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碳立体停车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负碳立体停车场。
低碳市集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低碳市集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

垃圾分类、旧物循环、低碳出行……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到降低碳排放这件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逐渐在年轻人中形成一种新时尚。昨天是“全国低碳日”,市民在生活中可以为低碳做些什么?如何助力低碳?跟着记者,来看看锡城年轻人的低碳生活长什么样。

现象

年轻人“玩低碳”是认真的

有人说,“没人比这届年轻人更懂绿色低碳”,那么,无锡年轻人到底在怎么“低碳”?

独自在锡生活工作的网友“苗苗”是一名90后,平时去菜市场、超市买菜,自带购物袋已成为习惯。“超市里的塑料袋都要花钱,有时东西需要几个塑料袋才能装下,既不节约也不环保。”“苗苗”说自己是个布袋爱好者,随身的包包都是布料的,“能装笔记本电脑,又能装东西,价廉物美轻便实用。”

“一个人一年买多少件衣服才够呢?”吴裕是个爱美的姑娘,以往每个月都要花不少钱买新衣服,“后来我了解到一件衣服从还是棉花时就得消耗很多资源,更别提废弃后的处理。”为此,她开始研究旧衣互换,把闲置衣服送给需要的人,也可以挑选他人闲置的衣服,“一举两得,这是我的新低碳生活。”

“点外卖选‘无需餐具’可以获得不同数额的减碳量。”市民薛晓丹选择在生活的细节中践行低碳,“买菜使用帆布袋,爱护物品延长它们的使用期限,家中尽量只买真正需要的东西等,我希望低碳生活是可以实践的、细化的、真实的。”

“日常公共交通出行”“近距离外出骑共享单车”“夏季开空调尽量调高一度”“每次吃饭我都是‘光盘’”……记者发现,年轻人对低碳生活的“研究”正不断扩散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趋势

“抠门”变成时尚

近日,相关机构发布的《中国年轻人低碳生活白皮书2023》显示,已有近八成中国年轻人能认知低碳,并正确理解其含义。

宝爸丁先生认为自己是“绿色育儿家”,“我很注重亲子沟通,周末节假日经常全家带着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在丁先生看来,去公园步行、骑车、露营、放风筝,都是让孩子亲近大自然的方式。“父母的绿色低碳行为不光是自己参与,更多是言传身教给孩子。”比如光盘行动、生活中的垃圾分类、露营后带走垃圾,丁先生都会手把手教孩子参与。

市民晓昕则把自己归类为“实用碳享家”,“暑期结束我将去外地读研究生,放假前和许多毕业生一样在校园里卖掉了许多旧物。带不走的大件都卖了,到了新学校需要什么再从师兄师姐那里淘。”晓昕的手机里留着宿舍楼姐妹群,里面三天两头置换出售二手物品,有时是张椅子,有时是只热水壶,有时候是个纸箱,有时还会是把古琴。

晓昕说,其实现在的学生经济条件都不错,但不少人青睐流转旧物。“不是买不起,而是既然能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需要的东西,为什么要浪费钱?”

采访中发现,如今不少年轻人会理直气壮地“抠门”,与传统意义上的勤俭节约有所不同,不多花钱而买到高品质的商品,成为朋友圈里的新时尚。对于物品的分享流转,许多人也表示认同。

探索

从“少消耗”到“再创造”

记者注意到,大部分年轻人可以准确识别出低碳行为,且对低碳相关基本概念有一定了解,但也有很多疑惑和问题。《白皮书》数据显示,近1/4的三线城市年轻人因不知如何实践低碳而放弃。

“其实,低碳生活无处不在。具体地说,可以是节约用电、减少浪费,也可以是充分利用高科技以及清洁能源,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的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无锡蜻蜓分类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蒋鹏飞说,现在大部分年轻人更多注重“少消耗”,对“再创造”尚未形成普遍认知。“小到纸板,大到电器家电,这些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清洁、低碳、绿色、可持续的美好环境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为了让低碳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碳时尚”App在全国碳中和热潮中应运而生,经过三年的运营、升级,涵盖了绿色出行、互动体验、大型活动“碳中和”等多项功能,不仅为市民带来了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奖励,更是为无锡“零碳”城市建设提供了助力。

“今年,‘碳时尚’App再次迎来升级,通过各种场景的深度整合与全新功能的开通,建立更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全民参与模式。”无锡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王海明介绍,“碳时尚”App的不断改版升级,对于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理念,有重大的助力。为了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App升级后将开展主题为“低碳赋能,碳惠锡城”的大型低碳公益活动,市民只需在App内完成各类低碳任务,即可有机会获得汽车、手机等大奖。主题活动将持续至今年年底,希望能够倡议市民实践“绿色生活,低碳出行”的生活工作方式,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发展

持续完善碳普惠体系

“投放正确,获得环保帆布袋一只。”正值低碳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低碳市集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展台主要由回收纸箱搭建而成,撤展后所有的物品都可以多次循环使用。”江苏中碳能投环境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品牌部主管俞霞介绍,市民参与活动赢得的周边产品大多用环保、可循环、可持续材料制成,也都是大家平常生活中可见度,可用度比较高的物品。

践行低碳消费、低碳出行、低碳生活的理念,离不开环境的引导,其中企业提供的低碳产品和服务同样不可或缺。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投身到低碳城市建设,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逐步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去年4月份开始,消费者在饿了么下单,选择无需餐具即可获得相应的碳积分,可以通过碳积分去兑换相关的权益。”饿了么公共事务江苏总监刘晶介绍,无需餐具的订单已相当于减少了约6000吨木材的使用以及约3000吨塑料的使用。

“我们非常重视‘低碳环保’的理念。”无锡村田电子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陈俊介绍,公司开展节电活动减少电力使用、扩大太阳光发电量、导入绿色电力替代现有火电等,从多方面推行“碳中和”行动方案。“5月8日起,公司正式投入废气处理设备,运用节能新技术处理生产中的废气。在满足排放标准的条件下,与原技术相比可实现30%至50%的节能效果。我们还倡导全体员工绿色出行,在地铁站与公司间开通短泊车,方便员工乘坐地铁上班……培养员工的低碳生活习惯,并且践行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据了解,为了加快推动碳减排数据标准制定,联动推进长三角区域碳普惠机制建设,无锡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无锡市大数据管理局邀请近20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碳减排数据互信管理规范》标准编制。同时为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助推无锡“零碳城市”建设,“碳时尚”联合众多品牌方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首个跨生态、跨地区、跨平台的碳普惠合作项目——VERP自愿减排计划。

未来,无锡将持续完善碳普惠体系,不断开发公众低碳场景和碳减排项目,将低碳场景覆盖范围延伸扩展至公众生活“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努力打造全国的“碳普惠”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