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以来,济宁兖州区酒仙桥街道积极盘活多方资源,以“小切口”撬动“大治理”,通过常态化开办公益市集这一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社区“熟人文化”融入社区治理,把实惠送到居民群众“家门口”,全面激发城市社区自治活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统筹部署,完善市集“微机制”
  街道党工委制定“摸需求、聚能人、链资源、定方案、促落实”五步流程,为“公益市集”项目制度化、项目化、常态化开展提供保障,畅通群众诉求反馈渠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动态收集模式,充分利用公众号、居民微信群等传播优势和上门走访、流动宣讲等精准发力,完善“居民点单-社区接单-能人解单”机制。截至目前,街道按照“周周有主题”目标,已开展“红领巾爱心漂流”旧物交换、“红帽一刻钟”志愿招募、“粽享公益”等主题公益市集12期。
  匹配民需,推动便民“微服务”
  街道通过居民微信群、“红色楼栋长”入户走访、微心愿征集和居民议事等方式,共收集群众需求218件,汇总梳理形成7大类43小项便民为民服务事项清单,并选取10余项为民服务项目在“公益市集”上集中开展。街道针对青少年,开设“红领巾爱心漂流集市”,通过整理自用闲置书籍、玩具用于旧物交换,培养青少年社会实践能力;针对老年人,设置义诊、义剪、修马扎等主题摊位,满足居民生活需求;针对创业待业人员,将就业信息发布、政策宣讲、法律援助等内容送到居民“家门口”,实现党群志愿服务零距离的有益探索。截至目前,服务群众2600余人次,解决群众诉求40余件。
  链接资源,邻里帮扶“微互助”
  街道坚持公益和生活相融合,就地取材、广揽资源,以市集为居民自治活动载体,探索互助互联服务模式,将周边企事业单位、菜农、商超、社会组织、志愿者等资源纳入参与主体,撬动各类资源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吸引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参与治理,激活基层“大治理”。截至目前,街道民政、人社、医保等职能部门开展政策宣传“进社区”6次,发动20余家社区商铺、3家大型商超等开展特价促销活动,发起爱心义卖5次,帮助农户解决农产品“滞销”和居民平价菜“团购难”问题。
  正向激励,汇聚文明“微能量”
  街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公益市集为载体,链接社区周边人才资源,将参与便民服务、志愿帮扶、旧物交换、邻里调解等项目纳入公益市集服务事项,对积极参与公益市集的单位和个人发放“美德存折”,进行信用积分累计,凭借获得的积分可以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让“小积分”成为助推志愿服务的“大能量”。街道通过存折开户、登记、积分、兑换等程序,以积分管理体系为支撑,量化记录志愿者服务时长,让正能量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为社区管理注入“源动力”。截至目前,街道注册志愿者200余人,平均每月兑换商品人数达30余人。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