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县人民检察院认真落实数字检察战略,强化大数据法律监督意识,坚持专业化配置、联动化推进,注重社会化质效,创新打造“欣动力”行政检察数字思维创新品牌,破解行政检察案源渠道狭窄、监督被动滞后等问题,推动行政检察办案模式从“个案为主、数量驱动”向“类案为主、数据赋能”转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相关经验材料被最高检、省、市院推广,分别在《行政检察政治工作情况》《检察情况反映》上刊发。2023年5月19日我院受邀在省检察官学院举行的全省检察机关行政检察业务骨干培训班上分享数字检察搭建模型的实践经验,一项监督模型被收入《河南数字检察建设三年规划(2022-2024年)任务分工方案》。

一、落实专业化配置,形成“一线”+“平台”组织模式,破解“看不见”难题。一是发挥“头雁效应”。将行政检察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紧抓实,检察长带头办案,带领干警深入一线核实案情;向县委、人大报告行政检察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问题困难;与有关单位沟通,推动建立相关机制,形成“检察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行政检察部门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配齐专业力量。“一线”指的是将一线办案检察官团队,平台指的是整合了数据、算力的欣动力—数智检察官应用平台,平台通过汇聚数据资源应用精细化场景模型,为一线团队提供算力、数据库和其他智能辅助工具的支持。依托数字检察模型,通过模型研判帮助检察官发现监督线索,切实减轻一线的负担和不必要的工作内容,有效提高线索分析能力,让检察官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办案上,放在监督上。三是深入挖掘数据“富库”。全面整合内外数据资源,充分应用裁判文书网、执行信息网等公开信息平台,同时根据办案实际需要,以专项监督方式调取相关数据,提供涉案行政诉讼情况,汇集形成检察业务“内部数据池”。目前已融通各类数据3万余条。

二、实现联动化推进,建立“业务”+“技术”驱动模式,破解“看不准”难题。一是技术与业务融合。推动数字技术与检察监督业务共成长,成立数字检察专班,固定每周开展数字检察专题学习,推动全院形成“以业务为主导,以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监督办案模式,让技术能力根据检察监督业务的需求进化迭代,把大数据功效发挥至最大。共发现行政执法违法线索33件、行政裁判结果异常线索26件、执行不到位线索18件。二是打破监督困境。针对基层行政非诉执行案件普遍数额小、程序简单,传统个案办理多针对文书填写不规范、催告时间不明确、申请时间不具体等表面瑕疵的问题,从普通个案入手,利用监督模型设定筛查规则,筛选出执行受理、执行审查、执行实施、行政执法程序违法4类情形68件线索,打通深层次违法行为监督盲区。三是注重以案促治。在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监督活动中,通过设计应用交通违法非诉执行领域监督模型,发现县法院受理的非诉执行案件中交通违法类占比高达93%,据此锁定这一“特殊情形”,详细研究个案线索背后判决之间的交互关系,发现监督关键点。根据筛查出的线索,部署开展交通违法非诉执行类案监督和治理黑驾校专项活动,向县法院、交通管理等部门制发检察建议4件,有效督促规范行政强制执行行为和相关非诉执行案件的办理。

三、注重社会化质效,打造“数据”+“专项”办案模式,破解“看不远”难题。一是数智助力社会治理。2022年9月我院办理一起流通环节行政处罚与处罚对象违法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不相当的案件中,针对流通环节行政处罚过罚不当的问题构建监督模型,对行政处罚数据进行要素筛查、关联分析,发现市场监管部门办理的12起案件均存在此类问题。经深入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该案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十优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二是数智助力服务大局。围绕护航市场主体发展,设计涉民企行政处罚监督模型,借助数据支持与精准监督模块,发现3件涉民企非诉执行案件线索,立案监督2件,以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方式结案2件,一起案件获评全省检察机关护航市场主体发展典型案例,有效前移检察机关监督服务关口,提升检察服务保障工作效能。三是数智助力司法为民。针对监督模型筛选出的线索,符合条件的依法开展监督,对虽有问题但无监督必要或办案中的“分外之事”,依法能动“多干一点”,践行检察履职初心使命。办理一起涉企案件中,对走访了解到的涉案企业废渣处理难题,积极与当地乡政府协调,争取土地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延长生产链条,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铁渣加工成路面砖,既帮助企业解决了固废处理难题,又提高了经济效益。(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