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下午3时,“乡村振兴看区市”主题系列发布会平度市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平度市作为青岛市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之一和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近年来,平度坚定扛牢“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探索路径”的政治担当,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调整优化书记、市长主抓的乡村振兴领导体系,统筹实施五大振兴各项工作,有力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续4次刷新青岛小麦单产纪录

平度市紧紧抓住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强化“地、技、利、责”保障支撑,连续四次刷新青岛小麦单产纪录,粮食总产稳定在29亿斤,约占青岛市一半。其他主要农产品同样供给充裕,每年蔬菜产量300万吨、果品产量30万吨、肉蛋奶产量23万吨,分别占青岛市35%、30%、24%,极大丰富了青岛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和“肉案子”。2022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37.1亿元、可比增长3.8%,总量、增速均居青岛区市首位。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总投资56.7亿元的44个现代农业园区项目提速建设,全国最大香菇菌棒智慧化基地、东北亚最大蝴蝶兰基地等一批大项目竣工投产,2022年,全市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增速14.7%、青岛区市第一,创近6年最好成绩。目前,平度拥有“三品一标”农产品262个,培育出大泽山葡萄、马家沟芹菜、崔家集西红柿、云山大樱桃等20种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数量均居全国县级市前列。扶持壮大天祥、尚好、好面缘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青岛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9家,去年全市145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49.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63.7%,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

入选省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重点县

平度市把农业农村作为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2018-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78.34亿元,有力助推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总里程6200余公里的农村“四好”公路和通户道路实现互联互通,建成15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200个达标村,“印象大泽”“向阳红”“田园茶山”等省青平三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特色鲜明、全面起势。创新组建20个教育集团和4个医疗集团,惠及7.5万余名学生,辐射融合全市799个村卫生室,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加速向着质量均衡方向迈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党员联户”“花海行动”“信用积分”等模式全域实施,完成农村厕所改造24.2万户,清洁取暖改造6.9万户,花香村庄覆盖率56%。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6年负增长,农膜、秸秆回收率超过9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4%,入选省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重点县和省绿色发展先行县。

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

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润养乡村,我们创建了文明实践365品牌,培育出“助老大食堂”等志愿服务项目200多个,2400多个志愿组织走村入户、服务群众,入选中央文明办典型案例。全市青岛市级以上文明村、文明乡镇占比分别超过50%、75%。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庄户剧团达60余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入选青岛市唯一的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试点,“行走的书箱”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优秀典型案例和山东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典型案例。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聚力打造“二十四节气”城市超级IP,公布各级非遗项目117个,获批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

298个新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50万元

狠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派1125名优秀干部下沉一线服务群众,“示范村”和“创优村”党组织达到275个,培育出店子镇史家村、旧店镇嶅莱山村等一批基层党建示范村,“您好·老乡”“夜访万家”“小崔帮办”等一批党建品牌,架起党群“连心桥”,画出振兴“同心圆”。启动党建统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一村一策推广7大类31种集体增收模式,298个新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50万元。启用全省首个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完善从“城市大脑”到“基层细胞”上下贯通的治理体系,全市2076个网格延伸到社会治理每个“细胞”,2.1万名微网格员为群众办理实事1.2万件。“信用平度”建设全面铺开,1611万条农村居民信用信息纳入管理平台,兑现信用激励1000余万元,经验做法入选中央农办《农村要情》。

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万多人,带动30多万农民掌握新技术

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8926户23838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209个贫(弱)村全部出列、6个经济薄弱镇顺利摘帽,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不断提升新型经营主体联农富农能力和全体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万多人,带动30多万农民掌握新技术。2017—2022年,全市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6万元增长到2.67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12缩小到1.98。持续释放农村资产资源活力,农村宅基地、承包地、集体产权三大国字号改革稳步推进,量化农村集体资产47.1亿元,建成青岛首家市场化运作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完成青岛市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青岛市首笔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融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1854亩,为集体增收1.36亿元。截至2023年5月底,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达654.4亿元,辖区银行机构累计发放各类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32亿元,乡村振兴投入更加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