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混凝土性能能不能满足要求、钢筋质量是否经得住考验、路床会不会下沉开裂……在重点工程项目工地上,有一组不一样的身影,做着独一份的工作,他们被称为检测工程师。实践出真知,年轻的检测工程师把对工程质量的把关细化到一项项检测当中,助力工程项目稳扎稳打推进。

“笃笃笃”,汗水滴落下来

1990年出生的晋凯来自山西,是中铁上海工程局凤翔快速路北延项目试验室负责人。试验室里还有3名检测工程师,年龄最大的35岁,最小的24岁,他们的老家均在外地。

日头有点晒,高架辅道刚铺完一层路基,晋凯和“小伙伴们”带着一筐工具和一桶量砂到现场做压实度检测。选出做检测的路基段,放一张塑料凳子,从筐里拿出榔头、凿子、灌砂筒、筛子、电子秤……晋凯坐在凳子上,两脚踩住基板,将盛有量砂的灌砂筒对准基板孔洞,先放一次砂填平基板与路基之间的空隙,然后在基板孔洞里手工开凿。他一边凿,旁边的人一边把土挖走,大约凿出十四五厘米深的圆柱体后开始灌砂。“我们把剩下的砂和挖出的土分别过秤,就能换算出路基的湿密度。”

七八月份是道桥施工的黄金期,也是建设者们辛苦指数飙升的时节。无锡的暑气,包裹着江南地区特有的湿度,带来了“上蒸下煮”的闷热感。一个洞刚凿完,晋凯已是满头大汗,待凿第二个洞时,汗水随着“笃笃笃”的敲击声滴落下来。晋凯说,路基施工需要晴朗的天气,铺好一层立即要做检测,现场挖出来的土还要带回去烘干测算干密度。“检测结果合格的,才能继续下一步施工。如果检测结果不过关,压路机就得进行补压、复压。”路基每填筑20厘米就要检测一次压实度,每1000平方米检测3个点,一段路基填筑五六层他们就要做五六次检测,加上水稳层和沥青层,检测工程师需要重复许多遍这个枯燥乏味的动作。工作顺利的情况下,两三个小时能结束战斗,如果遇到一些小插曲就需要在烈日下工作更久了。

仰望高架桥墩上方,有一处已经安装了预制箱梁,晋凯沿着施工楼梯往上爬到顶端,施工人员正在绑扎钢筋,再过不久,这里将会浇筑混凝土。高架制箱梁上犹如“铁板烧”,经过暴晒的钢筋表面温度能超过50℃,裸露在外的皮肤碰到容易被烫伤。浇筑混凝土时,检测工程师很忙碌,晋凯说,当第一车混凝土搅拌车进入工地的时候,要先做坍落度检测,检测完方可开始进场浇筑。“检测结果符合要求的混凝土,现场再制作至少9块试块,静置一昼夜后搬回试验室进行标准养护。”后续进入工地的混凝土搅拌车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工程师还要现场观察混凝土浇筑时的性能,以免影响构件质量。

随着气温升高,项目施工时间往早晚两端调整,为配合施工进度,有时混凝土浇筑半夜便开始了。“我们24小时待命,加班熬夜是正常的。”晋凯笑说,没想到无锡的晚上也很热,汗没少流。

用“辛苦指数”换高品质工程

晋凯读大学时学的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进入了工程试验特长班。“刚毕业那会儿,做工程试验的人少,是个香饽饽。”工作后他发现,工地上的工程试验比起学校里学的更辛苦,有时还很枯燥。比如,做混凝土结构回弹强度检测时,用回弹仪不停“怼墙”,每个方形测区16个点,一共10个测区,160点做完得出一份检测数据。凤翔路北延项目为“高架+隧道”,那么多的桥墩、侧墙、盖梁,每个混凝土结构都要检测,工作量相当大。

进入试验室,晋凯把养护28天的立方体混凝土试块放入压力试验机,电脑操作机器给试块施压,屏幕上压力数值不断上升,试验机里传出试块被压碎的声音,数值骤停,晋凯看到结果符合压力要求,点了点头,清理压力试验机放入第二个试块。这些试块与施工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取自同一车,为了保证试验结果客观准确,当时制作立方体试块很仔细,缺一个角都不行。另一边的测力仪用来检测钢筋抗拉强度,看钢筋断裂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施工材料出厂都有合格证书,但材料进场时我们要进行复检,确保材料质量过关放心使用。”

在晋凯和他的同事看来,细致、认真、耐心、负责是一个检测工程师必备的素养。他们“驻扎”在项目部,一年到头只有过年回老家,平时的工作穿插在施工各个环节中,是工程质量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道桥工程质量关系民生也备受社会关注,如今,项目施工检测要求越来越高,检测频率增加,检测工程师奔波往返于工地和试验室之间,用“辛苦指数”换来高品质工程。对此,晋凯表示所有忙碌和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