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翟进 整理:金生

前段时间,我因为耳鸣耳聋有所加重,就心急火燎地到当地一家比较有名的大型公立三甲医院找耳鼻喉颈科的医生就诊。

我之前就听说过,耳聋耳鸣到医院吸高压氧可能会有一定的疗效。因此,我跟医生说明情况之后,就要求看门诊吸氧治疗。

可医生却说,必须要检查过,然后住院十多天,结合打点滴和注射“特效药”,吸氧才有效。

我问效果是否有保障,他说“应该挺好的”。我听了之后,只好听从医生安排,当即办理了入院手续。心想,就冲着“特效药”和“挺好的”就值了。

当天就积极配合医生做了5项检查:听力测试、耳道检查、鼻咽检查、心电图和胸片。

我当时也没有怀疑什么,反正觉得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就是了。

哪知第二天一早,一位穿着搬运工服装的工作人员,给我拿来了一大叠医生开的检查单,一下子把我吓蒙了!

他大概以为我是不能自理的病人,问我要轮椅还是要推床,他要送我去照CT,说已约好了时间。

我大概看了一下这些检查单,还用手机拍了下来。其中就有:多频稳态诱发检查、咽鼓管检查、前庭肌源诱发检查、耳蜗电图检查、听性脑干检查、鼻内镜检查、耳内镜检查、凝血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等。

加上大、小便检查和前一天做的胸片、心电图以及扎手指血、还有抽了8管血液的检查,总共有23项检查之多!

医院的各种设备精细化、现代化,咱们外行人也不好说什么,但一个耳朵问题做那么多项检查,却难以做到精准就令人怀疑了。

这些检查项目,我连名称都感觉很陌生和拗口,是否有必要做我就不敢妄加评论。

但有些检查项目显然是重复的。比如,胸片和CT检查都是照肺的;还有核磁共振是检查鼻咽管的,那鼻内镜检查就显得多余了。

而且大概一年前,这些检查项目中的大多数也在这家医院做过,包括CT和核磁共振,可是医生说,不作检查就不知道是否会有新的变化。

关键是,这让我很为难,因为我一天时间打吊针要2个小时、做高压氧要一个半小时、做针灸也要一个多小时(包括排队)。而各项治疗和检查又是固定时间的。我真的忙不过来了!

人家才不管你呢,你自己找各科室的医生协调去。没办法,有时候有些治疗项目只好缺席了。

到了第5天,终于做完了所有检查项目。可是,检查结果如何,没一个医生过来跟我说。除了入院时一位主管医生在办公室问了一些详细情况之外,从头到尾没见过一位医生,都是护士小姐来病房给你发药、打针。

到了第8天,我看情况并没有什么好转,就要求出院。这时,才看到一位医生过来,说要给我做一个听力测试。

我说感觉没有任何改善,测试有什么用?医生说,他们需要进行一些数据分析。我只好勉强同意了。

做完检测之后,医生说“有一定的改善”。我坚决予以否认。我意识到,人家最后做这个检查,就是为了证明他们的“疗效”的。

在医院住院瞎折腾了一个多星期之后,我还继续在门诊做了一个多星期的吸氧和针灸治疗,可一点效果也没有。

在住院期间,我特意到住院大楼各个楼层、各个学科去走访和了解情况,除了看到跟我住的五官科一样,几乎没有空床位和人满为患之外,还了解到很多患者同样也要做各种各样多如牛毛的检查。

难怪各种设备的检查室,每天从早到晚都要排号很久。我做核磁共振是安排在周六晚上,这种动辄几千块钱的昂贵检查项目,在周末晚上居然也要排队很长时间。

据说,哪怕ICU病房也从来没有空过床位。

在医院以利润为导向的经营理念下,各个科室也展开了竞争和合作。

但这种合作,通常除了会诊病人之外,更多的是科室之间互相介绍病人。比如说检查科,哪个科室介绍病人过来,就可以拿到回扣。

此外,一个科室如果住院病人少了,就意味着该科室拿的业绩奖比人家少。可想而知,医院这种竞争对患者是极其不利的。

这也就不难理解,医生为什么有事没事都不遗余力地忽悠你住院,而且尽量让你做各种各样的检查!

因为住院才好给病人打点滴、才能做各种各样的检查,医护人员才可以拿到更多的业绩奖。

至于治疗手段和药物等等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过度问题,就更不得而知了。

当然,医院和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很多检查项目和治疗手段确实也必不可少,肯定也是必须的。

可问题是,如果医院的经营理念出现了偏差,有些项目是否必须就很难说了。

我终于明白,医院为什么总是人满为患,各项检查总是排长龙了,原来是有那么一些人为因素造成的。

我终于理解医患关系难以和谐的根深蒂固的问题可能并不简单。我本人作为体制内人员,医药费算是无虞。

但如果对于医药费还要东挪西借、甚至身患重疾的病患者来说,这样被白白折腾了一段时间,并且成为了唐僧肉之后,却最终没有得到想要的任何效果,那种心情可想而知。

我更可以理解,国家为什么没法实行全民免费医疗的原因之一,可能跟医院的经营理念难以改变有一定的关系,那可是个无底洞啊!

大型公立医院尚且如此,其他医院更不可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