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自7月以来,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南京金箔口述档案采集与整理”暑期实践团队在指导教师聂涛的带领下,通过实地走访、录音、笔录、录影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非遗传习实践活动,用口述留存历史记忆,让文化稳固传承。

实践团成员与王必生、夏明功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践团成员与王必生、夏明功合影

南京是生产金箔的发源地,其生产工艺独特,技术要求高,从古至今,一直为手工制作,是中国传统工艺的典型代表,也是南京最为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位于龙潭的南京金线金箔总厂正是该非遗项目的唯一国家级项目保护单位。

实践团在对金线金箔总厂前厂长李宝祥的采访中了解到:一张小小的乌金纸背后竟关系着一个民族企业的当代振兴和中国金箔国际形象的确立;在制作车间和金箔技艺展示馆里,实践团成员聆听南京金线金箔总厂主管非遗的夏明功厂长介绍了关于“黄金配比”“化条”“拍叶”“做捻子”“落金开子”“沾金捻子”“打金开子”“装捻子”“炕傢生”“打了戏”“出具”“切箔”的金箔锻造十二道工序的细节之后,被古人的智慧所深深折服;而在对非遗项目金箔锻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必生师傅和非遗项目真金线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清师傅的口述采集过程中,实践团在领悟传承人“择一事,忠一生”的匠人精神的同时,也感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蕴。

实践团队采访南京金线金箔总厂前厂长李宝祥(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践团队采访南京金线金箔总厂前厂长李宝祥(左)
实践团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车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践团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车间
真金线制作技艺市级传承人王清为实践团队作讲解(右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金线制作技艺市级传承人王清为实践团队作讲解(右二)
团队成员采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必生(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团队成员采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必生(右)
团队成员采访南京金线金箔总厂主管非遗的夏明功副厂长(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团队成员采访南京金线金箔总厂主管非遗的夏明功副厂长(左)

通过此次活动,实践团队充分了解了南京金箔的技艺特点和传承现状,深刻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神,并初步完成了对南京金箔口述档案的部分采集工作。实践结束后,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继续积极参与和推动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不断贡献自己的青春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