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如火的七月

让我们走进东台

寻访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

开启一段初心之旅

……

新四军一师纪念馆

新四军一师纪念馆位于三仓烈士陵园内,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党史教育基地、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江苏省学校德育教育基地、江苏省红色地名,是中国新四军纪念馆研究会会员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念馆按上世纪40年代新四军第一师师部驻扎过的三仓吴家桥胡姓地主大院格式复建,座西朝东,南北西3幢房屋。

北厅展陈新四军第一师主要战斗经历和新四军第一师1941年4位主要领导的铜像,西厅展陈新四军、新四军第一师主要领导人物图片和作战值班室场景,南厅展陈粟裕纪念堂以及粟裕和他的战友们的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展馆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图片、实物,生动呈现粟裕将军率领新四军一师在东台市三仓镇创建苏中抗日根据地,取得七保三仓、五保丰利、车桥战役等一系列重大胜利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逸峰故居

黄逸峰故居位于东台市区明清街北首,由黄逸峰父亲黄仰塘先生所建,系清末建筑,砖木结构,是黄逸峰诞生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所在地,至今基本保持原貌。该故居现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逸峰是我党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著名社会科学家,东台第一位共产党员,历任新四军"联抗"部队司令员、苏北临时参政议长、苏中军区一分区司令员等职,为开辟苏中根据地,发展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重大贡献。

从书生到将军,黄逸峰一生坎坷多难,但信仰坚定,初心不变,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信念和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逸峰园前有一座石碑坊,牌坊上雕"将军门"石匾,牌坊的两侧刻着"才不伪大名鼎鼎书生体 峰性难移铁骨铮铮革命家",堪称黄逸峰一生的真实写照。

故居展厅由七个部分组成,分别为热血青年、播火东台、营救周恩来、联抗司令、铁道元勋、理论尖兵、英名不朽。通过大量实物、图片、雕塑等记录了黄逸峰将军传奇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戈公振故居

在东台城区兰香巷,有一处清代建筑,青砖黛瓦,穿堂三进,门前照壁上镌刻着沈钧儒先生亲笔题写的"我是中国人"五个大字,这里便是戈公振先生的故居,现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戈公振,1890年出生在东台的一个书香之家,是我国二、三十年代著名的爱国进步新闻记者,我国新闻学和新闻事业史研究的拓荒者。他博学多才,著作等身,终身奉献于新闻事业,其卓越的贡献,永远镶嵌在我国新闻史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居内以"我是中国人——中国报学巨擘戈公振"为展览主题,从六个部分详细介绍了戈公振光辉的一生。

故居内还展出了戈公振先生出国考察、参加各种国际活动的历史照片150余张,与孙中山、蔡元培、黄炎培、胡适等人的往来书信,出国访问时的衣物、印章、考察证件等遗物,以及编译的《新闻学撮要》、撰写的《中国报学史》等书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兰别墅

红兰别墅位于东台市红兰路——磊达宾馆内,原为一座古香古色的茶馆,现存的兰花厅厅屋为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0年10月8日,东台城第一次解放。当月中旬,时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指挥的陈毅来到东台,在红兰别墅兰花厅召开了一次台城各界人士会议。

会上,陈毅发表了演讲,宣布东台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这次会议实际上也是东台历史上第一次统战会议,为打开东台抗日民族统战工作局面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兰别墅是新中国成立后,东台房管部门于1958年接管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和传统建筑艺术特色的清末建筑。

据记载,红兰别墅原名太平园茶馆,由名厨曹赞臣于1927年开设,后来在东台城市建设中,红兰别墅被保留下一部分,磊达宾馆门前南北向的红兰路因其而命名。

卢秉枢烈士纪念馆

卢秉枢烈士纪念馆位于东台市梁垛镇公馆巷后巷口,现存正屋三间、东厢三间、西厢三间和套房,整体砖木结构,是卢秉枢烈士青少年时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

纪念馆于2004年重新修复,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盐城和东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秉枢,1902年出生于江苏东台,字玉衡。1934年被国民政府外交部受聘派往菲律宾马尼拉中国领事馆任主事,兼菲律宾中医学会顾问。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菲律宾,他因不与日军合作被残忍杀害。1947年,南京各界人士将卢秉枢等几位烈士遗骸迁回,葬于菊花台。1989年1月30日,经民政部批准,追认卢秉枢为革命烈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居内悬挂着烈士的多幅照片,陈列着其生前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物品,以及被害后的遗物和相关文字资料等。

这些物品,绝大多数是卢秉枢子女通过在美国的友好人士帮助收集捐献的,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