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三思忖之下,我决定把最近的一些经历讲出来,给各位家长作参考:

我有一位发小,如今也三十出头了,可自从高中毕业以后就很少踏出家门,对着电脑一坐就是一天。最近突然接到了他的来电,他在那头憋了好久,终于才缓缓开口:“你说,我还活着干嘛……”声音听得出来有几分醉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连忙打断他这可怕的话,可他自顾自地继续说道:“你说的我都懂,可你毕竟不是我……

我是真羡慕你啊!从小我妈就把你挂嘴边,我每次考试,不管考了多少分,我妈第一句话总是‘你看看人隔壁XXX,多么优秀,你怎么就不行呢……’你说,我要像你一样该多好啊!”

我瞬间联想到两年前去他家拜年的时候他母亲对我说的话:“你从小就懂事,不像我们家这个……”只记得当时我正想反驳,就看见他默默地站了起来,回到了卧室里。

我如梦方醒,原来这么多年,他是这样过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也有优点,他也曾有令我羡慕之处,可他如今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其中的道理,我想不言自明。可怜他成为了打压式教育的牺牲品了。

打压式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糟粕,是一些教育者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将孩子进行恶意比较,并不能起到激励的效果,相反,还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

《中国青年报》就曾采访过1863名家长,调查结果显示,过半的受访家长都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优秀,83.4%的受访家长都曾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家长的每一次比较,都无异于对孩子施加的一次诅咒——名为“叛逆”“自卑”“嫉妒”“憎恶”的诅咒。

没有人是为了与他人比较而生。就像世间没有两颗一模一样的宝石,每个孩子也都散发着独一无二的光芒。他们需要的教育,是一双见证他们成长的眼,是设身处地的鼓舞和感同身受的慰藉。

庆幸我国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便始终有着这样一批人,他们不断地在教育上下苦功,敢于破旧立新,不断地启发、引领着我国的教育事业

他们不会拿孩子们作对比,制造焦虑。而是会亲切地分享自己的经历,哪怕不是什么光荣事迹,也要先让孩子产生共鸣,感受到他们是站在同一边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子诚(北大中文系教授):

上初小的时候,我并不爱学习,经常逃学。虽然也翻了一点杂书,但语文课没有留给我什么印象。用的是什么教材,有哪些课文,是哪位老师讲课,现在一点都记不起来。……这样,我上课常背不出书来,经常挨老师打掌心。期末考试,好几门不及格……

——《语文课外的书》

他们从不高高在上的说教,反而是放低身段,以最谦卑的口吻,为孩子讲述着最可贵的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元培(原北大校长,近代著名教育家)

我自十余岁起,就开始读书。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中间除大病或其他特别原因外,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然而我没有什么成就,这是读书不得法的缘故。我把不得法的概略写出来,可以做前车之鉴……

——《我的读书经验》

他们善于先用幽默的表达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勾起孩子的兴趣,再引发孩子的思考,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孩子真正去想了,教育的目的才算达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语文这个工具我拿了几十年了,这玩意儿可不是好耍的。这个词跟那个词凑到一块,别人凑得对,你就凑得不对。……《红楼梦》写了那么多姑娘,个个都那么好看,你来试试。你看到一个姑娘,把她写下来,寄给那个姑娘自己看看,她要不揍你才怪呢……

——《从记事练起,天天练,认真练》

以上这些文章,都被收录在这套“大语文三书”中,它凝结了这批人近百年的心血。

这套书包含以下三本:

《孩子,为你自己读书》

《孩子,作文其实很简单》

《孩子,语文一点儿也不难》

是畅销百万册的《愿你慢慢长大》的同系列新作,是中国文坛献给每个家庭的学习、教育指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5位名家共著,近百篇教育名作

中国家庭必备的经典教养系列

紧贴“大语文”教育改革宗旨

自教育部颁布“大语文”教育改革政策,英数理化为王的时代就此翻篇,变成了以“语文”为核心,文史学为主线的教育模式。

表面上,是语文这一科目的重要性、考试难度有明显增加,实际上,是想利用“大语文”来陶冶孩子的品性,帮孩子培养智慧、锻炼思维。

正如书中潘新和教授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语文教育的价值维度,即人的生命的同一维度,其终极意义都是指向言语表现与存在。

而“大语文”也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而是对老一辈教育家先进教育理念的继承和发扬。

说到这里不得不先介绍一下这套书的主要作者之一——叶圣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语文”概念的提出者、

“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一代宗师”

他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曾担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要职,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另外,在他的教育下,他的三个子女在文学领域也都有着卓越的造诣。他的家庭教育模式也被朱自清等诸多名家推崇备至,被无数家庭奉为模范。

在书中,他对语文教育这样总结道: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极关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在学习、教育上如果能够认真听取他的一些见解和指导,是可以让许多孩子、家长都少走很多弯路的。

文坛、教育界45位大师权威共著

这套书的作者还有家喻户晓的近代、现代巨擘,如:胡适、鲁迅、朱自清、朱光潜、茅盾、梁实秋、丰子恺、季羡林、冰心、老舍、巴金……

更不乏当代名家大师、“茅盾文学奖”等权威奖项获奖作家,如:余秋雨、周国平、肖复兴、梁晓声、史铁生、韩少功、刘心武、刘亮程……

他们的文字里,不会制造焦虑,没有所谓“速成”,拒绝假大空的“鸡汤”理论,让家庭教育回归到真正的专业、正统、实用。

适读年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套书十分适合9-18岁的孩子,以及家长们阅读,也就是孩子到了小学二三年级,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之后,一直到高中都很适合阅读,当然这些经典篇章,一定是越早接触越好的,孩子们可以从中领悟学习之道,父母们可以懂得教育之法。

特色溢彩 穷极匠心

三本书在装帧设计上历经打磨,十分出彩,封面全部采用专色印刷,鲜艳活泼、缤纷亮眼、整洁大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文采用护眼、高质量的纯质纸。

每本都搭配了不同的世界著名艺术家的经典绘画作品,全彩印刷,精心排版、疏朗有序。

还有国家环保部门“绿色印刷产品”认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容介绍

高效阅读指南:《孩子,为你自己读书》

正如余秋雨在书中的观点:

阅读的最大理想是为了摆脱平庸,青少年时期的正确引导必不可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本书从“为什么要读”“读什么”到“怎么读”,全面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建立阅读习惯,提升孩子阅读能力和水平,以名家之言解决孩子“读书难”的千古难题。

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循序渐进:

01

培养阅读习惯——要为自己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击碎“读书无用论”——扫除成长顾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杜绝无效阅读——懂取舍、读好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提高阅读效率——有重点、分主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中搭配的是加拿大著名画家莫娣的艺术作品,其风格特点为:色彩绚丽、天真无邪,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温暖。

作文提分:《孩子,作文其实很简单》

肖复兴在书中这样告诉我们:

只要让孩子玩中有心,作文真的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为什么要写”到“如何明确写作态度”“如何积累素材”再到“传授实用写作技巧”,解决孩子写作文抓耳挠腮、生搬硬套、不知所云的问题。

内容大致按照以下几点对孩子进行引导:

01

激发写作动力——作文是思考者的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让作文打动人心——从生活汲取素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让孩子文采斐然——传授实用写作技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搭配了法国艺术家劳尔·杜飞的著名画作,其风格特点为:鲜艳大胆、不拘一格,帮助孩子激发创作动力、获取写作灵感。

语文学习:《孩子,语文一点儿也不难》

叶圣陶首先在书中为我们树立了学语文的正确方向:要做到学以致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帮助孩子构筑“大语文”思维,再从字、词、语法、古文全面打牢学习基础,最后还附有大师亲身求学经历,将人文的阳光融入孩子血脉,让孩子的大语文学习登高望远、事半功倍。

这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攻克难关:

01

培养大语文思维——把学习融入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打好基础 事半功倍——字、词、语法 全面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巧过古文大关—死记硬背不如融会贯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搭配了美国著名画家摩西奶奶的艺术作品,摩西奶奶是全球自学成才、大器晚成的典型,其经历、作品能鼓舞、激励孩子的成长、进步。

最后的话

总有人说,陪孩子学习,是一天中最心累的时候。

你可能也在日复一日地对着孩子焦头烂额、声嘶力竭,亦或是垂头丧气、长吁短叹……

那么你是否曾意识到,如果我们不主动改变教育方式,又怎能奢求孩子转换学习态度?

家庭教育并非势不两立,亲子互动本应其乐融融,毕竟我们并不要求孩子成龙成凤,有的只是一个藏在“大语文”背后的小心愿——愿他们慢慢长大、不悔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