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又发生了一次恶性伤人事件,广东廉江某地幼儿园,有人持刀行凶,大人和小孩子都有,行凶者年仅25岁。具体原因如何,还在调查中,但看到类似伤害幼儿的新闻总是让人不寒而栗。2018年重庆也发生过类似事件,一女子砍伤14名儿童。

社会上很多恶性事件,我们常常看到施暴者倾向于选择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体或者群体作为他们的目标,具体原因到底是为什么?这里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性欲望,权力与支配

人性欲望,权力与支配

早在几千年前,弗洛伊德就已经提出过权力欲望理论,他认为人内心存在着对权力和支配的欲望,这种欲望源于人内心的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的冲突,生存本能会驱使人们追求安逸和快乐,而死亡本能驱使人们破坏、攻击和自我毁灭。施暴者往往就是通过剥夺、欺压弱者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即通过控制他人来满足自己的生存本能,通过对他人的伤害来满足自己的死亡本能。

弱者总是容易控制的,即使他们会反抗,对付他们的成本也是极低的,所以欺凌弱者总会很好的满足个人欲望。比如说一个小孩用刀解剖金鱼,在大人眼里或许或许会觉得残忍,但对小孩来说只是在享受伤害带来的快感。还有社会上出现的虐猫虐狗事件,施暴者往往就是在现实生活中过得极不如意的人,为了发泄自己的控制欲和征服欲,从而选择了比自己更为弱小的猫咪作为出气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弱者身上找寻自身价值

从弱者身上找寻自身价值

施暴者通过和弱者对比,能够突出自己力量或地位,会给施暴者带来强烈的自尊和优越感,同时也可以通过支配弱者获得一种虚假的控制感和安全感,用于压制自身的内心焦虑和不安。

社会上常见的校园霸凌就是如此,根据数据调查显示,每三个小孩中就有一个小孩曾经经历过校园霸凌,相比于成年人,小孩更容易做出欺压弱者的行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孩子没能建立健全的是非观念,他们无法感知社会文明对自己约束,不能很好地区分事情对错,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本能与冲动,也可能存在不健康家庭关系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认为通过在学校欺负他人,是一种自身强大的表现,可以彰显自身实力和提升存在感,在获得他人认可的同时也可以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从而在群体中获得更高的地位。

社会对于弱者的不友好

社会对于弱者的不友好

在社会团体中,弱者往往都是被边缘化的,更多地是对强者的认同和赞美,比如说在一家公司,对于工作能力偏弱的同事往往会遭到团队歧视和排斥。这些来自社会的压力都会导致一些人选择弱者作为目标来获取社会地位和认同感。

我们从小便是竞争式教育模式,崇尚权力与支配。通过学习成绩来评判个人价值,导致小孩潜意识里认为所有人都是竞争对手。针对那些不听话的小孩,一些父母往往就会采取一些强烈手段来对付,导致孩子从小就生活被强者掌控的世界里,孩子为了更好的存活,不敢向强者反抗,再加上竞争心理的作祟,对待他人往往就会冷漠自私,很容易产生欺负他人满足自身快感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恶性事件的发生往往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制造社会恐慌,为了更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我们能够采取哪些措施呢?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重中之重,只有正确疏导自身压力和建设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更好的缓解人际交往带来的矛盾。今天发生的这次事件,我们不应该仅仅是对事件本身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事件背后的因素和教训进行反思,为我们可以预防该类事件再次发生或者降低发生概率提供有意义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