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电影电视剧,敢上映开播的第一天,就在豆瓣开分。
但《封神第一部》这么干了。
开分7.7分,底气十足。
而随着看过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还涨到了7.8。
好过90%的奇幻片。
它有华语片创纪录的制作规模(2000人剧组,几乎出动半个演艺圈)。
同时也是华语影坛著名的“跳票”商业大片(上映时间从2020年跳到2023年)。
导演乌尔善作为一位蒙古族导演(酒是日常),他曾发誓《封神》一日不上映,自己就不喝一滴酒。
于是这三年,他连“醪糟汁”都没喝过。
虽然乌尔善前作有过《画皮》和《寻龙诀》这样的现象级电影。
但他讲:《封神》才是自己十年磨一剑的王炸。
仅剧本就写了足足五年。
积攒这么大能量。
《封神第一部》究竟有多好看?
乌尔善
刷完电影,我摸着比干的良心为证:
它,绝对是华语影坛实至名归的奇幻史诗NO.1。
想象瑰丽,故事流畅。
最关键,
打破了我们对《封神演义》原作的固有印象。
甚至,重塑了我们对那段历史的理解与想象。
李雪健饰演周文王姬昌
惊喜,颠覆,赞叹。
是走出后电影院最感慨的六个字。
豆瓣7.8分都显然被低估了。
不信?
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看看它的好:
1、奇幻史诗?更是历史复刻
《封神第一部》最大的看点是什么?
第一个肯定是特效。
片尾字幕里我找到一个名字:巴里·M·奥斯本。
《指环王三部曲》的制片人。
这次他带来了一个新西兰特效团队(《指环王》的特效公司维塔数码就在新西兰)。
再加上华语影坛很懂视效的导演乌尔善。
《封神第一部》大场面波澜壮阔,史诗澎湃。
无论是千军万马,还是一骑绝尘。
昆仑仙界还是凡尘人间。
极大满足了我们对殷商史诗的想象。
当然,作为巨片,这样的效果都在观众预期内。
下面,我们聊点预期外的:
片头字幕就写了,本片不仅改编自《封神演义》,还有《武王伐纣平话》。
封神故事除开奇幻部分,大背景正是历史上的武王伐纣。
商纣王暴虐,周武王替天行道,讨伐取而代之。
周朝往后的历史,国人普遍很熟:西周与东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接着嬴政一统天下,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反而商,对我们是个相对陌生的朝代。
长什么样,没有标准答案。
这从过去几版《封神》对商的不同呈现,就可见一斑:
TVB版,似乎跟战国、秦汉区别不大。
但同样是香港班底。
电影《封神传奇》里的商朝都城朝歌,却充满了巴比伦式的异域风情。
而国人最为熟悉的90版《封神榜》,则颇有希腊“遗风”。
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商代究竟长什么样?
司马迁在《殷本纪》里这样描述过:商人尚鬼尊神,“酷爱”活祭,崇拜力量。
《封神第一部》开篇就是费翔饰演的殷寿,带兵屠城不臣服商朝的冀州。
展示了商人对武力和征服的推崇。
还有一场戏,是纣王初登宝座后,安排大祭司比干“问天”。
纣王为了不被天谴,要求千人祭、万人祭(杀人祭天)。
而现代殷商遗迹考古,的确被发现有大量人殉的存在。
费翔饰演商纣王
再加上流传于世的“炮烙”等各种酷刑。
似乎,商代与我们固有印象中的古代中国很不一样。
以至于有人从商墟出土的青铜雕塑和面具中,看到了美洲“玛雅”文明的影子(玛雅人遇到天灾也搞大规模人祭)。
甚至提出玛雅人就是从中原经由结冰的白令海峡,迁往美洲的商民后裔。
电影《启示》中的玛雅祭祀场景
电影《封神第一部》的祭祀场景
相比之下,电影中的周人,则更像我们印象里的古人:
尊礼质朴,重视农耕。
与商人从衣着到风俗、器物、建筑都有明显差别。
尤其精神内核。
纣王为了祭天,征来万夫修筑高台,肆意损耗民力。
而周文王则提前储备粮食,以备灾荒民用。
商人崇尚暴力美学,周人讲究以德服人。
他们的相遇,与其说王朝兴替。
还不如讲是两种文明的更迭。
电影中黄渤饰演的姜子牙初入朝歌城,就险些被巨象给踩死。
不在云南,哪来的大象?
史书记载,古时中原的确有象。
今天河南省的简称“豫”,就与象有关。
而《吕氏春秋》中也有过“商人服象,暴虐东夷”的记录。
商人用大象作战,最后周武王的军队驱逐象群,一直将它们赶到南边。
中原不再有象。
人们只能去追想这种动物的模样。
于是中文就有了“想象”一词。
这些细节,不难看出导演乌尔善的野心。
“封神”不再单纯是个架空的神话体系。
而是对近上古中华文明的追源与探讨。
但他更大的“野心”,还在于彻底重塑了我们印象中的封神角色。
两个字——颠覆。
究竟是好是坏?
2、突破:史上最帅李雪健,最性感费翔
封神里观众最爱的“主角”,首推姜子牙。
无论是90版蓝天野老师的姜子牙。
还是动画版姜子牙。
都是仙风道骨,大师风范。
但《封神第一部》的姜子牙,找来了黄渤。
显然与传统印象出入很大。
其实,这才是角色的本来模样。
《封神演义》原著里姜子牙修仙不太成功,当年在凡间干的也是屠夫酒肉生意。
却因有一颗牺牲自己40年道行,普度人间的善心。
才被元始天尊委以重任。
书中对姜子牙的外貌描写是:子牙此际落凡尘,白首牢骚类野人。
黄渤“落魄倒霉糟老头”的造型,是不是有那味了?
《封神第一部》将他“打回原形”。
一是观众对角色更有代入感:
姜子牙不再是高位仙人,会犯错误,和我们一样有喜怒哀乐。
二是给角色一个成长空间:
《封神第一部》后面还会有第二部,第三部。
姜子牙也得有一个从“灰袍巫师”到“白袍”的蜕变成长过程。
如果说姜子牙是电影忠于原著的典范。
那接下来这几个角色,则是彻底的改变和颠覆。
纣王(费翔饰演):
《封神演义》原著对商纣王的描述,有很多前后矛盾之处。
时而聪慧机敏,能与高人坐而论道;时而又愚蠢透顶,唯唯诺诺。
所以,过去影视剧干脆就把纣王塑造成一个废柴老色P。
像个工具人,任由妲己摆布。
但《史记》里的纣王:
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
明明是个人中龙凤,能力爆表。
而荀子对其外貌的描述也是“长巨姣美,筋力超劲”。
翻译过来就是:巨帅肌肉型男。
费翔外形简直神还原。
我们再看内心塑造。
影史上那些最好的反派。
他们的坏,往往具有迷惑性。
灭霸,明明是屠杀,却裹上一个宇宙平衡的宏大理论,乍听还有点道理。
周朝先,一个想从政的黑帮老大,手段残忍却命途坎坷,居然生出几分励志的味道。
《黑金》周朝先
甚至,历史上真正的暴君独裁者。
也大都是偶像与恶魔的统一体,比如希特勒。
同样,《封神第一部》里的纣王,把自己的欲望,藏在了兴商的华丽辞藻之下。
导演乌尔善通过深入刻画其内心。
让他从一个“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的将军。
逐渐露出暴君的真容。
费翔版纣王可能是“封神”题材有史以来最复杂和精彩的。
与此相应,《封神第一部》的妲己,就不再是红颜祸水的第一反。
相比傅艺伟版的“城府”。
俄罗斯妹子娜然饰演的妲己,多了一点惹人怜惜,更多呈现出妖的动物性。
片中,两个人在焚烧的商王先祖灵牌前翻云覆雨。
就是一种动物本能冲破人伦道规的体现。
纣王的内心,是恶的出发点。
妲己则是纣王黑化的催化剂,“助纣为虐”。
周文王姬昌(李雪健饰演)。
原著里的姬昌有点愚忠。
但电影版则诠释了什么叫“儒王”。
四场戏,把角色立住。
一是他提前拼命种粮,让西岐子民得以躲过天灾,展示了王者的预见。
二是救下妖孩雷震子并赐名,体现了王者不论出身的包容。
三是送儿去朝歌做质子,他不选弱选次,而是兄弟比箭,凸显王者的公正。
四是食子伯邑考。
纣王把姬昌大儿伯邑考做成肉饼,让他不知情食下。
得知真相后,姬昌失态疯怒!
此刻又不见王者,只见人父。
在影片结尾处,大难不死的姬昌回到西岐。
他卧坐大殿榻上。
长袍散发,眼神柔情坚定。
夕阳洒在消瘦棱角的脸上,招手唤儿,尽显人皇之相。
第一次,想用一个“帅”字来形容李雪健。
姬昌是他从艺以来,最有王者气质的一个角色。
3、华语影史第一次
《封神第一部》最具张力的一场戏。
是纣王在朝堂上,政变式的逼迫质子们弑父。
这些诸侯之子,当年被遣送朝歌做人质。
还被纣王洗脑:亲生父亲都不爱你们。
如今纣王给他们一个“选择”。
自杀,或是当面杀死你们的父亲,取而代之。
人性考验。
这段戏极其窒息,有种秩序濒临崩塌的压迫感。
过去我们印象中的华语大片,通常卖点是个“大”字。
故事、情感,乃至是逻辑,均为大场面服务。
但《封神第一部》的大,却反过来。
服务的是故事。
宏伟的朝歌,残酷的战争,神仙的法力,统统只是想象力的兑现。
像朝堂弑父这样的戏,才是电影真正的内核:
人性暴晒,价值观争斗。
以及,人的蜕变。
影片中。
纣王,从英雄,一点点变成暴君。
姬昌,从“反贼”,一步步成为王者。
姬发,从十步一杀人,到策马千里行。
姜子牙,则从神坛走下,又登上了更高的神坛。
每个人都在取舍、成长、变化。
就像《指环王》一样。
不否认那些中土奇观很震撼。
但能吸引我们看完一遍又一遍的。
是波罗莫的顿悟,甘道夫的牺牲,佛罗多的勇敢。
故事和角色,才是一部史诗的核心。
从这个角度,《封神第一部》让华语电影,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史诗。
既有民族的价值观,也有普世的认同感。
乌尔善当然知道。
换一种表达与内核,也许更能挑动社会情绪,创造更大收益(比如草根胜利法、寇可往我亦可往)。
但很庆幸,他坚守了自己的初心壮志。
人文与奇观并举,个人与历史同赴。
路虽难走,却蹚出一条路。
《封神第一部》完成度极高,又为后续故事埋下伏笔。
希望整个系列,未来都能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范西里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