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人类成功登月6次,共12人踏上月球表面,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但是大家肯定听过一句很经典的话:“这只是我一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这是1969年7月21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表面这一历史时刻时,曾道出的一句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时隔50多年美国再没有登上月球,不禁让人怀疑美国的首次登月是真的吗?不论美国的登月是否是真实的,我们中国航天人的登月梦一定会实现,中国人的脚印必将留在月球上。

那么我国什么时候可以登上月球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2030年之前,中国人的脚印肯定会踏在月球上去,这没问题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总师张海联称,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科学探索,其后将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试验站,开展系统、连续的月球探测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总的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登月的决心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将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实现我国首次成功登月,逐梦月球。那么目前我国正在为登月做了哪些准备呢?

我国航天员登月初步计划方案是:

第一步,“送”:采用两枚运载火箭分别将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送至地月转移轨道,飞船和着陆器在环月轨道交会对接,航天员从飞船进入月面着陆器。

第二步,“落”:月面着陆器下降着陆于月面预定区域,航天员登陆月球开展科学考察与样品采集。

第三步,“返”:航天员完成任务后,乘坐着陆器上升至环月轨道与飞船交会对接,携带采集的月球样品乘坐飞船返回地球,完成登月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月初步方案设计完毕后,我国科研人员也在登月计划的关键领域(新一代载人火箭发动机试车、载人月面着陆器发动机与舱壁攻关、定点落月技术、月面极端环境生存研究、月球重力条件模拟实验等方面)不断突破,其中登月的成功肯定少不了火箭和食品。一起来看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载人登月火箭:新一代载人火箭长征十号,起飞质量约2187吨,起飞推力约2678吨。航天六院研制的载人登月主发动机采用先进的液氧煤油作为燃料,是由现役长征五号等新一代运载火箭使用的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更新迭代而来的,推力可达130吨级,将用于我国载人登月的长征十号运载火箭的芯一级和助推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动机更新迭代推力提升了,不仅如此这次的长征十号的发动机还运用了区别于我国长五、长六、长七等发动机“泵前摆”技术的“泵后摆”技术,“泵前摆”在5米间径内只能放下4台发动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泵后摆”可以让发动机结构更加紧凑,减少发动机摆动过程中所占用的空间,让火箭可以安更多的发动机,使火箭运载能力更强,这样一来登月的运载力要求就可以达到了。下半年,长征十号发动机将进行高空模拟试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月的运载火箭研究不断有新进展,只有登月工具是不够的,保障航天员登月的正常生活也是十分重要的。

月球没有大气保护,航天员登月后可能会面临宇宙射线、微流星体撞击等威胁,而月球上的洞穴可以帮助航天员抵御这些威胁,那么登月航天员就需要在月球坑洞内生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空方便餐(航天员能量餐):月球表面的环境低重力(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1/6左右),在月球上引力会减弱和消失,人类失去了引力的保护,会引起很多不好的身体反应(面部浮肿、下肢发生肌肉萎缩状况、骨骼强度减弱等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航天员能量餐是经过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研发,为航天员专门研制了航天员能量餐这样一种高能压缩应急食品。航天员能量餐虽不是日常食物,但也需要航天员隔三差五食用,尤其是航天员经过火箭的加速升空,受到超重力影响,会消耗大量的能量,需要补充能量支撑接下来的登月工作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航天员能量餐有着快速吸收,能量持久,抗疲劳,安全健康,营养均衡等五大特点。太空能量餐真正做到无添加防腐剂、无反式脂肪酸、无添加代可可脂,在生产时精选了16种营养成分,能够为身体补充能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努力吧,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五星红旗一定会飘扬在月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