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制度是市场竞争的一种重要方式,充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原则,对工程腐败、保证工程质量亦起到至关重要的意义。政府财政资金搞基础建设,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是好事情,但更应该依法依规地进行,让每一分钱都花得公平、公开、公正。

自2023年3月,由兖州区行政综合执法局牵头的“北护城河环河修复工程”正式进场施工,自6月底,该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并在济宁市、兖州区多个融媒体平台进行了大力宣传。

但令外界诧异的是,6月28日,这一改造提升工程才正式对外发布了招标公告。

“工程招标公告才刚发布,就要完工了,这种未招标先建设情况,严重违反了招标投标程序。”当地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

重点民生工程

在兖州区,提及北护城河环河公园项目,几乎人尽皆知。

兖州城市管理微信公众号上信息显示,北护城河环河公园改造提升工程是2023年兖州区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该项目位于北护城河两岸,东起东御桥路,西至吕公堂路,全长约1500米,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于2023年3月15日正式进场施工,截止6月24日已完成场地平整、拱桥修复、河道清淤、供水管网施工、石挡墙及台阶修复、游船码头、亲水平台施工、苗木栽植、护栏粉刷、吕公堂口袋公园透水混凝土地面铺装等工作,计划6月底全部完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个平台宣传兖州北护城河改造工程(网络截图)

6月23日开始,济宁市、兖州区多个媒体平台发布了兖州北护城河环河修复工程即将竣工的消息,甚至兖州区书记、区长都带队来观摩。

未标先建

2023年6月28日,兖州区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一则“兖州区北护城河环河修复工程招标公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兖州区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兖州区北护城河环河修复工程招标公告”

公告显示,该项目招标人为:济宁市兖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招标内容:主要为北护城河清淤工程、园建铺装工程、景观照明工程、绿地供水工程、绿化工程及拆除修复工程;招标范围:为兖州区北护城河环河修复工程。主要为北护城河清淤工程、园建铺装工程、景观照明工程、绿地供水工程、绿化工程及拆除修复工程。批复总投资额850000000.00元,此次招标控制价(合同估算价)7664700.00(元),招标文件递交时间是2023年6月28日至2023年7月27日09时00分 。

值得一提的是,实际在2023年6月28日发布招标公告之时,“兖州区北护城河环河修复工程”已经完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已经完工的兖州北护城河环河修复工程(来源于兖州城市管理)

业主单位:施工方为区市政公司 外来公司不愿意干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明确规定,严禁未标先建、虚假招标。已经接近完工的项目为何还要再去招标?

对此,作为该项目业主单位的兖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接受采访时,一位查姓主任解释说,因为是市里重点民生工程,所以难免有些“操之过急”,但负责施工的是兖州区市政公司,“肯定是没问题的,因为市政公司是国企,后续有问题了也好解决。”

查主任还说,城管局改制成立了综合执法局以来,属于自筹自支单位,这个项目又是公益项目,几乎没有外来的企业愿意干,“几乎没有利润!”。所以只能是政府旗下的市政工程公司做。

在问及还没招标就已完工,如何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如何依法依规拨付财政资金?查主任表示,目前财政资金还没有拨付,都是垫资完成的。

工商信息显示,兖州区市政工程公司全称“济宁市兖州区恒信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由兖州区国有资产管理局100%持股,注册资金2000万人民币,是一家以从事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为主的企业。

众所周知,政府投资项目,都有严格的法定程序,从项目立项到评审再到规划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尤其是财政资金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程序就是为了确保公平竞争,该修复工程的施工单位都内定了招标还有什么意义呢?

至于该项目的立项、评审以及规划等相关前置手续,查主任则表示均无法提供。

一个100%财政投资的项目,在完全没有前置手续的情况下,就开始进场施工,以及在没有任何招投标流程的情况下,就确定了施工单位,政府旗下的市政公司包揽了财政资金项目,不仅没有盈利反而成了“不得已”?

而《招投标法》第四十九条明确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而不招标的,将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项目合同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可以暂停项目执行或者暂停资金拨付;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2022年11月16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山东省建筑市场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重点打击查处招投标违法违规、违规承发包、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行为。重点查处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按照《方案》,将进一步打击规避招标、虚假招标、串通投标、背离投标文件签订合同及不合理设置资格条件、业绩门槛、信用指标等歧视潜在投标人行为,通过严厉查处招标投标主体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遏制招投标市场的不正风,对市场主体形成强大威慑,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来源:中国科技投资财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