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下午,《锡法君说“小”案》栏目直播间集合了网信、法律专家,以“奏响网络时代人格权保护最强音”为主题,和广大网友交流有关人格权保护与网暴治理相关话题。本期节目通过网易新闻进行直播,共吸引71万网友在线观看互动。江苏政法、无锡政法、无锡中院官方微博同步直播。

糜汶锴主任详细介绍了针对网络谣言、网络侵权、网络暴力的相关网络监管、网络治理举措,包括持续开展专项治理、以举报处置为抓手督促网络平台建立健全监测干预机制、出台专门文件等。糜主任结合网信部门日常举报处置中涉及网络暴力侵犯个人名誉权的案例,对中央网信办2022年11月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进行了解读,并对如何提高网民的道德认知能力,塑造公民数字伦理,加强网络空间的正面宣传等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彭云翔法官通过一则近期滨湖法院适用人格权禁令保护公民名誉权的案件,与观众分享了人格权禁令内容和作用,并以此展开,介绍了《民法典》关于人格权保护的相关规定。彭法官还从人格权案件审理、典型案例发布、司法解释出台、法治宣传教育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人民法院在人格权保护上的相关工作。

叶敏副院长从学理研究角度出发,分享了人格权保护范围、新型人格利益如何受法律保护、人格权保护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维护之间的关系等实践中需要加以重视的问题。叶敏还与观众详细介绍了个人信息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做好个人信息保护提出针对性建议。

在当下“流量至上”的时代,有时谣言比真相更容易让人“相信”,也更能够掀起舆论的旋涡,形成网暴的态势,造成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危害性。因此对于网暴,必须集合网信和司法部门的力量,为个人、社会和国家安全撑起清朗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