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7月24日),第二十四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落下帷幕,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代表队展开角逐,昆山学子斩获2项国家级最高奖,荣获“创新之星”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赛前,经过县、市赛和省赛层层选拔,最终全省决出4支队伍参与全国交流活动。来自昆山市淀山湖中心小学校的徐弘毅和来自昆山开发区青阳港学校的吴悠一路过关斩将,并在现场技能测试和答辩两个环节发挥出色,最终勇夺国家级最高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弘毅以身边同学的故事及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自主创意和编剧,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当诱惑成为“网”事》导演、拍摄及剪辑等多项主创工作,运用声画语言表现形式,制作视频“当诱惑成为‘网’事”,以警醒迷失网络世界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悠则利用自身绘画功底优势,依托Procreate等绘画工具,全方位、多角度地利用图层叠加技术功能,巧妙融入顾炎武、昆曲、周庄等昆山标识性人文元素,渲染整体中国水墨画色彩的氛围,以电脑绘画作品《清舟余声》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最终赢得评委青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由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是全国性科技赛事领域级别最高、竞争最激烈、影响力最广泛的活动之一。本届实践活动以“实践、探索、创新”为主题,共设数字创作、计算思维和科创实践三大类,在学生创造、分享过程中锻炼其实践能力,培养探索精神,激发创新热情,全方位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在2023年“领航杯”江苏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赛公示名单中,昆山学子同样收获颇丰,共斩获18个一等奖。

近年来,昆山市教育局以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大赛和苏州市人工智能实验学校创建为抓手,以昆山市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心组为引领,立足昆山市中小学生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实现中小学生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并对全市中小学校人智能课程教育实施进行区域顶层设计,着力推行“普及+倍优+竞赛提升”的人工智能课程教育。同时,利用社团和课后延时活动进行人工智能教育培优,通过各级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大赛实现人工智能教育提升。

昆山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探索信息科技与跨学科融合的应用创新,积极推动学生多主体参与、多渠道实践、多样化探索,不断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科创能力,以更新颖、更鲜活、更具时代感的,途径与方式促进鹿城少年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