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非遗文化,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南京金箔技艺非遗研学调研”实践团前往南京金线金箔总厂进行调研,学习传承工匠精神。

实践团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践团合影

弘扬非遗文化,感悟金箔之美

世界金箔看中国,中国金箔看南京。南京金箔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发源于南京龙潭地区,距今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有着“中华一绝”之称。2006年6月,“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录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南京金线金箔总厂成为该非遗项目的唯一国家级项目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2日,实践团在南京金线金箔总厂主管非遗夏明功厂长的带领下,参观了金箔技艺展示馆,深入了解了金箔锻造的十二道工艺,同时也被金箔技艺所衍生的贴金技艺与真金线技艺所震撼。随后,实践团拜访了非遗项目真金线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清师傅和非遗项目金箔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葛义根师傅,通过两位师傅的讲解,实践团对南京金箔锻制技艺有了更深的了解,并领会到他们“择一事,忠一生”的匠人精神。

葛义根师傅为实践团讲解金箔锻制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葛义根师傅为实践团讲解金箔锻制技艺
王清师傅为实践团演示金线制作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清师傅为实践团演示金线制作技艺

探秘金箔技艺,传承非遗文化

7月3日至7月9日,在夏明功厂长和葛义根师傅的带领下,实践团队依次观摩学习了金箔锻制十二道工序——“黄金配比”、“化金条”、“拍叶”、“做捻子”、“落金开子”、“沾金捻子”、“打金开子”、“装捻子”、“炕统”、“打了戏”、“出具”、“切金箔”。包含上述十二道工序的南京金箔锻制过程复杂而精妙,1克黄金可打出0.55平方米面积的金箔,最终打出的金箔厚度仅0.1微米,10000张金箔只有1毫米厚,可谓薄如蝉翼、轻如鸿毛、柔似绸缎。实践团成员观摩学习后,并在师傅们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打了戏”和“切金箔”两道工序。

实践团成员学习“打了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践团成员学习“打了戏”
实践团成员学习“切金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践团成员学习“切金箔”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前辈的努力,亦少不了后人的学习。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团近距离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深入了解非遗传承现状。实践团将始终秉持着“传承中华文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理念,不断宣传与弘扬非遗文化,让非遗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