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人,在抗战开始时,就隐瞒身份,扎根国民党内部。
国共合作抗日时,他兢兢业业,一路高升;
国民党反共时,他巧妙斡旋,救党于水火之中。
他的名字,叫熊向晖。
1 锋芒初现
1919年,山东的一个小村落里,一个小男孩呱呱坠地。
家人为他起名熊向晖,希望他像太阳一样光芒万丈。
熊向晖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
他从小就展露出过人的聪慧,17岁那年杀出重围,考入清华大学。
成绩好,不是熊向晖最为可贵的优点。
他还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
大学期间,熊向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和其他进步学生一起游行示威。
他一心想要为国家和民族做一番贡献。
很快,熊向晖不但如愿入党,还成为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骨干。
而他大放异彩的机会,也随之而来。
那时,周恩来总理思虑再三,决定在国民党内部布置下一颗棋子,以备不时之需。
这枚棋子,是要到老蒋跟前红人胡宗南身边去“服务”的。
要求嘛,对党忠诚不用说,还必须有这几个特质:
出身名门望族或者官宦之家,年轻,仪表不俗,记忆力强……
当时清华大学党委负责人蒋南翔看到这个条件后,脑海中立马浮现出了一个名字:
熊向晖。
那时的熊向晖不到20岁,但已经颇有决断。
他接到这个任务后,立刻动身前往武昌,即使不清楚自己任务的具体内容
熊向晖满心欢喜:
为国效力的机会来了!
很快,他就在接见会上见到了胡宗南。
身材矮小,其貌不扬。
这是熊向晖对胡宗南的第一印象。
说是接见,其实就是面试。
胡宗南坐在大厅的上首,手里拿着花名册,逐个点名询问。
每一个被点到名字的人,都会起身回答“到!”,然后被胡宗南一通刁难后,涨红着脸坐下。
熊向晖知道,恐怕只有“另辟蹊径”,才能引起胡宗南的注意。
因此,点名点到熊向晖时,他没有起身,只是举起了右手:“我就是。”
果然,胡宗南精明锐利的目光在他身上来回逡巡。
他看似随意地开口问道:“你为什么到这里来?”
熊向晖不卑不亢:“我来参加革命。”
这个答案出乎胡宗南的意料,看熊向晖的眼神逐渐认真起来。
“为什么来这里参加革命?”
熊向晖继续答:
“孙中山先生遗嘱第一句话就是‘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贵军是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到贵军来当然是参加革命。”
“怎样才算革命?”
“中山先生最初提出的革命任务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现在,驱逐的是日本人,所以抗日就是革命。”
胡宗南心头一凛,接着追问道:
“那么,不愿抗日、反对抗日算什么?”
熊向晖对答如流:
“积极抗日的是真革命,消极抗日的是假革命,不愿抗日的是不革命,反对抗日的是反革命。”
这段话可算是说到了胡宗南心坎里。
他盯着熊向晖看了好一阵子,最终微微一笑,拿起笔在花名册上做好了标记。
当天晚上,熊向晖就被胡宗南叫走谈话。
胡宗南为人好大喜功,但有个不可多得的优点:爱惜青年人才。
熊向晖白天的发言很对他的胃口。
内心本就有要积极抗日想法的胡宗南,看熊向晖鹤立鸡群,气宇轩昂,心里暗暗赞叹。
这面试通过,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那么下一步,就是政审了。
好在熊向晖早有准备。
胡宗南作为蒋介石的爱将,各项能力也是相当突出的。
他虽然对熊向晖初步满意,但还是得考虑这人是否靠得住。
而熊向晖虽然早在大学期间就加入了共产党,但一直对外保密。
这次跟胡宗南的对话的要点,主要集中在“北平学生组织”“共产党对北平学生的影响”。
经过党组织指导,熊向晖早就对这些问题烂熟于心,对答如流,没有引起丝毫怀疑。
另外,他还“不经意”透露,自己的父亲在国民党政府的湖北高等法院任庭长。
这样一来,胡宗南的疑虑就烟消云散了。
为了验证熊向晖的说法,胡宗南第二天就请来了熊向晖的父亲,一起吃饭。
饭毕后,熊父对熊向晖说:
胡宗南很看好熊向晖,再三表示要好好培养。
熊向晖的心也彻底放了下来。
看来,接近胡宗南的第一步已经成功了。
从这之后,熊向晖就成了胡宗南的心腹。
他的“红色间谍”生活,就此拉开帷幕。
2 秘密潜伏
得到胡宗南肯定的当晚,熊向晖就去了汉口,到八路军办事处向组织汇报。
他原本心情激动,向组织汇报自己的“战果”,没想到却被批评了。
当晚,一直负责跟他联系的蒋南翔不在,他见到了另一个人——董必武。
董必武沉默地听完熊向晖的叙述后,先是对他表示了肯定。
熊向晖顺利“入选”,这说明党的判断和设想完全正确。
另一方面,也说明熊向晖表现不错,蒋南翔没有看错人。
董必武表示:
“现在国共合作形势不错,但是蒋介石、胡宗南等人会不会在抗战中突然反共,这还很难说。”
“之所以派你过去,是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熊向晖心下了然,点点头。
董必武话锋一转,语气严肃起来:
“你性情急躁,在国民党内与人相处时可以稍微展露锋芒,否则容易被人看不起,但不能过于骄傲。”
“再就是,以后不要这么粗莽地向组织汇报,要学会隐蔽自己的党员身份。”
熊向晖听明白了,自己现在并没有具体的任务,那么隐藏身份就是最重要的。
临走之前,董必武拍拍熊向晖的肩膀:
“我送你几个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而在以后的特工生涯中,熊向晖一直牢记这八个字。
在之后的几年中,熊向晖表现突出,深得胡宗南的器重。
在服务团中,他的态度中立,不左也不右,特立独行的作风很快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1938年的一天,胡宗南找到熊向晖。
他欣赏地看着这个自己亲手擢升的年轻人:
“小伙子不错,我帮你成才!”
某种意义上来说,胡宗南确实慧眼识珠。
于是,熊向晖进入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进行学习。
这所学校,就是黄埔军校,也是后来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胡宗南确实在熊向晖身上花了不少心血。
作为上司,胡宗南不能说不好: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了武汉,熊向晖的父母逃难去了四川。
胡宗南知道之后,特意安排他们来到西安,并在生活上给予照顾。
就这样,熊向晖得以顺利完成学业,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革命军人。
毕业典礼上,胡宗南亲自指定由熊向晖代表毕业生致辞演讲,甚至让他自己撰写演讲词。
看着熊向晖在台上慷慨陈词,再看看身边一些政府要员欣赏的目光,胡宗南很满意。
今时不同往日,胡宗南非常需要一个强力的助手。
要对政治和军事有敏锐的探察能力,才能对自己有所裨益。
显然,没有人比熊向晖更合适。
于是,胡宗南在毕业典礼后找到了熊向晖,表示想让他担任自己的侍从副官,机要秘书。
熊向晖暗喜:
正合我意。
这个身份在某些时刻,可以给自己的秘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但他没有答应胡宗南,而是恳切地回答:
“我与您相识时间短,而且之前在清华大学参加过学生运动,不少人都觉得我有“左倾”的嫌疑。”
“如果担任这么重要的职位,一定会有闲言碎语,工作不好开展不说,对胡先生您的名声也不好。”
好一招欲擒故纵,以退为进。
胡宗南果然上钩:
“怎么会呢?你父母我也见过了,你的工作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
“我对你可以说是相当了解,我说要用你就用你,谁敢反对?”
熊向晖面上迟疑,心里却狂喜。
于是,他顺水推舟“勉为其难”地应下了这份差事。
果然,就像胡宗南所说,熊向晖的工作能力十分出众,胡宗南对他更为欣赏。
当然也有人传出一些风言风语,对熊向晖的立场持怀疑态度,但这些被胡宗南挡了回去。
甚至当年,人们一见熊向晖,哪怕职位比他高,都得让他三分。
熊向晖从此便扎进国民党的心脏。
别说胡宗南,就是蒋纬国等人,都从来没有怀疑过他的身份。
甚至在熊向晖的婚礼上,蒋纬国还担任了证婚人。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就算隐藏的再好,也不可能被胡宗南重用。
那么,熊向晖到底做了什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