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共和国的功臣。一个时代的劳动模范更彰显了那个时代的精神追求和文明底色。在这炎炎夏日,新天地家园北社区团支部、关工委联合东中市小学的少先队员们,走访了新北社区市劳模蔡锦松爷爷和汇翠社区书记苏志高,邀请他们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让少先队员们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学习劳模精神,感受时代变迁。

蔡锦松爷爷,1941年出生,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的老人家,虽然已白发苍苍,但讲起当年的故事仍精神矍铄。他是苏州华盛造纸厂的一名优秀技师和锅炉工,关于94年至96年都被评为市劳模的荣誉,蔡爷爷自始至终都只有一句话,“我们那时候都是拼命干出来的”。诚然,16岁开始工作,从每月倒贴学费,到每月5元工资,再到每月14元工资,但其中大半还要贴补家里老人生活。这45年间兢兢业业的艰苦劳作,是钻研于技术的执着,是不畏贫苦清正廉洁心无旁骛一心扎根于岗位的韧性,是甘为社会“螺丝钉”的坚守和奉献。谈起过去的时光,蔡爷爷的眼里闪烁着熠熠光芒,他小心翼翼的捧出珍藏的各种荣誉证书和徽章。透过这些陈旧泛黄却一尘不染的奖状,大家仿佛都看到了那个年轻沉稳,认真负责的造纸工人辉煌的过去。从堆草、砍草、蒸熟、过滤,再到漂白、浆洗、压制、抛光······每一个步骤蔡爷爷都如数家珍,细细道来,小朋友们都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每天随处可见的纸张竟是这样的来之不易。而在没有大机器,全靠人工操作的当时,这其中的困难和危险可见一斑,只身钻入刚高温运作完的锅炉烟囱通道里维修,抛光机只能用手递纸,因此被轧掉手指的工人更是不计其数。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许许多多和蔡爷爷一样的工人们用青春和热血投入生产建设,几十年如一日,躬耕于白纸方寸毫厘之间,为的是让人人都能用上纸张,让文化的传播有枝可依。他们用实际经历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螺丝钉般的执着,什么叫“一颗心、一股劲、一团火”的工匠精神。

另一位劳模苏志高,是苏锦街道汇翠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身为80后,他用年轻人的思维坚持多方共治,创建了“七彩邻里汇”党建服务品牌,总结提炼了“1241”工作法;日常工作中,他始终把社区居民的冷暖疾苦看在眼里、装在心中、抓在手上,积极化解群众燃眉事,破解群众挠头事,解决群众烦心事,携手广大社区群众,打造平安和谐社区。他积极发挥“铁脚板和〞5+2” 精神,大力提升小区环境面貌,解决社区常年遗留的老大难问题,总结形成老旧小区治理之“汇翠经验”。他坚持把中青年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渗透到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在他的带领下,汇翠社区先后被评为“姑苏区学习型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姑苏区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等荣誉。

在各个历史时期,广大劳模们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制造技术,忘我的拼搏精神,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而今,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精神文明的建设显得愈发重要,这次和两代劳模的交流也为少先队员们好好地补充了一次精神之钙。身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更要传承劳模精神,向清廉标杆看齐,从小培养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争创一流的精神。让我们一起怀揣初心梦想、抱以感恩之心、奋斗之姿,汲取榜样力量,争做新时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