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中国新闻周刊

这是一块乐坛新生力量的“试验田”

包容所有可能,允许一切发生

或也揭示了乐坛的未来

“没有统一性”才是唯一的“统一性”

一位年轻音乐人和那英说“我妈妈很喜欢您”,那英突然一时语塞,“战略性结巴”营造了不小的笑果,也成就了社交平台上的名场面。

这其实是《青年π计划》节目的一个片段,那英在事后感叹,“现在的年轻人表达很直接”。让这档节目亮眼的远不止年轻人的直率。

《青年π计划》在今年四月开播,是一档青年共创音乐竞演综艺,节目中涌现了很多“让乐坛前辈眼前一亮”的新人:

有选手被李宇春直言很有灵气、十分欣赏;

有创作人被黄子韬要微信邀请“一起做歌”;

吴青峰看完三位选手同台表演后,形容其是一场“风、树与大地”的合作……

《青年π计划》已于7月14日收官,它用三个月的时间,与这些新锐音乐人一起,尝试回应这样一个“设问”:

乐坛需要新人吗?答案是肯定的。

那乐坛需要怎么样的新人?现在还不清楚。

但这些站在舞台上的年轻音乐人,或许向答案靠近了一步。

乐坛新“声”,什么样子?

“没有定式、无法定义”,是观众对这档节目最直观的感受。

节目选择了三十位“中腰部”新锐音乐人,在了解这些选手之后,你会发现除了“未满30”这一年龄属性外,很难为这些选手画像。因为他们的标签实在大不相同,仅入围决赛的八位选手的履历和背景,就差异颇大。

谭聪翀是摇滚乐队霓虹花园的主唱兼贝斯手,是国内各大音乐节的常客;沙一汀和李大奔分别是两场说唱比赛的全国前三强,在说唱圈内小有名气;邓典参加比赛之前已出道多年,拥有爆款歌曲;闫桉是男团成员,同样出道多年,唱跳演戏多栖发展;妙莎来自台湾,去年底以唱跳歌手身份出道;吕彦良是“00后”唱作人,19岁便发行了个人专辑;新加坡选手布朗诗蒽也是年少出道,已经发行了多张专辑……这些选手对应着新生代乐坛“多元共存”的青年群像: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青年π计划》参赛选手群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π计划》参赛选手群像

不仅标签多元,《青年π计划》舞台呈现的音乐风格也十分多样。从说唱、戏曲、流行、R&B、民谣、摇滚、唱跳甚至美声,其跨度之大涵盖了种种音乐流派。而且,不同曲风在选手们的大胆创编之下,碰撞出了一场场极富新意的舞台,其中“传统文化”结合“现代流行”的创新,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何日归家,洗客袍”,梅派青衣传人郭雨昂着一身黑衣,用京剧戏腔重新演绎现代流行歌曲《满江红》。当唱到“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时,他一手甩掉披风,声线从如泣如诉转向慷慨激昂,在舞台声光电的加持下,注入传统文化底蕴的流行乐演绎引燃了全场热情。

踢馆歌手王蒲实,学习昆曲11年,同时也是一位摇滚乐队的主唱。在舞台上,他手持电吉他,一首《明歌》串联了昆曲的悠扬婉转和和摇滚的强烈节奏感,这两种完全不同的音乐格式就此融合,拓展了摇滚乐视听体验的边界。

这样具有创新力的舞台,在《青年π计划》还有很多。透过这些表演,我们能看到新生代音乐人对于音乐的认知既专业又独特,他们不仅会把个人的思考融入音乐,也擅长在编曲中融入各种跨界巧思。就连以“大玩家”身份出现的张亚东也不由得感叹,现在的青年更自信,通达艺术各个领域,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

而在种种独特之中,“π世界”的青年也有一点共通:他们都希望能够摆脱限制、不拘格式,让音乐成为真正表达自我的存在,所以他们会说“不要定义我”、“成为自己是最酷的事”、“我在表达我创造的世界”……而这种“共通”,最终指向的也是“独特”。这或许也提示了,在未来的乐坛,“没有统一性”可能才是唯一的“统一性”。

《青年π计划》集结了这些“独特”和“无法定义”,为乐坛新生力量开辟了一块“试验田”,在这个田里没有定式,包容所有可能,允许一切发生。

“伯乐”与“千里马”

乐坛的希望必然会在新生力量中诞生,不过音乐这一行当,常常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竞技音乐综艺”为很多音乐人打开了进入主流视野的门。2004年“超女快男”的诞生,“投票制”为观众赋权,觉醒了的观众价值,直接为比赛带来了突破圈层的影响力,“超女快男”一度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此后十余年,大陆乐坛进入了“竞技音综”的黄金时代,各种节目接踵而至,不少有才华的素人、职业音乐人也通过“音综”来到了舞台中央,他们中有些人把握住了这个“被看见”的机会,通过不断努力,最终跻身主流乐坛。

《青年π计划》这样的舞台就是给更多年轻音乐人被更多人、更完整地看见的机会,而这正是年轻音乐人所需要的机会。正如选手邓典在赛后接受采访时的坦言,参加这个节目“希望不只是我的音乐,还有我的穿搭、举止、言行,都能更整体丰满的被更多人认识,这样大家才不只喜欢我的歌,而是知道我这个人是谁。”

在第五期节目中,“00”后创作人安屿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安屿4岁时因意外导致视力受损,失去了大部分视力的她习惯用音乐疗愈内心,9年内她创作了百余首原创音乐。在舞台上,她身着哥特风长裙、头戴面纱,以空灵婉转的嗓音演绎了一首原创歌曲《她》——“我的雨夜里会升起焰火,我的灰烬中会开出花朵”,灵性的唱词和独特的曲风向观众敞开了一个年轻女孩丰富的内心世界。这场“灵魂表演”不仅引得郑钧、汪峰连连陈赞,也征服了现场和屏幕前的观众。

安屿在《青年π计划》的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屿在《青年π计划》的舞台

《青年π计划》致力于为青年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让更多像安屿这样的唱作人从角落走到聚光灯下,被更多人听到、看到。尽管它无法穷尽整个市场中所有优秀的音乐人,但它确实给那些处于中间和边缘位置的创作者更多展示的机会,对于整个乐坛而言,它好像打开了一扇门,为华语音乐引来了源头活水。

而对于参与其中的选手来说,他们在《青年π计划》中得到的,还不止一个表达自我的平台。“以前只管埋头做自己的音乐,偏向制作人的思维,现在发现其实舞台跟音乐同等重要”,选手吕彦良在看过其他成熟艺人的舞台后,意识到自己的舞台表现力需要提升。比赛中,他们有机会与同样优秀的对手互相切磋,看到对手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更为难得的是,在节目中,他们得到了何炅、李宇春、张亚东、那英、谢霆锋、郑钧、汪峰、吴建豪、黄子韬、钟汉良、刘宪华、华晨宇、吴青峰等众多业内乐坛资深前辈的指导和鼓励,这样的机会对于年轻音乐人来说非常宝贵,如何炅在总决赛录制现场所言,前辈的支持和认可“会注入他们之后的发展和前程”,助他们在音乐道路上走得更稳、更有方向。

《青年π计划》半决赛嘉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π计划》半决赛嘉宾

从这个角度来说,《青年派π计划》的意义远不只是一场比赛,它为青年搭建了展示自我和互相交流的平台,也为青年的成长提供资源和机遇,它愿意把这些新秀们“扶上马、送一程”,为他们开启一扇通往更广阔音乐世界的大门。

“后音综时代”的希望

“乐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们不知道。但尽管前路未知,出发是最重要的。

自超女快男开始,国内的竞技音乐综艺经历了遍地开花的“野蛮生长”阶段,如今已过渡到精耕细作的“专业化制作”阶段。当下,媒介深度融合渐成趋势,受众需求日益多样,音乐综艺节目也逐渐步入“后音综时代”。在“专业化制作”基础上,“独特个性”与“多元融合”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质,“音乐+”的形式接连出现。不少音乐综艺因势利导,因循这一前沿趋势不断开拓,将音乐之美多元呈现。

在《青年π计划》的舞台上,这样的“独特与融合”随处可见,“流行+古典”、“摇滚+戏曲”、“R&B+美声”……不同音乐类型跨界融合,演绎风格更加多元,表现空间走向无限。这些创新尝试,正应和了《青年π计划》存在的意义和所做的努力:

希望在“后音综”时代里,用“π”的无限创造精神,开展一场对乐坛未知领域的“探索计划”。在这个计划里,不同履历、不同背景的音乐人彼此交锋,不同内核、不同表达的音乐范式彼此融合,以此探索华语乐坛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

诚然,新的音乐范式需要时间沉淀,年轻音乐人也需要更多历练。但这些新生代音乐人身上,有着如同“π”一般的潜力,和一往直前的勇敢,如选手谭聪翀在第一次公演时抱着麦克唱的那样乐观和坚定:

“我会在高处弹着吉他,我将在黑夜里重生……我会拥有自己的乐队,世界各地都有演出的机会。”

也许,新生代们花期未到、前路漫漫,但也正因如此,未来的可能才是无限广阔、值得期待的。

就像谭聪翀唱完后李宇春的点评:“当他用蛮劲唱出‘去勇敢’这件事的时候,你会特别相信他。”

作者:家宁

编辑:马敏

运营编辑:肖冉

大窑,怎么到处都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没有男人能拒绝一根完美的木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