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边镇地处白于山腹地,多年以前,这里曾漫天黄沙、荒坡一片,干旱缺水、山高坡陡的自然环境成了这里数代农民的心结。2020年以来,该镇实施了坡改梯项目和提水补灌工程,将坡地改为梯田,使旱地不再缺水,为曾经“靠天吃饭”的农户们找到了新转机,也给新安边镇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期盼。

在新安边村的大山上极目远眺,群山连绵,层峦叠嶂,沟壑纵横的大山仿佛身着绿衣,错落有致的梯田宛若玉带。层层叠叠的梯田中,有一片西瓜地格外显眼,一圈圈的西瓜藤蔓绕着山体“装点”着大山,也展示着这片土地的“华丽变身”。曾经广种薄收的土地得以“逆袭”,离不开“保土、保水、保肥”坡改梯项目的实施,而提水补灌工程的加持,则让农田不再“喊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安边村党支部书记杜学春一边向记者展示着农田补灌的水闸,一边感叹着这几年新安边村发生的变化。

新安边镇新安边村党支部书记杜学春:以前山大沟深,靠天吃饭,种的都是五谷杂粮,雨水多的时候,农民还有点收入,没有雨水的话,就没有经济收入。在2020年推了5500亩坡改梯以后,农业局下来考察我们的库坝,最后投资了160万,建设了两个蓄水池。

杜学春提到的水坝,就是穿行在新安边村大山间的四沟门水坝。2021年,提水补灌工程将该水坝作为补灌的水源,通过光伏泵站将水提至高位蓄水池,再通过重力自流实现农田灌溉。该工程库容25万立方米,可满足周边1200亩耕地补灌。新安边村村民葛巧莉是该工程的受益户之一。两年前,正因为有了补灌的水源支持,她大胆尝试种起了西瓜,而这在过去,是她想都不敢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安边镇新安边村村民葛巧莉:前年种了两亩西瓜,去年种了十来亩地,试种效益可以,所以今年就又扩大规模,种了30多亩,目前是成长期,再有一个月时间就能上市了,预计收入十来万块钱。

在新安边村,像葛巧莉这样的农户很多,他们都曾对着荒沟荒坡“望洋兴叹”,而现在“坡改梯”“旱改水”后的农田,如同上了“双保险”,迈开步子大胆种植的农户越来越多,一年年的增产增收成了昔日“不毛地”“逆袭”的最好证明。

新安边镇新安边村党支部书记杜学春:自有了水以后,种的增密度玉米,株数也多,以前每亩地可能产1000到1200斤,现在产1500到1800斤,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新安边镇山肩叠画田,横亘在农业发展路上的障碍越来越少,不仅有“解渴”的农田“敲开了”新安边村的致富门,还有退耕的经济林“扮靓”了店坊湾村的致富路、人参果大棚栽植“开出”了宗小涧村的致富方、羊子养殖“念好”了店子坪村的致富经……多点开花的产业逐渐为新安边镇绘出了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新安边镇党委书记王峰:下一步,我镇将通过这些试验示范、特色产业,以点带面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走出一条适合我镇发展旱作农业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