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千年草席迎“新生” 浒墅关传统非遗变身时尚单品

时值盛夏,走进位于浒墅关青灯村的席草基地,地上放的是蔺草蒲团坐垫,榻榻米、床上铺的草席,空间的墙面上摆放着时尚包袋,满室散发着蔺草的清香。

“织席从来夸虎丘,虎丘席稀哪比浒关稠。“关席”是浒墅关的一个文化标签、一种生活方式。新产品层出不穷,满足市场不同群体的需求,蔺草见证了关席从单一市场到多元市场,如今正走在转型升级的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席经纬的“去与留”

以席筋为经,以席草为纬,经纬交错进行编制。人们对草席的记忆,自古便和夏天分不开。在没有空调的年代,一张草席、一顶草帽不知清凉了中国人多少个夏天。

浒墅关及太湖流域气候温暖、雨水充足,为席草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席草最好的生长期是夏至前后,因正值江南梅雨时节,所以关席所用的席草还有一个浪漫的名字——“梅里青”。

据道光《浒墅关志》记载:浒墅关乡村妇女,织席者一之八九……席之肆,席机之匠,唯浒墅有之……凡四方商贾皆集贩于上,而滨旅过关者亦必买焉。建国后浒关席最高年产量高达300万条,还出口远销东南亚、西亚、北非等国家地区。

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部主任苑洪琪女士曾四次到浒墅关调研,得出故宫乾隆花园皇宫御用“富川席”出自浒墅关草席的结论。2013年,浒墅关草席制作技艺入选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关席这一传统手工艺产业渐渐衰落,早已不见当年关席买卖的盛况。面对新形势,浒墅关不断探索转型。

转型“转”出一片新天地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浒墅关草席制作技艺)传承人施永赳借助政府对非遗传承的扶持政策,找到苏州大学范炜炎老师担任项目主持人,通过当代工艺赋能和设计活态传承方式、构建“浒墅关草席”独有品牌等举措,多维度全方面激活“浒墅关草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团队“脑洞大开”,将席草运用在各种生活场景,先后开发了软包家具、包袋、鞋履等时尚单品,并融合了当代设计元素。

翻新花样设计,摸准市场潮流,既然要紧追潮流,时尚化、年轻化等字眼自然是必不可少……谈起草席“时尚单品”,施永赴话语间透着兴奋:“非遗只有转变为符合当代社会审美的新时尚,才能焕发出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这不仅是日常用品,更是承载历史记忆、传播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

将光滑的皮革和密密匝匝的席草相结合,传统手工艺展现出了别样的生命力。通过当代工艺赋能后的“浒墅关草席”第一次应用于等不同产品中,非遗衍生品成为有价值的商品,在消费市场脱颖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遗拥抱市场实现“活化”

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升级、绿色工艺品成为时下新流行热点,浒墅关席草制品凭借着环保舒适以及切中情怀等特点,正在受到消费者青睐。

在浒墅关非遗市集上,草席摊位一再受到热捧,席草编制的包袋、扇子、鞋履等手工产品热销起来。“有人喜欢,这门手艺就不会丢。”施永赳说。

这个夏天,施永赳周转于苏州市各类特色市集活动,忙得脚不沾地。“既能传递地方文化,又能聚集人气。我们的摊位最高一天销售额达到5000多元。”

千年非遗迎来“第二春”的同时,耐磨性、断裂强力、撕破强力、色牢度……谈及未来,一个个专业术语,成为施永赳心中需要下功夫的地方,这也是非遗从业者着力打磨的“工匠精神”。

关席文化 沉淀与传承

关席不仅是浒墅关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还是浒墅关劳动人民用智慧、勤劳致富的典范,其中蕴含的关席文化、工匠精神和教育意义都是草席活态传承中的重要部分。

近年来,浒墅关不断提高传承人的传承意识和水平,做好非遗的保护,推动非遗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在非遗的保护传承中,知晓、了解只是其一,更希望通过研学活动让非遗项目从“高阁”走向“大众”。今后,还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邀请学生现场体验,让更多人了解关席文化。

一草荣千年。浒墅关人用一根根蔺草、一缕缕麻线,再一寸一寸编制出的草席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如今,织席机的压筘声仍在回响,传承了千年的蔺草依然飘香,精美的现代蔺草制品正沿着非遗传承之路,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