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太监集团居然也开始“家族化经营”,家族几代人都是宦官,而且数量相当庞大。

我说的是真宦官,不是假宦官,也别奇怪,他们虽然不能生儿子,但可以收养干儿子,由此父子相传,形成一个特殊的政治群体。

唐懿宗时期有个叫杨玄价的左神策军中尉,其父杨钦义就是个太监,他本人也收养了两个干儿子,一个本姓乔,改名杨复光,一个本姓林,改名杨复恭。

杨玄价原本就想着自己死后能跟正常人一样,能吃上祭祀就心满意足了,岂料这两个儿子太牛,一不小心给他造出六百多个孙子,而且将杨氏家族捧上“宦界”巅峰。

杨复光自幼聪明伶俐,喜欢弄枪舞棒,有大志向。十几岁时,他就向父亲提出,自愿去地方任监军,而不是留在杨玄价的羽翼下吃现成饭。

晚唐的监军太监其实不好当,随着大唐的没落,各藩镇都开始走向割据,皇帝的圣旨都跟臭袜子差不多了,监军们一不小心就又被拉一刀。

杨复光却能放低身段,主动投入战场,每战身先士卒,赢得了相当好的声誉,也积累了大量的作战经验。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乾符四年,黄巢起义爆发,大唐天下一片战火,杨复光的才华瞬间得以展现。

作为监军、招讨都监,杨复光辅佐了四任招讨使,虽说也凭借军事才华立了不少功,但真正让他成名的却是另一项从未失过手的绝技——嘴功。靠出色的说服力,杨复光收降了大批降将,其中就包括晚唐最牛的两大军阀李克用和朱温。

杨复光培养了一大批能言善辩的说客,这些说客像一张庞大的网,渗透于义军的各个角落。

乾符四年,义军首领王仙芝被说服,准备投降,并派心腹去跟杨复光谈判。如果这次谈判成功,历史很可能就被改写了。遗憾的是,招讨使宋威贪功,居然半路截杀了王仙芝的谈判代表,让杨复光功亏一篑。

后人总是骂太监祸国殃民,其实士族阶级干起坏事来比太监还要没底线。由于内斗,义军的规模越搞越大,王仙芝死后黄巢接过了大旗,并于广明元年攻克长安,做起了大齐的皇帝。

彼时,杨复光被义军追击逃到了许州。为了绝地反击,他冒险单刀赴会,说降了黄巢手下大将周岌。因为担心周岌返回,杨复光又令养子杨守亮立刻行动,斩杀了黄巢的使者,堵死了周岌反悔的可能性。

随后他又说服了“人魔”秦宗权,并攻克邓州。远在成都的唐僖宗龙颜大悦,当即下旨表彰杨复光,并任命他为天下兵马都监。

中和二年,杨复光派奸细潜入朱温的大营,用重金收买了朱温的两位心腹。在这两人的帮助下,杨复光顺利地策反了朱温。

朱温的倒戈,让黄巢失去了关中最重要的一道屏障。

接着,杨复光又四处奔走,说服了多方势力,终于让李克用率领的沙陀骑兵成了大唐平叛的一把尖刀。

正是朱温和李克用的双剑合璧,将黄巢赶出了长安,并在陈蔡重创黄巢,让濒临破产的大唐帝国终于又活了过来。

在这场为时六年的平叛中,杨复光一边率军战斗,一边以高超的政治才华瓦解义军,同时还要协调内部关系。

毫不夸张地说,杨复光就是平定黄巢起义的最大功臣,是扶社稷于倾倒的柱国。杨复光凭借个人魅力征服了朝野,史书也对他竭尽褒奖之词。

遗憾的是,杨复光只活了41岁就病逝了。他的死引得全军恸哭,唐僖宗下旨给他加谥号“忠肃”。历史上还有一个谥号是“忠肃”的大名人,他就是“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相对于杨复光,杨复恭名声就有点糟糕了。

杨复光有几十个干儿子,数字就已经够庞大的了,但跟杨复恭相比,那就差得太远了。杨复恭居然有600多个义子,这个数字恐怕历史上没有第二个。

杨复恭也是牛人一枚,他早年参加过镇压胖勋起义的战斗,因功授枢密使。王重荣、朱枚作乱,唐僖宗二次逃亡时,杨复恭以左神策军中尉、观军容使身份率军平定叛乱,并将唐僖宗重新迎回长安。

凭借这个功勋,杨复恭扳倒了最大的对手田令孜,也奠定了他第一权宦的地位。

文德元年,唐僖宗驾崩,大臣们准备拥立年长的吉王李保,而杨复恭却依仗兵权,强行拥立了寿王李晔(即唐昭宗)。

中唐之后,南衙的文官集团凋零,大权被宦官集团的北衙所掌控,如今以杨复恭为首的杨氏家族又垄断了宦官集团的权力,可以豪不夸张地讲,杨复恭几乎就是个二皇帝。

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会导致野心膨胀,从这时候开始,杨复恭开始与唐昭宗产生摩擦。唐昭宗原本希望通过舅舅王瑰压制杨复恭,无奈杨复恭实力太强大,他被迫将王瑰调任黔南节度使。

不料,杨复恭竟然让义子半途凿沉了王瑰的船,使王瑰及其随行人员全部遇难。唐昭宗恨得咬牙切齿,但又不敢跟杨复恭撕破脸,只能打断牙齿肚里咽。

唐昭宗其实是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也一直试图重振朝纲,为了扳倒杨复恭,他偷师杨复光,从杨氏家族内部给杨复恭制造对手。

杨复恭有个义子叫杨守立,唐昭宗特地给他赐名李顺节,又不断对他超规格赏拔,不到一年时间就让当上了宰相。

杨守立就是个贪图权力的野心家,见皇帝对自己如此垂青,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与义父分道扬镳。

随着杨守立的崛起,杨复恭的权力被大大压缩。唐昭宗釜底抽薪,随即下令杨复恭出任凤翔监军,试图将他逐出权力中枢。

杨复恭被愤怒的情绪搞坏了脑子,他居然以闹辞职的方式,试图迫使唐昭宗改变主意,岂料唐昭宗冷冰冰地回复他两个字——同意。

杨复恭怒火中烧,他再出昏招,竟然一刀杀了使者,彻底跟唐昭宗撕破了脸。

到这时候杨复光才发现,自己一步步被唐昭宗逼近了死胡同,无奈之下他逃出长安,躲进商山以避祸。

习惯了权力快感的人,怎么会甘心长期蜗居于山野?三个月后,杨复恭悄悄潜回长安,准备与唐昭宗一较高下。

好玩的是,杨复恭似乎过度自信,又急于宣泄心中的不满,他一边干儿子写信给唐昭宗,责骂他是“负心门生天子”,一边向各大节度使儿子们发出指令,要求他们“不奉中央”。

难怪杨复恭那么大气性,原来他一直将唐昭宗当作自己的“门生”,这脑子,啧啧……

说到底,宦官就是皇帝的附庸,在皇帝身边他们就能狐假虎威、权势熏天,离开了身后的那棵大树,他们就啥也不是。

唐昭宗正愁没地方找他呢,杨复恭居然上送门来了,他一声令下,杨守立率领禁军就杀奔杨宅。

面对禁军的刀枪,杨复恭清醒了,他扭头就跑,一口气跑到四川,并发动他的几个干儿子扯起了“杀杨守立,清君侧”的大旗。

唐昭宗乐了:你不是要杀杨守立嘛,好办,朕替你杀了。

唐昭宗也够腹黑的,他启用杨守立就是为了对付杨复恭,如今杨复恭已经被拔了根,杨守立留着也没用了。

那就让我最后爱你一次吧!就这样,杨守立稀里糊涂就被清除了。

杨复恭怎么办?根本不用唐昭宗出手,就有一群人扑上去对他群殴了。

还是那句话,宦官集团唯一的根就是皇帝,士族集团、藩镇是他们的天敌。平时士族集团和藩镇相互不鸟,但在对待宦官集团的立场却出奇地一致——猛打,毫不留情。

杨复恭自尊自大,到这一刻才知道自己原来就是个小丑。在李茂贞、韩建等人围攻之下,杨复恭父子兵败被捕。

韩建恨恨地羞辱了杨复恭一番,然后将他装进一直粗布口袋,用大棒将他活活打死了。

李茂贞、韩建他们是忠臣良将吗?呵呵,比杨复恭还要可恨!唐昭宗举目四望,看到的是群魔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