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创新与心理成长”,学习更多心理知识

一、沉迷手机游戏的初中生小刘

最近某女士心理咨询求助时说,自己上初二的孩子小刘(男,化名)在校时不让玩手机,周末在家玩手机较多。暑假放假知道自己考的不好,心情低沉,一有时间就玩游戏,并且玩手机游戏瘾非常大,一天24小时几乎离不开手机,睡觉前也要玩很久。眼看小刘的视力在一天天增加,假期作业一点也没有完成,他还陷在游戏的世界里不能自拔,家长很是焦虑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刘从小就喜欢电子产品,动手能力也很强,小学时候参加课外制作,获得老师的夸赞。上初中后经同学介绍,开始对手机、游戏越来越热爱,家长工作太忙就无法及时约束,现在沉迷玩手游玩的更难以管教,让家长受不了的是现在他在大人面前明目张胆地玩,家长说两句会火冒三丈的顶嘴。

二、沉迷游戏对青少年的伤害

游戏本身不是有害的,但过分沉迷会对青少年会造成一系列的危害。特别是当前青少年沉迷游戏是当前很多家长和教师共同面临的难题:沉迷游戏,已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1)沉迷游戏导致青少年认知能力退化。反复在游戏世界参与各类探索、竞争、比拼,会固化逻辑思维能力,使青少年对学习相关事物的认知思维会退化,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感知力、记忆力、观察力持续衰退,最终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学习能力与效果。

2)导致青少年注意力很难集中在除游戏之外的事情上。家长会发现只有在沉迷游戏的时候,孩子们才会如此集中、专注。如果让他做家务,学习、与家人交流、共进午餐晚餐,他们会不情愿的敷衍了事。长时间的沉迷会导致青少年的行为障碍,使创新耐心、控制力、自制力大大降低,形成恶性循环,让他们远离学习、社交、吃饭、沟通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滋生青少年消极的、暴躁的、冲动的负面情绪。对比学习和游戏,游戏带来的体验、快感,能满足他们精神需求;加上如果家庭环境不良,青少年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关爱、陪伴,他们会不自觉的用网络游戏来快速填满自己内心的空洞、无力。

三、对青少年沉迷游戏教育引导建议

1)家长和监护人应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游戏习惯和心理需求。同时,建立合理的游戏时间限制,确保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其他活动,如学习、运动、社交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家庭环境中需要提供更多的替代性活动,如鼓励孩子参与家庭聚会、户外运动、艺术创作等,以减少游戏的吸引力。

3)建议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游戏体验,了解游戏内容、评估游戏的适宜性,并与孩子共同制定游戏规则,例如设定好的游戏时间、禁止购买虚拟物品等。

4)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如果孩子出现明显的情绪或行为问题,建议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利用假期学习压力较小时及时治疗和缓解。

总而言之,解决青少年沉迷游戏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配合。通过加强沟通、提供替代性活动、限制游戏时间以及关注心理健康,有助于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游戏习惯和平衡的生活方式。对青少年沉迷游戏及时干预,能够帮助他们在假期中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习娱乐控制能力等,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仝兆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3年入选河南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评审专家。主持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4项。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焦虑抑郁心理障碍治疗,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团体心理健康、安全心理、婚姻幸福、团队建设、科学家精神等方面的宣讲、培训和讲座。

用心进步,快乐成长

关注:创新与心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