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这世界上,有三样东西可以不劳而获:阳光、空气和父母的爱。

一个人,一旦成为了父母,就会情不自禁地拿出自己全部的情感和最宝贵的东西,无私地奉献给孩子而不求回报。

01.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

《请回答1988》一直被公认是刻画亲情最细腻的电视剧。剧中最令人难忘的几个泪点,都跟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关。

德善因为和姐姐宝拉的生日只差了3天,因此在18岁以前,德善从来没有单独过过一次生日,每次都要等到姐姐过生日那天,姐姐把蛋糕上的蜡烛吹灭了之后再重新点一遍,就算是给德善也过了生日。

这一次,德善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她哭诉着自己这些年所受的委屈:

爸爸下班后会给弟弟买世界杯冰激凌;妈妈分炸鸡的时候,鸡腿给姐姐和弟弟,自己只能吃肉最少的鸡翅;家里只剩两个鸡蛋,留给姐姐和弟弟,自己只能吃腌豆子;就连名字都是三个孩子里最应付的一个,姐姐是宝拉,弟弟是余晖,自己偏偏叫德善……

说完,德善跑出了家门。

爸爸妈妈这才发觉德善心底的委屈。于是,爸爸重新买了生日蛋糕,在胡同口等着德善回家,给她专门过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日。

爸爸对德善说:“爸爸妈妈对不住你,因为不知道。对老大,要好好教导,对老二,要好好关心,对老小,要教他好好做人。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所以,我女儿稍微体谅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一句“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不知戳中了多少人的泪点。谁一生下来就会当爸爸呢?那些老练、周到、细致,不都是在生活的磨练中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吗?

在《孩子,长长的路你慢慢走》这本书里,收录了一篇作家谢六逸写的一篇文章《做了父亲》,里面写了这样一段话:

“妻怀孕到第八个月时,以喜悦的心情,每日织着小绒线衣,她对于第一个婴儿的生产,虽不免疑惧,但一想到不久摇篮里将有一个胖而白的乖乖,她的母性的爱是很能克制那疑惧的。有时做活计太久了,她从疲倦里,也曾低微地叹息,朝着我苦笑。除此之外,她不因身体的累赘,而有什么不平。

我是第一次做父亲,对于生产这事,脑里时时涌现出奇异的幻想,交杂着恐怖与怜惜。将来妻临盆时,这小小的家庭,没有一个年老的人足以托靠,母亲远在千里,岳母又不住在一处,我越想越害怕,怕那挣扎与呻吟的声音。”

这段文字描写了作者初为人父的忐忑与不安,是孩子的诞生赋予了他“父亲”的身份,他尽力想做到最好,但这的确需要时间。

02.妈妈的强大与温柔

《请回答1988》里,还有一个桥段令人泪目,那就是宝拉参加学生运动被警方追捕的那一段。滂沱大雨的夜晚,妈妈连鞋都来不及穿,就冒雨奔出家门求警察放过宝拉,她不顾脚趾受伤流血,撕心裂肺地诉说宝拉从小就是好孩子,成绩优异,体贴父母,求警察不要把她带走。那一刻,一向倔强刻薄的宝拉也忍不住说:“对不起,我错了。”

“偶尔觉得妈妈很丢人,妈妈为什么连起码的脸面和自尊心都没有呢。我都觉得上火。比起她自己,她有更想守护的,那就是我。但当时我并不知道。人真正变强大,不是因为守护着自尊心,而是抛开自尊心的时候,所以妈妈很强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孩子,长长的路你慢慢走》这本书里,收录了一篇作家黎戈写的文章,题目是《第一次》。文章里讲述了这样一段往事:

在她小时候的记忆里,在小百货商店当售货员的妈妈一直是勤俭持家的模范,有一天,妈妈无比欣喜地拿着一张纸回家,那是妈妈的一个顾客送的金陵饭店观光券。

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南京,刚刚建成的金陵饭店是个非常惊人的建筑,有二十多层,还有个旋转顶楼,客人凭票才能登顶,可以旋转一周,俯瞰南京,还能喝咖啡,这可是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待遇。

妈妈舍不得去,把这张票给了黎戈。黎戈紧张地坐在圈椅里,喝着那杯寡淡的叫做咖啡的苦水,眼底全市破败的低矮建筑物,远处有工地,一地琐碎。

下楼之后,妈妈在等她,很想听听她说什么。然而那一刻她并不觉得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甚至还觉得有点无趣。

三十年后的今年,黎戈自己也当了母亲,她带着年幼的女儿第一次看海,第一次看画展,第一次海淘了很贵的原产泰迪熊。打开礼物包之前,她才突然想起三十年前,坐在金陵饭店一楼等待自己的妈妈,就像现在的自己一样,心里涌动着什么样的期待。

“每一个母亲,都想倾其所有,只为了换取孩子的一个笑容。那一瞬间,所有碌碌的奔走、辛苦、委屈,生命的一切苦楚,都会被那笑脸熨平。”

有了孩子之后才明白,为了孩子,妈妈可以付出任何代价,哪怕奔走在滂沱的雨夜,哪怕放下身段向别人低头,哪怕独自一人饿着肚子在远处等待着孩子,都无所谓,一切都以孩子为重。

03.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几年前有这样一个新闻:

在郑州的一辆公交车上,有乘客遗落了一个包裹。司机打开包裹想查找失主的联系方式,没想到看到了一封署名为“妈妈”的信。

信上这样写:“东子,你决定去郑州打工,全家人都非常开心,证明你已经长大了。眼看就要过年了,我们都想让你在家过了春节再出去打工,你说春节过后工作岗位会紧缺的,会不好找工作,我们不再与你争执,到了地方要往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昨天给你钱你不要,我晚上放你包里了三百块钱,自己要保管好,节省着花。天冷要注意添加衣服,儿子,在外干活,安全第一,哪怕你不挣一分钱,全家人只要你平平安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封信不知道让多少人眼眶湿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不管孩子多大,在妈妈心里永远都是孩子,挣钱不是最重要的,孩子长大了,平平安安的才是最重要的。

在《孩子,长长的路你慢慢走》这本书里,收录了作家艾明雅的一篇写给女儿的信,信上这样写:

“孩子,我相信每个父母给孩子写信的时候,都是慌乱的、迷茫的。这浩瀚的宇宙、这丰富的人生,要如何向你表达我所经历的、我所看见的,或者表达我也难以理解的,有点无从选择。但是我仍想对你说:

生活不在别处,快乐也不在未来。你人生中最好的时光,永远都是你的此刻,你的当下。如果你在学习,那就体验学习;如果你在恋爱,那就享受恋爱;如果你在痛苦,那就默默体会痛苦。因为那都是生活的一部分。绝对的幸福是不存在的,生活每天都是光明与黑暗同在,学会与你的每一刻共处,而不是非要奔赴一个未来的某处,你才会真正知道快乐是什么。

孩子,是的,要快乐。我将你带来这人世间,希望你体验悲欢离合,但最后,记住快乐。”

你看,在妈妈眼里,最重要的就是快乐。只要孩子能快乐,其他都不重要。

04.陪伴我们一生的亲情

在《孩子,长长的路你慢慢走》这本书里,收录了俞敏洪、麦家、钱文忠、余华、贾平凹、梁晓声、冰心、周国平、孙瑞雪、陈年喜、金鱼酱等36位名家写给孩子的书信和随笔。

这些文章内容各不相同,有的是与孩子谈论读书与做人、志趣与理想,有的是告诉孩子什么是成长与美德,有的单纯是为了表达对孩子的爱。然而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我爱你”。

有了这些爱,父母可以放下养育焦虑,找回初衷,心无旁骛地陪伴孩子慢慢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好的事物都是缓慢的,太阳一点点升起,花一朵朵开,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和节奏。无论生活节奏有多快,在父母心里,只希望孩子能够开开心心地吃好每一餐,踏踏实实地过好每一天,就足够了。急什么呢?日子还长,一切都还来得及。

回到《请回答1988》。

片尾,人到中年的德善与阿泽面对镜头,真诚地说:

“我想回到那个时候,见一些人。”

“见谁呢?”

“见见年轻如泰山一般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