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机从机位推出准备滑行进入跑道,身穿制服和反光背心的2名地面工作人员向旅客挥手告别。此前,这一幕上了热搜,网友直呼“被可爱到了”,并亲切地称其为“飞机拜拜员”。事实上,“飞机拜拜员”的真实身份是机务,也叫飞机维修工程师。夏天烈日当头,正值暑运高峰,记者探访了这群高温下坚守的“飞机拜拜员”,看看他们如何为航班的正常运行和旅客的平安出行保驾护航。

“拜拜”手势含义丰富

上午10点50分,户外烈日灼灼,一架从无锡飞往营口的航班即将起飞。在苏南硕放机场停机坪上,机务人员吴星宇和苗晟已到停机位,他们熟练地给飞机拔去转弯销。完成这一操作后,苗晟比划了一个飞行员滑出手势,吴星宇双手高举一条红色飘带,告知飞行员转弯销已拔出,可以安全滑行。当飞机滑出停机位进入跑道,两人并排站齐,动作整齐划一挥手致意,向准备滑行的飞机说“拜拜”,很快,飞机在跑道上开始滑行并顺利起飞。

吴星宇是一名“机务新兵”,去年大学毕业后加入苏南硕放机场,工作刚满一年。苗晟则是一名“老机务”,工作已有15年,勤务、维修、放行样样通。这对“新老搭档”马不停蹄地穿梭在不同的机位,进行例行检查和接送飞机。“由于飞机在进港过程中噪音较大,机务人员佩戴有耳塞,无法通过语音沟通,手势就成了信息传递的方法。”吴星宇说,加上机身庞大,处在驾驶室内的飞行员无法观测到地面情况,需要看机务人员的手势来判断行驶状态。

“拜拜”手势除了表示再见,也代表机务人员向机长示意——飞机状态安全、附近没有障碍物可以滑出起飞。同样,飞机进港时也有很多专用手势。“飞机即将靠停机位的时候,我们挥舞手中的指示棒,如举哑铃一般的手势就是在指挥飞机前进。”吴星宇一边比划一边说。当飞机停至指定位置后,他们做出“抹脖子”的动作,代表飞机可以关闭发动机。

“蒸笼”里为飞机把脉

送走飞往营口的航班没多久,一架从长沙飞往无锡的航班即将进港,来不及休息,苗晟又赶往19号机位。中午是停机坪上最热的时候,地表气温超过了50℃,他们围绕着机位一边走一边检查,不到2分钟已满头大汗。

刚刚落地的飞机,有一股强大的热流,与地面高温形成一个“高温蒸笼”。飞机停稳后,苗晟开始对飞机进行细致的绕机“体检”。他的工作绝不是挥手告别那么简单,不仅需要精通飞机的各个系统和工作原理,能排故障会维修,还要在特定时段对飞机执行检查维护。大多数时候,他的工作都是在飞机还“喷着”滚滚热浪的时候展开。“发动机这个区域是我们平时工作中感觉最难熬的一个地方。”苗晟说。

记者跟随苗晟绕机检查,一下就感受到了“热浪”的威力。停机坪是光秃秃的水泥地,周围没有任何遮盖物,加上刚落地的飞机发出的阵阵热气,温度直线升高,仿佛置身“火炉”之中。在空调排气口、飞机尾喷口处,因为有热气排出,如果在这些地方待上一会儿就会有明显的灼痛感。脚踩滚烫的停机坪,头顶炙热的烈日,一个人平均一天要保障十几个航班、走上几万步,就是机务人员夏天的日常。

守护机场的幕后英雄

在乘客看起来十分可爱地挥手,对于机务维修人员而言,则是无数次的仔细检查,他们是守护机场的幕后英雄。“我们的工作包括地面日常检查、放行飞机、观察障碍物、飞机附近有无危险等内容。”苗晟说,飞机是否有鸟击裂缝、有无渗漏液体,发动机启动有无风险等也都是他们的任务,工作必须十分严谨。

通常,25分钟的例行检查是飞机起飞前的最后一关,每次绕机检查项目就有100多项,每检查完一项,苗晟都要在工作单上仔细确认并签字。有一次,苗晟在飞机即将起飞时发现,发动机下方有火星冒出并发出异响。“当时推测可能是小石子掉进涡轮,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发动机叶片打坏。”苗晟第一时间告诉机组情况,并让机长停止发动机,紧接着,飞机进入检查和维修环节。虽然这趟航班延误了4小时,但及时发现了隐患,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7月以来,苏南硕放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60万人次,高峰日超3万人次。截至目前,苏南硕放机场已累计开通北京、深圳、广州等国内客运航线62条,恢复芽庄、大阪、首尔、香港、澳门5条国际(地区)客运航线,日均客运航班213架次。暑运期间,中午时段是机场航班进出港的高峰时期,机务人员的工作时间要跟着航班走,忙碌起来常常顾不上吃饭。“虽然一直在户外奔波很辛苦,但能保障飞机上乘客的安全,付出再多也觉得值了。”吴星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