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强国之一,中美关系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因为中国是唯一一个实力接近美国的国家。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从一穷二白到如今的繁荣强大,如此快速崛起的原因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焦点,学者们提出了许多解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印度人口超过中国之后,成为西方媒体将印度吹捧为“下一个中国”,目的主要是为了平衡中国的影响力。对此,印度许多学者甘之如饴,甚至得意洋洋。然而,也有一些印度学者却十分清醒。

近日,印度经济学家兰加纳坦公开发文,分析中国快速崛起为世界强国的原因,并借此警告那些骄傲的印度学者,不要得意忘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兰加纳坦在文章开篇便指出,许多西方人认为中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集中统一的国家体制,以及所谓的“低工资,廉价土地,补贴出口”等等,但真正的答案并非如此。

文章指出:中国的工资水平虽然低于欧盟、美国,但在过去几十年里实际上一直高于印度,印度在上世纪同样有大量廉价土地供应。此外,如果说是补贴推动中国出口增长从 1990 年的 450 亿美元增长到目前的 3.5 万亿美元,那么他们从哪里获得资金来补贴如此庞大的出口量,同时外汇储备却不断增加?1990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为37亿美元,现在已超过3万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低工资、廉价土地、出口补贴都不是中国崛起的根本原因。

此外,早年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是传统产品,如纺织品和服装、皮革制品、珍珠和宝石、医药产品和消费品,与印度的贸易相似。而现在,中国在电信设备、无人机、电机、计算机、太阳能二极管、电动汽车电池等多种高科技产品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与印度形成天壤之别。

作者问道:当我们的出口商仍主要面向传统产品出口时,中国如何获得如此一系列的尖端技术?如果我们想在日益动荡的世界中与中国竞争,就需要回答这些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印度不同,中国近50%的出口来自设在中国的“外商独资企业”。早些时候甚至更高,但现在一些中国企业已成为具有出口竞争力的世界领先企业,数以千计的外国企业和外国人在中国开展业务。

此外,尽管美欧公司占据主导地位,但也有大量日本、韩国公司,是什么吸引他们来到中国,更重要的是,是什么让他们留在中国?

20 世纪 90 年代的互联网浪潮导致美欧跨国公司将业务大规模外包,以寻求更低成本,按说印度拥有大量讲英语、具备 STEM 资格的劳动力,是接收这些外包业务的最佳选择,印度也确实提供许多美欧远程管理服务,但与中国不同,印度没有成为制造中心和世界工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兰加纳坦认为,印度的行政监管的繁琐和混乱,以及监管改革失败是一个原因,但并非唯一的原因,因为欧美跨国公司同样没有在以廉洁高效著称的东南亚“四小龙”中发展壮大,这些经济体同样普及了英语。

那么,中国的独特亮点是什么?作者认为,原因在于:规模和规模造成的外部性。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并没有遵循以制造业为中心的传统模式。相反,专注于城市发展,在省级地区创建现代化城市和综合工业区。引进西方先进的质量标准、法律和实践。此外,省级和市级也被授予相当大的财政自主权。中国南方四省被选中进行这项实验,因此被称为经济特区,因为它们与传统上治理的中国其他地区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发展过程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经常被批评。然而,这些城市/工业区正好赶上 20 世纪 90 年代的离岸外包热潮。正是这种具有吸引力的大型工业园区、舒适的生活条件以及一系列接近发达国家高标准的城市公共产品,以及对所有外国公司的优惠待遇,造就了如今的中国崛起。

文章写到:中国的吸引力势不可挡。随着外国企业涌入并开始在这些新城市/工业区开展业务,中国的出口和增长率飙升至闻所未闻的水平,由于工业园区的性质,工厂具有同质性,一旦达到临界数量,就会发生了强烈的集群效应,创造了一个活性生态系统。这股“力量”吸引了寻求扩张的日本、韩国的跨国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些外资公司工作的大量中国工人、工程师和主管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学习,这使得中国随后能够创建本土公司。从本质上讲,这种潜移默化的技术转让使中国成为一个技术巨人。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印度学者正在努力试图找到中国成功的根本原因,以此解决印度的发展瓶颈。

根据作者的观点,印度已经错过了高速发展的最佳时机。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大规模的产业外包转移已经结束,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制造业生态已经非常稳定和成熟,可以说是终局性的安排。实际上,所谓的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和印度的说法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幻想,因为中国制造业不是在“外移”,而是在“外溢”,是一种向外扩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东南亚和印度的制造业业务,会发现它们大部分只是中国产业链的下游,它们从中国进口零部件然后进行最终组装,以规避美国的高关税。一旦它们离开了中国的上游产业链,便无法保持技术、质量和成本优势,也就无法继续出口产品。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受益于其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强大地位,已经确立了不可动摇的话语权和控制权,这也是中国具备与美国对抗的重要底气和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