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谢雅文 祝曼 记者 李楠)建筑建造产业如何利用新兴数字、材料科技实现智能建造?近日,2023年江苏省“低碳•高韧•智能”研究生暑期学校在南京工业大学开讲。40位专家教授带来19场主题报告、5堂特色课程和14次学术交流研讨,全方位“解答”土木工程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来自38所高校的不少学生齐聚南工大,利用暑期“充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本次课程由江苏省工学4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土木工程学院、江苏省智能建造重点产业学院承办。

“加快推进建筑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切实提升城市与基础设施韧性,开展智能建造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转化应用,是国家战略与行业发展重大需求。”谈及本次暑期学校主题,暑期学校负责人、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方海教授介绍,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双碳”战略的最重要环节,“低碳发展、强化韧性、智能建造”也赋予了土木工程领域新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大跨空间结构屋面雪载、木构建筑、大跨桥梁结构损伤、结构-地基系统地震响应、张靖皋长江大桥设计、月壤原位力学……为期一周的暑期学校聚焦当下土木工程相关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动态,及其在“双碳”大背景下的未来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韩佳桐表示,多场“干货满满”的学术研讨拓宽了学员们的学术视野,促使大家对原始创新与工程应用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王仁贵在题为《张靖皋长江大桥设计创新》的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世界最大跨度桥梁张靖皋长江大桥从立项到设计再到建造的过程,分享了绿色低碳的建设理念。武汉大学徐礼华教授以建筑结构抗火为主题,分享了如何利用土木、力学、机械、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实现桥梁的健康监测与疲劳损伤评估,保证桥梁建设和使用的安全稳定等创新技术。

“只有通过实习实践才能增强对建筑结构的理解,加深对这一专业的具象认识。”南工大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俊教授介绍,“除了讲座报告,我们还安排学员们参观江苏省土木工程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并走进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施工现场,开展沉浸式工程实践教学。”

南工大研一学生陈润杨说,参观南京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项目时非常震撼。“这个项目破解了许多施工难题,我们要努力践行工匠精神,做好工程实践工作。 ”

“以高规格、高层次、高起点出发,促成学员们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南工大副校长戴志晖在暑期学校结业典礼上表示,本次暑期学校聚焦行业热点,瞄准土木工程前沿技术;聚焦学科交叉,强化力学基础与创新应用;聚焦大师引领,深入一线工程实践项目。(通讯员供图)

(校对 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