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大官窑之一的定窑,有八百年生产、五百年贡御的历史,因战乱在元代失传,五十年前,人们只能在博物馆一睹其风采。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以“定瓷三杰”陈文增、蔺占献、和焕为首的第一代定瓷人历四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使失传八百多年的定瓷重获新生,新时代的定瓷作品频频入藏博物馆成为历史的见证。如何使定瓷再现宋代辉煌、走进普通百姓家,这也成为两代定瓷人的梦想。

不忘初心,拜师学艺传非遗文化薪火

王淑昌出身于定窑址附近的陶瓷世家,1991年起即跟随父辈从事粗瓷生产,尤其对制瓷原料感兴趣,走遍了周边大大小小的矿区,练就了一身识别原料优劣的本领。他知道,陶瓷生产“原料是基础,成型是保证,烧成是关键”,原料、烧成一头一尾,对陶瓷生产来说是重中之重。所以,除了原料工程,王淑昌也经常看父辈们烧窑,学习上煤铺灶,竟也成为其中高手。

新千年后,因为环保原因,农村煤窑烧制粗瓷的作坊被一一取缔,王淑昌不舍自己心爱的陶瓷事业,毅然转战至“定瓷三杰”创办的曲阳定瓷厂拜师学艺,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定瓷人。定瓷原料工程专家蔺占献看这个小伙子爱干净,衣着整洁,皮鞋擦得锃亮,心里有点犯嘀咕:陶瓷原料工程可是最脏的陶瓷工种了,又是野外采矿,又是砸石碎土、淘泥舀浆的,他能干好吗?时间一长,蔺占献看王淑昌真的是热爱这一行,一个三十好几的大小伙子竟然特别细心,粗碎、拣选矿石时米粒大小的杂质也不放过,原料车间被他收拾得井然有序,水泥地上也总是用水冲得很清爽。在王淑昌看来,原料车间是最应该保持干净的车间,只有原料干净了,剔除了杂质,烧出来的定瓷才会润白无瑕,才是原料工最想看到的结果。蔺占献大师看王淑昌不怕脏不怕累,又勤学好问,更难得的是不仅做原料很有心得,对烧成工艺也很熟悉,经过四年的考察,终于同意收下王淑昌这个第一位关门弟子,将毕生所学尽数传授。

定瓷三杰蔺占献称,王淑昌从小得益于陶瓷世家。我本人从事定瓷事业近50年。主要是研究原釉料工程。而淑昌从事30多年来的陶瓷工程。却担起原料烧成两大工艺的最关键性的工艺的工程专家。可以说撑起了定瓷工作的半壁江山。

大胆革新,助推传统产品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做陶瓷,原料工是最辛苦的,成天和泥、水打交道,还有无休止的试制、改进,不如工艺美术更易出成绩。所以,陶瓷原料工程人才奇缺。但王淑昌凭着一腔热爱,三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学习、研究。

2016年,王淑昌接过恩师蔺占献的接力棒,开启了独立的原料工程研究之旅,这一年,也是定窑“生活用瓷和艺术瓷两条腿走路”战略转型的关键期。传统的原料配方不适应量产化,研发新配方迫在眉睫。王淑昌作为公司“阳模滚压印花工艺及产品”项目试制组原料工程负责人,对传统泥料配方大胆革新,寻找新矿藏,优化加工设备和工艺,完善新配方,调整泥浆细度、泥料硬度、可塑性、含水量等,废寝忘食地反复试制,终于达到了用泥要求,由人工日产30件实现机械化日产上千件,之前困扰生产的黑点缺陷也得到了控制。期间,王淑昌主导研发的“陶瓷制作用碾压装置”等多项设备获国家专利,技术应用助力生产,使产能得到空前提升。

为了解决产能快速提升对烧成带来的压力,王淑昌多次带队去到唐山、潮州、山东等生活用瓷产区考察,请教老专家。王淑昌还亲自装窑、烧制,为每款产品制定独立的辅助窑具和烧制工艺,使产品的变形、气泡、落砂、开裂等缺陷大大降低,成品率提升了1.5倍,为定瓷的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工艺基础。

课徒授艺,定窑传承再焕新生力量

多年来,王淑昌根据生产实践写下了数万字的学术论文,发表在《陶瓷科学与艺术》、《陶艺研究》等国家级专业刊物,为定瓷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王淑昌的带领下,许多年轻的大学生职工也改变了对原料、烧成环境差、不容易出成果的偏见,纷纷加入,潜下心来为定窑的原料、烧成工艺寻找新的发展契机。王淑昌因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受到相关部门的肯定,被授予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在定窑色釉研究方面,王淑昌也成绩突出,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夜空”获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杯”金奖,“大匠”瓶获轻工部陶瓷作品评比金奖,“窑变盏”获中国陶瓷名家名作展金奖,等等。

王淑昌为客户讲解作品特色

2018年,王淑昌研发的金星紫檀釉获得成功,釉面如金星紫檀般温润,繁星点点,尽显内敛高贵,应用在茶具生产中颇受消费者青睐。2021年,作品定窑观音对瓶入选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在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域特色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定瓷生产也进入了大刀阔斧的变革时期。对王淑昌来说,让定瓷产业绽放新颜值、跑出加速度,让定瓷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这就是他的人生目标和最大梦想。

新一代定窑领军人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庞永辉与王淑昌是志同道合的同事,他对王淑昌的评价十分中肯:淑昌哥是我们第二代定窑人中的老大哥,他对定窑有着近乎执着的热爱,在我们定窑“生活用瓷和艺术瓷两条腿走路”战略转型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是他千百次地试制、调整,为适应当代机械设备去优化、开发原料配方、改善泥浆性能,按产品品类去科学地制作窑具,制定装窑工艺、烧成制度,为定瓷生产实现降本增效、产业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工艺基础,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定窑人尊敬的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

(苏冬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