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城市文明智慧,提升城市文明高度。为了进一步提升市民思想、道德、法治、科学、文化和健康素养,推动深圳“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日前,由深圳市文明办指导,深圳开放大学、南方都市报社主办的“文明第一课”走进深圳市红和文化集团。本次活动以访谈形式进行,主题是《深圳文化与城市文明》,节目在南都APP、教育大件事同步直播。

本次活动邀请到了深圳市红和文化集团市场总监、音乐唱作人陈梓凌,深圳市英联国际不动产有限公司总裁、博士宋星慧,深圳市红和文化艺术总监、中国青年导演一文,连同主持人在内,大家一起多角度、多方面探讨了深圳的文化和城市文明。

如何做一个“文化人”

每个人选择一个城市定居都有他的理由,就好像选择心仪的伴侣一样。访谈伊始,三位嘉宾分别介绍了各自与深圳的缘分。

现如今,他们作为深圳的一份子,都在各自的领域内为深圳的发展做出贡献。一座城市的文明离不开人的积淀,铸造文明城市,首先人要文化,文化人方能铸就文明之城。那么,怎样才是一个文化人,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文化人呢?

在宋星慧看来,文化人首先是有深刻的内涵的,经过博览群书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其次是能够体现文化水准的思想高度,第三是在言谈举止中能体现文化素养,最后是外在的状态也是文化特色的体现。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陈梓凌补充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作为一个文化人应该是比较有趣,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一种文化气质。”

一文则从自身职业的角度出发,他认为文化不单是一个专业,而是综合性特别强的,无论各方面文学艺术都要懂,要有内涵、有深度、有修养。

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文化人,宋星慧觉得,既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陈梓凌从另一个维度出发,她认为要去结识不同维度、不同专业的人,增强自己的一些不足,补充自己。一文则认为要保持好奇心,对什么都保持好奇的、探索的态度。

深圳是“文化沙漠”吗

文化软实力是城市文明典范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城市文明典范建设的重要标准。但有人说,深圳是“文化沙漠”,所以,深圳是“文化沙漠”吗?

宋星慧认为,深圳与西安、北京这样拥有古老历史的城市相比确实比较年轻,但历史传承只是衡量城市文化的一个角度,从另一角度来说,来到深圳闯荡的人本身是带有文化的,而且深圳政府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建立了属于深圳的文化体系,所以她认为深圳是一个文化城市,不是文化沙漠。

陈梓凌从更实际的角度出发,深圳的文博会以及钢琴之城、设计之都以及图书馆之城都在切实呈现深圳其实是一个文化城市。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她认为深圳的文化就是年轻有活力,活力和创新是深圳文化的一个标杆。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文化,一文觉得不能用另一个城市的文化与深圳对比就说深圳是文化沙漠,沙漠是相对的,深圳同样有文化的绿洲。在一文看来,深圳是一个特别多元化的文化城市,未来的张力是非常大的。

城市文化氛围影响的是一个城市的方方面面,文化是渗透到每个领域的。从宋星慧从事的房地产领域来说,例如深圳的城中村的更新问题,她觉得城中村就像城市记忆博物馆,建筑是文化的一种体现一种传承。陈梓凌从自身经历出发,她认为深圳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是不断成长的,特别是在艺术领域,深圳对于文化艺术非常的支持。来到深圳以后,一文则觉得深圳的包容度非常强。

怎样铸就“文化绿洲”?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关键在于提升城市文明程度,那么,一个文明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

宋星慧认为,“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文化特色,包括城市的文明度,每个城市都是一个文明城市,区别在于文明点和文化特色的不一样。”她分别列举了北京人海阔天空的聊文化、上海的小资以及无锡、扬州的小桥流水,她认为深圳是敢闯敢试、开放包容、追求卓越,这就是深圳精神。

陈梓凌则是专一的,她的成长、生活、工作的中心一直在深圳,在她心里深圳就是很好的文明城市,去了很多城市很多国家,始终还是觉得深圳好。

铸就深圳文化绿洲,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建言献策。宋星慧认为,深圳有很多打工群体,给他们更好的素质提升,更好的服务空间,更好的文化培训等等是深圳未来需要提高的地方。

陈梓凌则认为,深圳在更新的过程中一定要保留例如建筑、本地客家文化等一些很有特色的文化,这方面可以更多的去强化。

对刚到深圳不久的一文来说,深圳拥有无限可能,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等各方面的东西结合起来,去创造属于深圳独有的一种创造性的文化,既有历史传承,又有创新的东西,他认为这是必要的。

访谈的最后,三位嘉宾对于能够代表深圳的建筑,包括国贸、罗湖桥、深圳大剧院等等都做了探讨,并同时对深圳的未来做了一些展望,三位嘉宾一致认为:深圳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欢迎您加入

深圳市女企业家发展促进会

(识别即可登记,我们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