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2 14:46·白马茶馆特纵部队在渤海德平地区集中后,随即展开了一个半月的整训。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艰苦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基本挫败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全国的军事、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军事态势上,国民党军的重兵深陷陕北和山东战场,南线的鲁西南、豫皖苏边直至大别山区兵力十分空虚,形成了“两头强、中间弱”的“哑铃式”不利布局。为此,中央决定以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中原地区为主要突击方向,实施中央突破,以刘(伯承)邓(小平)、陈(赓)谢(富治)、陈(毅)粟(裕)三路大军相继挺进中原,展开全国范围的战略反攻。自此,全国解放战争进入新的阶段。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当时,华野部队除担负外线积极反攻任务外,还有全部歼灭山东战场国民党军队的内线歼敌的任务。为了能圆满完成大反攻的支援作战任务,特纵针对部队存在的思想比较混乱、组织纪律不严和战术技术水平不高等三大问题,在德平地区重点进行了整顿和训练。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进行行军总结,激励部队斗志。对行军中违反群众纪律的同志进行了教育和处分,对行军中表现积极的同志进行评功奖励。然后,以我军反攻胜利的事实,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及时消除干部战士由于转移而引起的对时局的怀疑态度,明确提出了“准备吃苦,迎接困难”的口号,树立“不怕吃苦、不怕困难、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的“四不怕”精神,增强反攻斗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的思想准备。二是,调整健全组织,配齐配好干部。根据作战中的伤亡情况,补齐缺额,在特纵范围内调配骨干和干部。对干部的缺额,及时调整,需要上报华野批准的,迅速上报,不拖延,不推i-4,更不准拉山头、搞宗派。三是,总结作战经验,加强军事训练。根据华野首长关于“打一仗进一步”和“以战教战”的指示,组织特纵开展技术大练兵活动,在特纵部队中叫响了“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和“特种兵必须学会技术”的口号,掀起了练兵热潮。炮兵部队进行单炮射击教练、连联合操作和观测教育;工兵部队则主要练习架桥、筑城、坑道作业等。四是,整顿作风纪律,增强内外团结。针对作风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普遍进行了作风纪律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搞好作风养成和遵守纪律的重要性,自觉对照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全局观念、群众观念和纪律观念,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初步克服建纵初期因分散流动而形成的游击作风和散漫习气。五是,加强战时政治工作,开展诉苦、立功、团结互助运动。召开特纵政治工作会议,探讨总结战时政治工作经验。同时,在连队广泛开展诉苦教育、立功运动和团结互助运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指战员的能动作用,部队面貌焕然一新。11月上、中旬,特纵举行了第一次检阅。当时,特纵已发展成为一支由一个美榴团、一个日野团、一个日野(榴)混合团和骑兵团、工兵团、特校组成的人民解放军特种兵武装了。全纵干部战士8000余人,除了参战在外的日野炮兵团和骑兵团外,有5000余人参加了这次检阅。阅兵典礼后,举行了各兵种的技术表演,有炮兵操作、骑兵马术、工兵爆破和架桥等项目。最后,各单位分别进行了点验。这次检阅,展现了我们自己的力量,进一步提高了胜利的信心,树立了各兵种的荣誉感。特纵在德平整训、检阅之时,华野外线部队正配合刘邓大军创建中原解放区,先后进行了陇海、平汉、津浦三大铁路干线的破击战。日野炮兵团全部和骑兵团、工兵团各一部,于11月上旬奉命参加陇海路破击战。11日,日野炮兵团分别配属兄弟部队,以近距离抵近射击,协同步兵攻克杨山、虞城。日野炮兵团一营支援第一纵队攻打杨山,集中火力将北城楼工事及敌指挥部摧毁,配合步兵攻克杨山。二营支援第四纵队攻打虞城,以直瞄射击摧毁东南门敌前沿工事,为步兵开辟了冲击道路,并压制敌纵深火力点,掩护步兵攻克该城。与此同时,为配合破击战,牵制敌人,并打乱其部署,日野炮兵团一部还配合步兵参加了考城、柳河、菏泽等战斗。在柳河战斗中,曾缴获美式榴炮两门,我当即指示部队用牛车牵引,赶往菏泽参加战斗。特纵部队还参加了冀西南元氏攻坚战。11月上旬,榴炮团两个连克服道路不良、路况不熟等困难,边走边问边修,兼程北上,配合冀中军区部队,攻击晋冀内线残敌最后据点元氏城。在炮轰城关时,半数火炮都抵近目标,在千米以内直接瞄准射击,摧毁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固定目标。陇海、元氏是两个基本上同属攻坚性质的战役(斗),工事虽然比较坚固,但重火力配备较弱。特纵炮兵经过半年的实战锻炼,特别是经过渤海地区的短期整训,已提高了掌握火炮运动射击的技能,并创造了抵近射击的战例。实战证明,抵近射击对摧毁点目标及开辟突破口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证明了重炮也可以进行近战。从而,在部队中开始较普遍地树立起了近战歼敌的思想。两支参战部队完成作战任务后,即北返黄河,与特纵大部队会合,在鲁西临清一带机动位置转人整训。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特纵集中营以上干部在鲁西临清召开了22天会议。主要内容是贯彻华东局高干会议的精神,明确整编、节约、反对贪污浪费的方针,并传达了刘少奇同志在中央土改会议上关于土改政策问题的报告。其次,讨论军队的整编、群众路线与民主作风问题,确定部队进行土改政策学习教育等项工作。这次干部会议,是特纵成立半年以来的第一次。会议期间,我们组织与会者认真学习了中共华东局高干会议决定的“三大方案”(精简编制、减低供给标准和清理资财),并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展开思想斗争,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这次会议,发现了特纵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损失及浪费、贪污等现象比较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各种物资总数折计北海币二亿五千多万元,可以供给当时纵队后方5000余人几个月的开支。供给部门的本位主义现象比较普遍。当时,全纵队小麦、小米、烧草等都库存不少,还有法币、金子、银洋等,以及足够两个月用的药品。这些积存的资财,一是预算造得多,供给部门发给基层时降低了标准;二是把上级当外行,只强调特纵的特殊性,缺乏主人翁精神,结果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相互了解不够。表现在部门与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存在着不团结的因素。特纵22天的会议,解决了什么问题呢?第一,全体与会干部对华东局高干会议提出的“三大方案”的要求,已从思想上取得一致认识,奠定了搞好“三查”、“三整”(查立场、查成分、查历史;整思想、整作风、整组织)工作的基础。第二,认真检查并严肃批判了“贪污浪费、官僚主义和本位主义”的现象,对这些不良倾向给予了迎头痛击。营以上干部会议后,我首先主持特纵执行“二大方案”,在较短时间内集中财物,完成了机关和部队的精简整编,动员部队降低生活水平。同时,集中连排干部学习土改政策。根据实际情况,半天学习,半天工作,采取全部集中与轮流集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三查”、“三整”。战士教育,则继续深人展开诉苦、坦白运动,继而进行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再教育,以提高部队的阶级觉悟和纪律性。特纵成立以来,党的组织尚未经过比较严格的整顿,党员在这期间也未受到严格的党内教育,所以党内党外都存在着一些缺点,虽然是个别现象,但问题比较严重,表现在:政治素质差,组织观念薄弱,工作积极性不强,组织制度松懈,党与群众关系隔阂,群众观点薄弱。纵队党委认为,虽然过去经常展开反不良倾向的教育,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在这次“三查”、“三整”教育中,我们强调从思想本质改造着手,提出了“改造思想、整顿组织、严格纪律”的思路,确保了查整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三查”、“三整”教育,对我们部队建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首先,明确了阶级立场和观点。以前阶级观点是比较模糊的,甚至有些同志参加革命后还未认识到阶级问题,尤其是解放战士通过查整,进步很快,大家对自己平时生活上、思想上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都能以阶级的立场观点来进行分析和批判,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受到了打击,而认为“大老粗吃不开”的工农出身的同志,也克服了自己的悲观情绪,提高了积极性。其次,提高了政治觉悟,转变了部队风气。查整后,部队的政治觉悟提高了,正气上升,在练兵中掀起了苦学苦练的热潮,也克服了散漫疲塌的现象。同时,各部门的工作也开始有了起色,特别在经济工作方面,各单位伙食都有改善,贪污现象减少了。再次,运用了群众的力量,广泛审查与教育了干部和党员,批判了军阀主义、官僚主义的残余倾向。在群众的督促下,干部的积极性提高了,干部战士之间的团结加强了,教育了群众,提高了党的威信。查整后,提出“发扬民主、全党当家”的口号,建立健全了各种民主制度,各单位普遍成立了士兵委员会,使民主检查成为一种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军事、政治、经济民主的基础。通过“三查”、“三整”学习教育,干部战士的阶级觉悟普遍提高,听到各战场接连传来胜利消息,更加积极要求学好技术上前方。为了把部队旺盛的政治热情变成杀敌立功的具体行动,特纵开展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军事大练兵活动,贯彻土改学习精神,提高军事技术,随时准备参战。“三查”“三整”学习教育活动,大大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表现在这次练兵中:首先发扬了技术民主,互教互学,苦学苦练,弥补了操课教育力量的不足。许多过去认为自己是大老粗,没信心学技术的工农出身的同志,也很快地掌握了技术。其次,发挥了群众的创造性。针对学习时间短而且操作频繁、容易磨损火炮的实际,我们发动大家想办法,群策群力,自己动手做了木制假炮、假瞄准镜、假象限仪、假空炸信管、假仰度高低分划器等火炮器材的代用品。这些代用品,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器材的困难,而且因为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因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大练兵活动,于4月中旬开始,5月底结束。尽管时间不长,但收获很大,部队普遍提高了技术水平。过去,因为部队频繁的行军转移和作战,一直未能进行很好的整训。就战士来说,以前对火炮操作技能的掌握十分有限,对战斗中的某些具体要求尚不熟悉,动作也不扎实。我们的干部,技术不熟练的问题尤其严重,还不能真正胜任本职工作。比如,有的营、团指挥员对射击口令还不会、不熟。虽然经过1947年渤海秋季40天的大练兵,但技术学习时间不多,因此技术基础尚不牢固。通过这次练兵,炮兵、工兵、坦克、骑兵等部队,都熟练或学会了本兵种的基本动作—架桥、坑道、爆破的技术和马术、坦克驾驶等,而且还培养了不少工农炮手(主要是瞄准手)。同时,观测员、驾驶员、驭手、电话员等,也都普遍地进行了业务学习。干部的指挥能力和技术素质,也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为今后支援配合步兵作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47年10月初起,华东野战军内线兵团(后称山东兵团)发动强大攻势,先后发起了胶东保卫战和胶济路西段等战役、战斗,钳制和逐步消灭山东境内的国民党军队,保卫胶东大后方。胶济路中段战役,是山东兵团于1948年3月在胶济路中段的昌乐、潍县(今潍坊市)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城市攻坚战,又称潍县战役。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兼政委谭震林决心以华野第九纵队、渤海纵队和鲁中军区一部及炮兵部队共22个团的兵力围攻潍县。我奉命组织特纵炮兵第三团、第一团第三营、第二团第五连和工兵第一营,以及山东兵团各部队的炮兵,共计各种火炮893门参战。这是华东野战军转人战略进攻后在一次战役中使用炮兵数量最多的一次。潍县是山东省较大的工商业城市,为胶济铁路中段军事要地。县城周围地形开阔,白浪河纵贯南北,将县城分为东、西两城。西城高出东城五米,城垣工事坚固,明碉暗堡交错,有“鲁中碉堡”之称。国民党守军由整编第九十六军军长兼整编第四十五师师长陈金城统一指挥,共有正规军和保安部队及土杂武装共约4600(〕人。陈金城曾吹嘘潍县城防坚不可摧,“固若金汤”。为了打好潍县攻坚战,顺利突破敌人复杂的防御工事,减少部队的伤亡,在山东召开的作战会议上,许世友司令员强调加强土工作业,提出“人马均活动于地下”的口号。火炮要搞好伪装,增加射击的突然性和准确性。谭震林政委要求参战部队严格执行城市政策纪律,做到“军政全胜”。遵照兵团首长的指示,我领导特纵深人扎实地做好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检修火炮,补充弹药,细化构筑炮阵地的方案,明确射击分工,精确射击诸元。与此同时,抓好参战部队的战斗动员,充分运用胶济铁路沿线群众特别是潍(县)北地区群众揭露国民党军大肆杀害无辜百姓、地方恶霸及还乡团疯狂反攻倒算的滔天罪行的生动事例,大大激发了部队的士气,成为鼓舞指战员完成各项战斗任务的强大动力。4月2日,潍县战役打响。渤海纵队和鲁中军区部队首先东进,在炮火支援下,实施对外围敌人的分割和对潍县城区的包围。主力第九纵队随即东进参战,激战至18日,先后攻占外围据点50余处,肃清了四关的敌人。随后,攻城部队暂停攻城,并佯装后撤,麻痹守敌。各炮兵部队抓紧时间做好攻城准备,经过五天的连续奋战,构筑了远、近两个发射阵地和掩盖工事,开展了观测、通信、火炮的协同练兵,并通过现地勘察,进一步明确了射击任务,确定了射击方法,制定了步兵攻击各时刻炮火支援的协同计划。23日夜,山东兵团对潍县发起强攻。参战炮兵集中数百门火炮对西城主攻方向上的目标实施炮火准备,经两小时猛烈射击,将预定目标全部摧毁,并有效地压制了守敌炮兵。炮兵第三团榴炮营首先摧毁北「1城楼,并打开缺口。攻城部队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结合坑道爆破等手段,一举突进五个连队,在城头与守敌展开激战。炮兵以火力支援,击溃敌人数次反冲击,并掩护后续部队攻入城内,至24日夜,全部占领西城,守敌大部分被歼。26日黄昏,炮兵部队在西城居高临下,以密集炮火向东城守敌主要工事实施射击,支援步兵突破东城,并歼灭从城东南逃跑之敌,俘敌军长陈金城。此役,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四十五师主力等部共约46000余人。参战炮兵由于战前准备充分、细致,射击准确、猛烈,命中率在80%以上,火力集中,转移火力及时,发挥了火力骨干作用。战后,中央军委通报了这次炮兵作战的经验。潍县战役中,参战炮兵和工兵部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由于掌握了“勇敢与技术结合”的原则,将火炮推到距目标2000米内抵近射击,炮火一般都比较准确。北门城墙敌火力点几乎全被摧毁,守敌数次反冲击也都被打垮。战后据俘虏供称:仅在我攻城前,被炮火杀伤的人员就达到2400多名。同时,在火力运用上则争取主动,突然开火,使守敌难以招架。但在战术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阵地一线式”配置,对守敌纵深射击带来不便。工兵在协同攻城中,对东城和西城外围进行了六处坑道爆破,开辟了步兵进城的道路。残敌退守东城时,工兵又冒着敌人的火力架桥,构筑城墙内掩蔽的榴炮工事。突破潍县县城后,工兵又及时清除了守敌埋设的地雷,扫清步兵前进的障碍。这次战役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发扬了军事民主,克服了许多困难,保证了战斗任务的胜利完成。比如炮兵第三团,第一次试射命中率不高,组织大家分析原因,重新进行测地,及时纠正了偏差,后来射击效果很好,大家情绪很高。工兵团则运用开“小参谋会”的形式,集思广益,做到“大家想办法,合力打敌人”。在政治工作中,首先是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党员带头完成任务;其次是战时立功运动,起了很大的鼓动作用;再就是各级干部带头深入基层,与参战部队一起共同战斗。在组织参加潍县战役的同时,特纵工兵团第三营和炮兵第一团二连奉命配合西线兵团,在中原地区进行作战。艰苦的战争环境,使特校的建设和教学都遇到很多困难和考验。1947年4月初,特校成立不到一个月,蒋介石就纠集汤恩伯、王敬久、欧震等三个兵团约25万余人的兵力,沿临沂至泰安一线北犯,重点进攻鲁中的新泰、蒙阴地区。为了使学员有一个相对安定的学习训练环境,我们决定特校从鲁中向胶东转移。这是特校成立后面临的第一次考验。那时,特校初建,各种条件简陋,人员思想不够统一。针对战场形势和特校存在的问题,我们明确要求,特校的中心任务是确保胜利完成行军转移,全校各级干部要教育部属认清形势,澄清模糊思想,树立信心,巩固好部队。转移之前,提前结束了第一期二队(炮兵一队)的教学。这是特校首次将学员分配到前方作战部队去,是特校为人民解放战争服务的良好开端。4月6日,特校开始转移。行军转移途中,突出的困难是缺乏运输工具。长长的数百里行军,往往是在“人推汽车牛拉炮、一天只走十多里”的困境中度过的。用学校教育长孙叔平的话说,就是“出门二三里,抛锚四五回,修理七八次,八九十人推”。形象风趣的语言,道出了特校行军途中的景象。5月12日,特校终于安全到达平度县的高家寨。在平度,特校成立了炮兵第二期一队,并抓住这个相对稳定的时机,开展技术和文化教育。同时,我们组织特校对第一期进行了教学工作总结。通过分析对比,我们感到,要抓好学员的技术教育,干部必须首先弄懂技术问题,在抓好炮兵数学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技术教育。如果缺乏数学基础,技术教育的进度和质量就难以保证。这是我们从实践中得出来的经验。8月下旬,国民党军进攻胶东。根据野战军的命令,我们将特校与特纵留守部队合编为“胶渤挺进支队”,从23日开始转移,首先从平度到昌邑,几天后又折回掖县的周亭,并在那里进行了严格的精简整编。所有人员实行轻装,对笨重的武器装备和物资,都就地分散或掩埋。坦克队和汽车队的学员与车辆,大部分划归榴炮团建制,余下四辆坦克和100多名学员则“化整为零”,隐蔽于胶东山区,同敌人周旋,过着紧张艰苦的游击生活。这些学员,后来都成为战车师的骨干。从周亭出发时,特纵接收了从华东建设大学调来的260多名知识青年,他们被编为三个炮兵队,此时共有六个队在校。特纵指示由孙叔平具体负责,组织这近千人的队伍,带少量自卫武器,沿渤海湾西行,通过100多里荒无人烟的泥沼地带,穿过国民党军的重重封锁,终于在9月18日抵达惠民地区的德平,与我们胜利会师。10月11日,特校举行总结庆功大会,表彰行军中的功臣模范。我专程到会祝贺,并向150多名立功人员颁奖。1948年1月下旬,特纵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指示特校进行第三次转移。26日,从德平陈家集出发,向鲁西南开进,行军400多里,于2月2日到达党邑县(今临清县)的柳林、阮庄一带。在这里,特纵领导特校进行了组织调整,撤销炮兵第一、第二大队,将汽车队和坦克队编成摩托大队。同时,特校接收了400多名新学员,编为四个炮兵队、一个汽车队,至此全校达到12个队,是建校以来学员最多的时期。6月13日,我到柳林出席第三期开学典礼,参加典礼的还有第一次培训的炮兵政工干部,之后参观了火炮等装备器材的展览。为了庆祝人民解放军建军21周年,8月1日,特校组织第一、第七、第八队进行榴炮、野炮、山炮的炮操演习和摩托大队的战车(坦克)实弹射击。特纵参谋长韩联生、副参谋长董尧卿陪同我观看了演习和实弹射击。我在讲评时,首先祝贺学员们取得的良好成绩,接着总结说,特校在流动、艰苦的日子里,学习生活着、战斗着。没有课堂,就在田野上、树荫下上课;没有黑板,就用门板代替;没有挡风遮雨的宿舍,就睡在猪圈旁、牛栏边。上课时,经常能听到隆隆的炮声及远处的炸弹声,敌机来了还要赶紧防空,真可谓“颠沛流离”,苦不堪言。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学员们仍然学有所成,成绩不凡,值得祝贺。最后,我对学员们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特纵部队在渤海德平地区集中后,随即展开了一个半月的整训。

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艰苦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基本挫败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全国的军事、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军事态势上,国民党军的重兵深陷陕北和山东战场,南线的鲁西南、豫皖苏边直至大别山区兵力十分空虚,形成了“两头强、中间弱”的“哑铃式”不利布局。为此,中央决定以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中原地区为主要突击方向,实施中央突破,以刘(伯承)邓(小平)、陈(赓)谢(富治)、陈(毅)粟(裕)三路大军相继挺进中原,展开全国范围的战略反攻。自此,全国解放战争进入新的阶段。

当时,华野部队除担负外线积极反攻任务外,还有全部歼灭山东战场国民党军队的内线歼敌的任务。为了能圆满完成大反攻的支援作战任务,特纵针对部队存在的思想比较混乱、组织纪律不严和战术技术水平不高等三大问题,在德平地区重点进行了整顿和训练。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

一是,进行行军总结,激励部队斗志。对行军中违反群众纪律的同志进行了教育和处分,对行军中表现积极的同志进行评功奖励。然后,以我军反攻胜利的事实,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及时消除干部战士由于转移而引起的对时局的怀疑态度,明确提出了“准备吃苦,迎接困难”的口号,树立“不怕吃苦、不怕困难、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的“四不怕”精神,增强反攻斗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的思想准备。

二是,调整健全组织,配齐配好干部。根据作战中的伤亡情况,补齐缺额,在特纵范围内调配骨干和干部。对干部的缺额,及时调整,需要上报华野批准的,迅速上报,不拖延,不推i-4,更不准拉山头、搞宗派。

三是,总结作战经验,加强军事训练。根据华野首长关于“打一仗进一步”和“以战教战”的指示,组织特纵开展技术大练兵活动,在特纵部队中叫响了“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和“特种兵必须学会技术”的口号,掀起了练兵热潮。炮兵部队进行单炮射击教练、连联合操作和观测教育;工兵部队则主要练习架桥、筑城、坑道作业等。

四是,整顿作风纪律,增强内外团结。针对作风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普遍进行了作风纪律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搞好作风养成和遵守纪律的重要性,自觉对照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全局观念、群众观念和纪律观念,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初步克服建纵初期因分散流动而形成的游击作风和散漫习气。

五是,加强战时政治工作,开展诉苦、立功、团结互助运动。召开特纵政治工作会议,探讨总结战时政治工作经验。同时,在连队广泛开展诉苦教育、立功运动和团结互助运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指战员的能动作用,部队面貌焕然一新。

11月上、中旬,特纵举行了第一次检阅。当时,特纵已发展成为一支由一个美榴团、一个日野团、一个日野(榴)混合团和骑兵团、工兵团、特校组成的人民解放军特种兵武装了。全纵干部战士8000余人,除了参战在外的日野炮兵团和骑兵团外,有5000余人参加了这次检阅。阅兵典礼后,举行了各兵种的技术表演,有炮兵操作、骑兵马术、工兵爆破和架桥等项目。最后,各单位分别进行了点验。这次检阅,展现了我们自己的力量,进一步提高了胜利的信心,树立了各兵种的荣誉感。

特纵在德平整训、检阅之时,华野外线部队正配合刘邓大军创建中原解放区,先后进行了陇海、平汉、津浦三大铁路干线的破击战。

日野炮兵团全部和骑兵团、工兵团各一部,于11月上旬奉命参加陇海路破击战。11日,日野炮兵团分别配属兄弟部队,以近距离抵近射击,协同步兵攻克杨山、虞城。日野炮兵团一营支援第一纵队攻打杨山,集中火力将北城楼工事及敌指挥部摧毁,配合步兵攻克杨山。二营支援第四纵队攻打虞城,以直瞄射击摧毁东南门敌前沿工事,为步兵开辟了冲击道路,并压制敌纵深火力点,掩护步兵攻克该城。

与此同时,为配合破击战,牵制敌人,并打乱其部署,日野炮兵团一部还配合步兵参加了考城、柳河、菏泽等战斗。在柳河战斗中,曾缴获美式榴炮两门,我当即指示部队用牛车牵引,赶往菏泽参加战斗。

特纵部队还参加了冀西南元氏攻坚战。11月上旬,榴炮团两个连克服道路不良、路况不熟等困难,边走边问边修,兼程北上,配合冀中军区部队,攻击晋冀内线残敌最后据点元氏城。在炮轰城关时,半数火炮都抵近目标,在千米以内直接瞄准射击,摧毁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固定目标。

陇海、元氏是两个基本上同属攻坚性质的战役(斗),工事虽然比较坚固,但重火力配备较弱。特纵炮兵经过半年的实战锻炼,特别是经过渤海地区的短期整训,已提高了掌握火炮运动射击的技能,并创造了抵近射击的战例。实战证明,抵近射击对摧毁点目标及开辟突破口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证明了重炮也可以进行近战。从而,在部队中开始较普遍地树立起了近战歼敌的思想。

两支参战部队完成作战任务后,即北返黄河,与特纵大部队会合,在鲁西临清一带机动位置转人整训。

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特纵集中营以上干部在鲁西临清召开了22天会议。主要内容是贯彻华东局高干会议的精神,明确整编、节约、反对贪污浪费的方针,并传达了刘少奇同志在中央土改会议上关于土改政策问题的报告。其次,讨论军队的整编、群众路线与民主作风问题,确定部队进行土改政策学习教育等项工作。

这次干部会议,是特纵成立半年以来的第一次。会议期间,我们组织与会者认真学习了中共华东局高干会议决定的“三大方案”(精简编制、减低供给标准和清理资财),并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展开思想斗争,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这次会议,发现了特纵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

损失及浪费、贪污等现象比较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各种物资总数折计北海币二亿五千多万元,可以供给当时纵队后方5000余人几个月的开支。

供给部门的本位主义现象比较普遍。当时,全纵队小麦、小米、烧草等都库存不少,还有法币、金子、银洋等,以及足够两个月用的药品。

这些积存的资财,一是预算造得多,供给部门发给基层时降低了标准;二是把上级当外行,只强调特纵的特殊性,缺乏主人翁精神,结果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相互了解不够。表现在部门与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存在着不团结的因素。

特纵22天的会议,解决了什么问题呢?第一,全体与会干部对华东局高干会议提出的“三大方案”的要求,已从思想上取得一致认识,奠定了搞好“三查”、“三整”(查立场、查成分、查历史;整思想、整作风、整组织)工作的基础。第二,认真检查并严肃批判了“贪污浪费、官僚主义和本位主义”的现象,对这些不良倾向给予了迎头痛击。

营以上干部会议后,我首先主持特纵执行“二大方案”,在较短时间内集中财物,完成了机关和部队的精简整编,动员部队降低生活水平。同时,集中连排干部学习土改政策。根据实际情况,半天学习,半天工作,采取全部集中与轮流集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三查”、“三整”。

战士教育,则继续深人展开诉苦、坦白运动,继而进行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再教育,以提高部队的阶级觉悟和纪律性。

特纵成立以来,党的组织尚未经过比较严格的整顿,党员在这期间也未受到严格的党内教育,所以党内党外都存在着一些缺点,虽然是个别现象,但问题比较严重,表现在:政治素质差,组织观念薄弱,工作积极性不强,组织制度松懈,党与群众关系隔阂,群众观点薄弱。纵队党委认为,虽然过去经常展开反不良倾向的教育,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在这次“三查”、“三整”教育中,我们强调从思想本质改造着手,提出了“改造思想、整顿组织、严格纪律”的思路,确保了查整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

“三查”、“三整”教育,对我们部队建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首先,明确了阶级立场和观点。以前阶级观点是比较模糊的,甚至有些同志参加革命后还未认识到阶级问题,尤其是解放战士通过查整,进步很快,大家对自己平时生活上、思想上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都能以阶级的立场观点来进行分析和批判,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受到了打击,而认为“大老粗吃不开”的工农出身的同志,也克服了自己的悲观情绪,提高了积极性。

其次,提高了政治觉悟,转变了部队风气。查整后,部队的政治觉悟提高了,正气上升,在练兵中掀起了苦学苦练的热潮,也克服了散漫疲塌的现象。同时,各部门的工作也开始有了起色,特别在经济工作方面,各单位伙食都有改善,贪污现象减少了。

再次,运用了群众的力量,广泛审查与教育了干部和党员,批判了军阀主义、官僚主义的残余倾向。在群众的督促下,干部的积极性提高了,干部战士之间的团结加强了,教育了群众,提高了党的威信。查整后,提出“发扬民主、全党当家”的口号,建立健全了各种民主制度,各单位普遍成立了士兵委员会,使民主检查成为一种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军事、政治、经济民主的基础。

通过“三查”、“三整”学习教育,干部战士的阶级觉悟普遍提高,听到各战场接连传来胜利消息,更加积极要求学好技术上前方。为了把部队旺盛的政治热情变成杀敌立功的具体行动,特纵开展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军事大练兵活动,贯彻土改学习精神,提高军事技术,随时准备参战。

“三查”“三整”学习教育活动,大大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表现在这次练兵中:首先发扬了技术民主,互教互学,苦学苦练,弥补了操课教育力量的不足。许多过去认为自己是大老粗,没信心学技术的工农出身的同志,也很快地掌握了技术。其次,发挥了群众的创造性。针对学习时间短而且操作频繁、容易磨损火炮的实际,我们发动大家想办法,群策群力,自己动手做了木制假炮、假瞄准镜、假象限仪、假空炸信管、假仰度高低分划器等火炮器材的代用品。这些代用品,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器材的困难,而且因为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因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大练兵活动,于4月中旬开始,5月底结束。尽管时间不长,但收获很大,部队普遍提高了技术水平。过去,因为部队频繁的行军转移和作战,一直未能进行很好的整训。就战士来说,以前对火炮操作技能的掌握十分有限,对战斗中的某些具体要求尚不熟悉,动作也不扎实。我们的干部,技术不熟练的问题尤其严重,还不能真正胜任本职工作。比如,有的营、团指挥员对射击口令还不会、不熟。虽然经过1947年渤海秋季40天的大练兵,但技术学习时间不多,因此技术基础尚不牢固。

通过这次练兵,炮兵、工兵、坦克、骑兵等部队,都熟练或学会了本兵种的基本动作—架桥、坑道、爆破的技术和马术、坦克驾驶等,而且还培养了不少工农炮手(主要是瞄准手)。同时,观测员、驾驶员、驭手、电话员等,也都普遍地进行了业务学习。干部的指挥能力和技术素质,也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为今后支援配合步兵作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47年10月初起,华东野战军内线兵团(后称山东兵团)发动强大攻势,先后发起了胶东保卫战和胶济路西段等战役、战斗,钳制和逐步消灭山东境内的国民党军队,保卫胶东大后方。

胶济路中段战役,是山东兵团于1948年3月在胶济路中段的昌乐、潍县(今潍坊市)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城市攻坚战,又称潍县战役。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兼政委谭震林决心以华野第九纵队、渤海纵队和鲁中军区一部及炮兵部队共22个团的兵力围攻潍县。我奉命组织特纵炮兵第三团、第一团第三营、第二团第五连和工兵第一营,以及山东兵团各部队的炮兵,共计各种火炮893门参战。这是华东野战军转人战略进攻后在一次战役中使用炮兵数量最多的一次。

潍县是山东省较大的工商业城市,为胶济铁路中段军事要地。县城周围地形开阔,白浪河纵贯南北,将县城分为东、西两城。西城高出东城五米,城垣工事坚固,明碉暗堡交错,有“鲁中碉堡”之称。国民党守军由整编第九十六军军长兼整编第四十五师师长陈金城统一指挥,共有正规军和保安部队及土杂武装共约4600(〕人。陈金城曾吹嘘潍县城防坚不可摧,“固若金汤”。

为了打好潍县攻坚战,顺利突破敌人复杂的防御工事,减少部队的伤亡,在山东召开的作战会议上,许世友司令员强调加强土工作业,提出“人马均活动于地下”的口号。火炮要搞好伪装,增加射击的突然性和准确性。谭震林政委要求参战部队严格执行城市政策纪律,做到“军政全胜”。

遵照兵团首长的指示,我领导特纵深人扎实地做好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检修火炮,补充弹药,细化构筑炮阵地的方案,明确射击分工,精确射击诸元。与此同时,抓好参战部队的战斗动员,充分运用胶济铁路沿线群众特别是潍(县)北地区群众揭露国民党军大肆杀害无辜百姓、地方恶霸及还乡团疯狂反攻倒算的滔天罪行的生动事例,大大激发了部队的士气,成为鼓舞指战员完成各项战斗任务的强大动力。

4月2日,潍县战役打响。渤海纵队和鲁中军区部队首先东进,在炮火支援下,实施对外围敌人的分割和对潍县城区的包围。主力第九纵队随即东进参战,激战至18日,先后攻占外围据点50余处,肃清了四关的敌人。随后,攻城部队暂停攻城,并佯装后撤,麻痹守敌。各炮兵部队抓紧时间做好攻城准备,经过五天的连续奋战,构筑了远、近两个发射阵地和掩盖工事,开展了观测、通信、火炮的协同练兵,并通过现地勘察,进一步明确了射击任务,确定了射击方法,制定了步兵攻击各时刻炮火支援的协同计划。

23日夜,山东兵团对潍县发起强攻。参战炮兵集中数百门火炮对西城主攻方向上的目标实施炮火准备,经两小时猛烈射击,将预定目标全部摧毁,并有效地压制了守敌炮兵。炮兵第三团榴炮营首先摧毁北「1城楼,并打开缺口。攻城部队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结合坑道爆破等手段,一举突进五个连队,在城头与守敌展开激战。炮兵以火力支援,击溃敌人数次反冲击,并掩护后续部队攻入城内,至24日夜,全部占领西城,守敌大部分被歼。

26日黄昏,炮兵部队在西城居高临下,以密集炮火向东城守敌主要工事实施射击,支援步兵突破东城,并歼灭从城东南逃跑之敌,俘敌军长陈金城。此役,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四十五师主力等部共约46000余人。参战炮兵由于战前准备充分、细致,射击准确、猛烈,命中率在80%以上,火力集中,转移火力及时,发挥了火力骨干作用。战后,中央军委通报了这次炮兵作战的经验。

潍县战役中,参战炮兵和工兵部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由于掌握了“勇敢与技术结合”的原则,将火炮推到距目标2000米内抵近射击,炮火一般都比较准确。北门城墙敌火力点几乎全被摧毁,守敌数次反冲击也都被打垮。战后据俘虏供称:仅在我攻城前,被炮火杀伤的人员就达到2400多名。同时,在火力运用上则争取主动,突然开火,使守敌难以招架。但在战术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阵地一线式”配置,对守敌纵深射击带来不便。工兵在协同攻城中,对东城和西城外围进行了六处坑道爆破,开辟了步兵进城的道路。残敌退守东城时,工兵又冒着敌人的火力架桥,构筑城墙内掩蔽的榴炮工事。突破潍县县城后,工兵又及时清除了守敌埋设的地雷,扫清步兵前进的障碍。

这次战役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发扬了军事民主,克服了许多困难,保证了战斗任务的胜利完成。比如炮兵第三团,第一次试射命中率不高,组织大家分析原因,重新进行测地,及时纠正了偏差,后来射击效果很好,大家情绪很高。工兵团则运用开“小参谋会”的形式,集思广益,做到“大家想办法,合力打敌人”。在政治工作中,首先是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党员带头完成任务;其次是战时立功运动,起了很大的鼓动作用;再就是各级干部带头深入基层,与参战部队一起共同战斗。

在组织参加潍县战役的同时,特纵工兵团第三营和炮兵第一团二连奉命配合西线兵团,在中原地区进行作战。

艰苦的战争环境,使特校的建设和教学都遇到很多困难和考验。

1947年4月初,特校成立不到一个月,蒋介石就纠集汤恩伯、王敬久、欧震等三个兵团约25万余人的兵力,沿临沂至泰安一线北犯,重点进攻鲁中的新泰、蒙阴地区。为了使学员有一个相对安定的学习训练环境,我们决定特校从鲁中向胶东转移。这是特校成立后面临的第一次考验。

那时,特校初建,各种条件简陋,人员思想不够统一。针对战场形势和特校存在的问题,我们明确要求,特校的中心任务是确保胜利完成行军转移,全校各级干部要教育部属认清形势,澄清模糊思想,树立信心,巩固好部队。转移之前,提前结束了第一期二队(炮兵一队)的教学。这是特校首次将学员分配到前方作战部队去,是特校为人民解放战争服务的良好开端。

4月6日,特校开始转移。行军转移途中,突出的困难是缺乏运输工具。长长的数百里行军,往往是在“人推汽车牛拉炮、一天只走十多里”的困境中度过的。用学校教育长孙叔平的话说,就是“出门二三里,抛锚四五回,修理七八次,八九十人推”。形象风趣的语言,道出了特校行军途中的景象。5月12日,特校终于安全到达平度县的高家寨。

在平度,特校成立了炮兵第二期一队,并抓住这个相对稳定的时机,开展技术和文化教育。同时,我们组织特校对第一期进行了教学工作总结。通过分析对比,我们感到,要抓好学员的技术教育,干部必须首先弄懂技术问题,在抓好炮兵数学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技术教育。如果缺乏数学基础,技术教育的进度和质量就难以保证。这是我们从实践中得出来的经验。

8月下旬,国民党军进攻胶东。根据野战军的命令,我们将特校与特纵留守部队合编为“胶渤挺进支队”,从23日开始转移,首先从平度到昌邑,几天后又折回掖县的周亭,并在那里进行了严格的精简整编。

所有人员实行轻装,对笨重的武器装备和物资,都就地分散或掩埋。坦克队和汽车队的学员与车辆,大部分划归榴炮团建制,余下四辆坦克和100多名学员则“化整为零”,隐蔽于胶东山区,同敌人周旋,过着紧张艰苦的游击生活。这些学员,后来都成为战车师的骨干。

从周亭出发时,特纵接收了从华东建设大学调来的260多名知识青年,他们被编为三个炮兵队,此时共有六个队在校。特纵指示由孙叔平具体负责,组织这近千人的队伍,带少量自卫武器,沿渤海湾西行,通过100多里荒无人烟的泥沼地带,穿过国民党军的重重封锁,终于在9月18日抵达惠民地区的德平,与我们胜利会师。10月11日,特校举行总结庆功大会,表彰行军中的功臣模范。我专程到会祝贺,并向150多名立功人员颁奖。

1948年1月下旬,特纵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指示特校进行第三次转移。26日,从德平陈家集出发,向鲁西南开进,行军400多里,于2月2日到达党邑县(今临清县)的柳林、阮庄一带。在这里,特纵领导特校进行了组织调整,撤销炮兵第一、第二大队,将汽车队和坦克队编成摩托大队。同时,特校接收了400多名新学员,编为四个炮兵队、一个汽车队,至此全校达到12个队,是建校以来学员最多的时期。6月13日,我到柳林出席第三期开学典礼,参加典礼的还有第一次培训的炮兵政工干部,之后参观了火炮等装备器材的展览。

为了庆祝人民解放军建军21周年,8月1日,特校组织第一、第七、第八队进行榴炮、野炮、山炮的炮操演习和摩托大队的战车(坦克)实弹射击。特纵参谋长韩联生、副参谋长董尧卿陪同我观看了演习和实弹射击。我在讲评时,首先祝贺学员们取得的良好成绩,接着总结说,特校在流动、艰苦的日子里,学习生活着、战斗着。没有课堂,就在田野上、树荫下上课;没有黑板,就用门板代替;没有挡风遮雨的宿舍,就睡在猪圈旁、牛栏边。上课时,经常能听到隆隆的炮声及远处的炸弹声,敌机来了还要赶紧防空,真可谓“颠沛流离”,苦不堪言。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学员们仍然学有所成,成绩不凡,值得祝贺。最后,我对学员们提出了希望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