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苏州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以来,太湖水质持续改善,苏州地区太湖水质平均为Ⅲ类。2023年度太湖安全度夏应急防控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截至6月底,太湖苏州区未监测到蓝藻水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晨曦太湖

在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东吴村的北港自然村,记者看到每家每户屋后都有几个管子接纳生活污水,随后接入村后的污水收集池。在村广场旁,还有一个人工湿地,池塘内种满了水芹菜、美人蕉,池塘里是经过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但现场除了感受到环境优美,没有任何异味。这就是北港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系统将德国成熟的生态湿地技术本地化,使污水有效处理后排入达标排入湿地,让56户、222人受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港自然村湿地

作为临近生态敏感区太湖最近的行政村,东吴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尤为关键。2016年,苏州市吴中区投资150万元启动北港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将农户的生活污水全部纳管收集,打造的人工湿地大幅提升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吴中区河道管理所副所长戴广平介绍,截至2022年,东吴村11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已实现全覆盖,常住人口3000余人的生活污水均得到有效治理,生活污水实现“全收集、全治理”。东吴村实现污水处理与景观建设完美结合的同时,充分还原生态江南水乡记忆,点缀“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既改善当地水生态环境,还为居民提供休闲场所和生态环境、廉政宣传等教育基地,“太湖亲水小村”品牌也为村子带来了不少经济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吴村生态美景

苏州拥有太湖约三分之二的岸线、四分之三的水面、五分之四的岛屿,保护太湖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近年来,苏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以“五个坚持”全面推进太湖流域综合治理。着力巩固源头治理成效,完成排污口排查整治2653个、涉磷企业规范化整治4790家,超额完成省定任务。推进重点工业企业整治提升,痛下决心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3427家,腾挪土地1.3万亩;劝退高污染、高耗能建设项目10个,关停化工企业24家,太湖一级保护区化工生产企业全部“清零”。开展“生态岛”试验区建设,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一期项目案例成功入选全国水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典型案例。累计投资40.7亿元,年度8大类63项治太项目全部完成建设目标。新增工业废水处理能力3.5万吨/天,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24.65万吨/日,新建市政污水主管网161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湖边美丽乡村

当前,太湖治理仍处在爬坡过坎、负重前行的关键阶段。为实现国家对太湖治理的新定位、新要求,苏州将更大力度、更精准推进新一轮太湖治理重点工作和今年重点任务,全面完成2742个排污口整治和7220家涉磷企业规范化整治,有效削减入湖污染负荷;扎实推进8大类78项年度治太重点工程项目,深入开展太湖沿线圩区退圩还湖生态修复工程;加快东太湖水草生境构建,巩固金墅港、渔洋山水源地“水下森林”修复成效,推进阳澄湖、澄湖水生植被修复。同时,开展漕湖、鹅真荡等湖荡生态缓冲区建设,打造望虞河清水绿廊,高水平实现“两保两提”,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