单共计10张,被处罚金额合计71亿元,包括蚂蚁集团因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违规参与银行保险机构业务活动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处以罚款37.62亿元,支付宝被处罚约30亿元等。腾讯财付通被罚约30亿元。

市场普遍认为,此次处罚代表“靴子”落地,标志着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基本完成。金融管理部门在联合发布的新闻稿中表示,目前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存在的大部分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金融管理部门工作重点从推动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集中整改转入常态化监管,“过罚相当” 监管出手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相关处罚决定中我们不难看出本次支付宝财付通两家支付机构罚单金额较大,微信财付通被罚30亿元,蚂蚁集团累计被罚71亿元,从金额来说都不算小。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主要原因是其国内市场占有率高,客户众多、业务规模巨大,导致整体处罚金额相对较高。接近监管的人士称,整体来看,目前两家机构合规情况较好,业务运营平稳、有序、稳健。处罚金额较大,并不意味着金融管理部门改变了对平台企业、对支付产业的政策取向和监管态度。

不过对于此次处罚,无论是微信还是蚂蚁集团方面都表示对自身的业务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也同时表示会按照要求认真整改。特别是对于蚂蚁集团来说,此次处罚的落地对于后续蚂蚁集团的后续上市可以说是扫平了最后一道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门一脚的“上市”,蚂蚁集团能不能踏出去?

而伴随着处罚“落地”,市场对蚂蚁集团的上市进展也颇为关注。众所周知在2020年7月,蚂蚁集团正式宣布将启动上市计划,最终定于2020年11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港交所主板同步上市。但在2020年11月2日,离上市只差“临门一脚”的蚂蚁集团则被监管机构叫停IPO。

然而,在蚂蚁集团即将于2020年11月上市之际,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原来,蚂蚁集团在IPO之前公布了股权架构,其中显示阿里巴巴集团仅持有33%的蚂蚁集团股份,而蚂蚁集团的最高领导人并不是蚂蚁集团的创始人马云,而是董事长井贤栋。这一发现引起了市场的惊讶和质疑,并引发了监管机构的审查。

主要问题在于蚂蚁集团的股权结构过于复杂,且还涉嫌股权倾斜。据透露,蚂蚁集团股权架构中涉及30多个实体,极其复杂。此外,蚂蚁集团创始人马云仅以340万元的有限责任方式参与蚂蚁集团的股权,但拥有着对蚂蚁集团的实际控制权。这种股权结构既不符合市场规范,也涉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的公正性,因此蚂蚁集团IPO被中国证监会暂缓。董事长井贤栋、总经理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金融科技监管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相关事项可能会使得蚂蚁集团不符合上交所科创板相关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蚂蚁集团这个巨无霸的上市之路被搁置,马云也退出蚂蚁的管理层。所以在此次处罚之后,蚂蚁集团的上市的临门一脚,蚂蚁集团能不能踏出去,非常值得市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