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军首次实施了军衔制,共有64.4万名军人参与了授衔,最后的结果总体上是圆满的,像李云龙那样嫌自己军衔低了的人也有,但毕竟是少数。只是有一个群体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那就是女军人群体。李云龙只是觉得自己军衔低了,而这些女军人根本就失去了授衔的资格,她们当中还有人原来曾是李云龙的上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次的授衔是我军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其结果总体上是让人满意的。授衔后共产生了1048位将帅、32000名校级军官,498000名尉级军官

但在这么多军官中,女性军官只有4665人,只占授衔总人数的0.8%,这个比例是非常低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只不过是因为苏联顾问的一句话而已。

1952年,我军启动授衔的准备工作,当时苏联顾问卡苏林说,按照苏军的标准,妇女不应该大量留在部队,留下来的人也应该和男军人一样,能随时调动,否则不予授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刚刚结束时,苏军中的女军人数量达到498000人,其中女军官的数量达到了70890人。然而到了1952年时,苏军中的女军官数量就只剩下20人了,军衔最高的也只是中校,这是苏联的观念和体制造成的。

当时我军有11万名女军人,卡苏林要求只保留一万人,其他10万人全部复员转业。这对于女军人们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她们当中的许多人,从红军时代就一直在军队中工作,有的还长期担任领导职务。

比如张琴秋。她本是富贵人家的千金小姐,却毅然与家庭决裂,参加了红军,后来成为四方面军的政治部主任。陈赓大将、徐海东大将、许世友上将、洪学智上将都是她的下级,她如果授衔,一个中将是少不了的,运气好的话,没准能授予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