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江山市峡口小学的孩子们迎来了最后一堂劳动技术课。从探索绿豆芽生长的秘密到亲手制作各色手工制品,孩子们在支教队员陈琳的带领下,于指尖跃动之下增加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术,体会劳动之美。

播种绿豆,体悟生命成长

课堂的一开始,支教队员陈琳向孩子们询问对芽苗菜的认识,让孩子们谈谈有关种植的故事。孩子们积极发言,并联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看法,部分学生还分享了自己亲眼所见或亲身参与的种植小故事。

紧接着,陈琳老师抛出“芽苗菜是如何种植的”这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了芽苗种植、发芽的视频。孩子们认真观察,自主归纳种植过程,并积极补充和互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思而后评,评而后行。陈琳老师示范过后,学生的热情被充分激发。孩子们挑选属于自己的小绿豆,用湿纸包住,放在贴有自己名字的种植杯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种子的浪漫是肆意生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每天精心呵护,在照顾绿豆的同时也见证了它破芽、生长的全过程,领略到自然的神奇之处,这更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自然教育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工制作,开展趣味劳动

手工制作小青蛙是劳动技术课程的第二板块。陈琳老师设置了“猜字谜“的小游戏,激趣导入,引入课题。随后,陈琳老师从认识青蛙的外表开始,随机点名学生回答,孩子们踊跃举手发言,回答的声音此起彼伏。

师生还一起观看了制作小青蛙的视频,孩子们全神贯注,当看到视频最后的成品时更是连连惊呼“太可爱了!”“小陈老师,我们也想试试!”。于是,陈琳老师组织学生以6人为单位开展小组合作,并分发了手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卡纸、双面胶等材料,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巧手去创造。孩子们各个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动手操作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制作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由选择和使用材料,积累操作经验,享受创造的快乐。但也出现了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孩子缺乏合作意识,自主操作,没有让组内其他同学共同参与课堂的教学问题。陈琳老师发现组员矛盾后,及时地加以调解和引导,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动手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后,陈琳老师对课堂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在与其他实践队成员分享心得时提出了要“合理安排上课顺序”“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合理分工小组任务”等宝贵的经验。

劳动淬炼成长,实践创就未来。实践队员安排的劳动技术课程充分融入劳动教育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孩子们在绿豆种植中体悟成长,在手工制作中展现风采,实现了多种能力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