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从业者或许都应知道:今年5月23日,日本政府就已宣布出台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管制措施。

早在年初,美国、荷兰、日本三国达成协议,对中国芯片制造施加新的设备出口管制。

6月30日,荷兰政府发布了关于先进半导体设备的出口管制新条例;针对条例中列明的相关先进半导体设备,出口商需要申请许可证,并获得许可后才能出口,该法规将于 2023 年 9 月 1 日生效。

然而就在近期:日本限制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的新规正式生效,日本政府7月23日将尖端半导体制造装置等23种产品列入出口管制对象。

这等于在事实上与2022年10月加强对中国出口管制的美国统一了步调,中国将很难进口尖端半导体制造所需要的清洗、曝光、检测装置等,中方的反对将不可避免。

图片来自:日经中文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日经中文网

目前,从日本出口管制对象产品时,除了友邦美国及台湾等42个国家和地区以外,其他国家均需要单独获得日本经济产业相的许可。

因此,日本生效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法案,正是其配合美国所谓的“经济脱钩”战略的一部分,具有浓厚的冷战色彩,与现有中日经贸格局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虽有日本政府官员曾出面试图撇清此举与美国的关联,声称是为了阻止先进技术被用于军事目的。

背水一战,这场激烈的半导体战争,我国又将如何摆脱被动受制?

中国作为全球半导体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拥有庞大的制造能力和供应链网络

失去中国市场将削弱日本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导致市场份额减少,竞争力下降。

其中,中国市场还提供了大量的需求和机会,对日本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在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上,日本企业占据约30%的全球市场份额,拥有非常大的竞争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中国是日本半导体设备主要的出口对象国,占其出口比重接近40%。

据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的统计显示,日本2021年向中国大陆出口的制造设备约120亿美元,出口额占出口到全世界的设备的近四成,在所有地区中最高,也是美国对华设备出口的近两倍;日本企业来自中国大陆的营收占企业全部营收占比达20%至30%。

继日本宣布新规管制后,紧接着,在7月25日:欧盟理事会批准了旨在加强欧洲半导体生态系统的法规,即《芯片法案》;欧盟将对芯片补贴超过430亿欧元,本次欧盟的举动,更是让半导体行业“如坐针毡”....

欧盟理事会认为,随着芯片法案的实施,欧洲将在世界半导体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公众已经可以看到法案下的行动:新的生产厂,新的投资,新的研究项目。从长远来看,这也将有助于振兴欧洲的工业,减少欧洲对其他国家的依赖。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大陆上世纪90年代占据全球芯片市场份额的44%,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首屈一指;但在2005年前后,为寻求投资机会和降低劳动力成本,欧洲半导体制造商开始将其供应链转移到东亚,市场份额逐步缩小。

综上所述,中国半导体行业正面临着“芯片荒”的严峻考验,受到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制裁和打压。

但同时,也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我国政府、资本、企业组织等对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视和支持,中国芯片产业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由于篇幅受限,本次中日半导体就先介绍这么多......

想了解更多半导体行业动态,请您持续关注我们。

奇普乐将在每周,不定时更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的最后,借由《论语·卫灵公》里的一句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愿每一位半导体从业者可以——

精进不休、悬梁刺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