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7月11日(通讯员廖梦圆 杨琦)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起源,为了更加深刻了解革命伟人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追寻红色基因,赘续红色血脉,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7月5日,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星与薪火”实践队出发前往红色圣地——韶山开展红色文化调研活动。
韶山以她的神奇和伟大孕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也哺育了为中国革命献身的一千多位多位革命烈士,其中有舍小家为大家的毛泽东的六位亲人,从自己走上革命道路之后,毛主席便耐心启发和开导弟、妹要舍家卫国,投身革命。
走进韶山,成员们的第一站来到了韶山革命烈士陵园,在这里埋葬着许多革命烈士的忠魂,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位于烈士陵园左侧的六亲铜像其中之一的毛岸英烈士,曾只是在课本上了解过他的故事,如今走进韶山烈士陵园,瞻仰烈士,深刻感受到了革命烈士的信仰和精神。毛岸英作为毛泽东的长子,自幼受到父亲毛泽东的影响,立志报效祖国,长大后跟随父亲的脚步,参与革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参与抗美援朝战争,后来在战争中不幸牺牲。作为国家主席的儿子,他从不搞特殊,始终将党和人民放在心上,将救国救民的革命事业作为自己毕生追求且为之奋斗的目标。站在六亲像前,看着革命先烈们的铜像,先辈们的故事早已深深感染了我们。
随后我们来到毛泽东生平纪念馆,纪念馆内将毛泽东主席的生平分为三个阶段的十个部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主席立志救国救民,积极投身革命;中年时期的毛泽东领导全国人民开始抗争,取得了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新中国;晚年时期的毛泽东依旧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基立业。
在毛泽东生平纪念馆内,看着文字和图片记录着的毛泽东的故事,其实好像和电影中演绎的一样,眼前浮现出了战争年代毛泽东带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不断奋进的历程。
在纪念馆内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事青年时期毛泽东求学的故事,毛泽东少年时期在韶山读了六年私塾,接受了一些外来思想的影响,对国家危亡、民族屈辱、人民苦难有着切身感受和初步思考。十七岁时,他胸怀救国救民理想,走出乡关,到湘乡、长沙求学,立志救国救民。并给父亲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来表明自己救国救民的心志和坚定信念。
毛泽东在韶山点燃了革命的火种,在历次革命斗争中,韶山支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孕育了“韶山五杰”等仁人志士,铸就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
实践队成员郑子仪表示,作为青年大学生,来到红色革命圣地,了解革命先辈们的故事,让我深受震撼,先辈们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真正做到了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并将承其风骨,奋斗终生!
图片作者:陈世旭 李昀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