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则不立,业无信则不兴,家无信则不和。

印度,正在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2023年7月10 日,富士康抛出重磅炸弹——退出与印度合资的芯片企业。据富士康最新表态,其已退出与印度Vedanta集团成立的价值1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00亿元)的半导体合资企业,这对印度总理莫迪的芯片制造计划造成了挫折。

富士康的退出无疑对印度雄心勃勃的国产芯片计划造成了严重影响,究其根本造成目前外资加速逃离的局面也是印度政府自作自受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芯片制造本土化”,创业未半而中道夭折!

去年2月份,富士康宣布,将与印度自然资源集团Vedanta合作,在印度建立一家芯片工厂。富士康当时称,两家公司已同意成立一家芯片合资企业,富士康将投资1.187亿美元,持有该合资公司40%的股份。该合资公司旨在满足印度当地电子行业的巨大需求。同时,这也将使富士康成为,响应印度“芯片制造本土化”战略的主要外国科技制造商。富士康在一份声明中称:“该合资公司将支持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愿景,即在印度创建半导体制造生态系统。”

愿望很美好,印度对于富士康的到来热忱以待,在富士康的帮助下将有助于帮助印度打造成全球电子产品生产中心,进一步助推其全球性大国的雄心。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宏愿,在2021年12月印度科技部长还表示,印度已批准一项100亿美元的激励计划,以吸引全球半导体和显示器制造商来印度建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实却是残酷的,无论之前规划的有多么美好,多么远大,一旦落实到实际当中印度自身拖沓的老毛病似乎又犯了。虽然此次富士康并没有解释为什么退出与印度的芯片合作,但根据知情人士透露造成现在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印度政府推迟了为其提供融资。对此印度政府曾要求富士康的合资公司可以重新申请奖励,不过富士康再三考虑后还是决定退出了此项合资。

不得不说,仅仅就退出的举动而言富士康还是明智的,印度政府对于外资,尤其是前段时间对于中企近乎“抢劫式”的行为,极大地伤害了外资在印度投资的信心。

2023年6月9日,印度执法局向小米科技印度分公司和3家银行发出通知,指控小米违反《外汇管理法》,“非法向外国实体转移资金”。报道称,上诉机构按照印度外汇法,在去年冻结了小米555.1亿卢比(约合48亿元人民币)。数据显示,小米集团2022年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85亿元。这笔资金相当于小米去年净利润的57%,说真的这几乎与明抢也没多少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分吗,还有更过分的更过分的。

据印度《经济时报》13日报道,印度政府要求中国小米、OPPO、realme和vivo等智能手机制造商任命印度籍人士担任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和首席技术官等职位。此外,政府还指示他们将合同制造工作委托给印度公司,开发有当地企业参与的制造流程,并通过当地经销商出口。报道称,政府官员还特意指示中国公司要遵守法律,不得在印度逃税。

如果按照印度政府的这一番操作下来,上述的几家中企除了品牌属于中国之外,其他的几乎也与国内的母公司没什么关系了,完全的给别人打工还帮着数钱。

诚然,在上述这一系列动作之后,不管是印度自己的财政还是印度自己的本土公司都“吃”得饱饱的。不过然后呢,一番“敲诈勒索”后又还有多少外资敢于继续在印度投资呢,印度的做法无异于竭泽而渔。而这次富士康的退出不仅仅对印度的“芯片本土化”造成了重大的打击,并且对于仍旧在印度的外资也是一个非常恶劣的示范性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末,最近高盛预计印度在2027年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此印度人民也是欢欣鼓舞似乎胜利在望。不过按照现在这种模式走下去,那印度市场就是他们自己的“单机”模式,不知道高盛抛出的这个“高帽子”印度还能不能戴的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