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真实史料编写,约5000字。

这是一个关于智慧与勇气的故事。主要讲述犹太人在极端困境中的挣扎与奋斗,回到“应许之地”,重新建国,兑现了上帝给他们的承诺。

人不自助天不助,唯自强不息者最值得尊重。

与诸位同勉。

【一】断舍离

让我们先把镜头转向公元130年,就在这一年,犹太人遭遇了灭顶之灾,罗马皇帝哈德良把犹太人从故土彻底赶走了。

不但如此,罗马人还把耶路撒冷城里的犹太建筑全部夷平。

这简直就是斩草除根。

在随后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犹太人一直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始终融入不到欧洲各个国家的主流社会。

原因出在宗教上:犹太人信仰犹太教,而犹太教,与欧洲的基督信仰是格格不入的,尽管他们信奉的都是同一个神。

犹太教压根不承认耶稣是上帝的儿子,所以犹太的希律王和罗马帝国联合处死了耶稣,把他钉在十字架上。就连《最后的晚餐》里出卖耶稣的叛徒也是犹太人,这些都是基督徒心里永久的恨。

尽管犹太人流落到了欧洲,也知道改信基督就能活的更滋润些,可人家在信仰这件事上就是不妥协。“轴”的厉害,用山西话说就是有点“死脑筋”。

大多数人是无法理解这种执拗的。

只有犹太人心里清楚,要想让犹太民族不灭亡,犹太教信仰是最后的系带。

没办法,祖先生活的巴勒斯坦实在不是个好地方,虽然土地肥沃,靠着大海,到处流着奶和蜜。可这个地方恰好处在一个交通枢纽,乃兵家必争之地。巴比伦人,埃及人,罗马人,来来回回都要路过这里,要不是犹太教信仰维系着族群的团结,早就被这些路过的粗人灭族了。

所以,犹太信仰起初也是生存的需要,但后来刻在每一个犹太人的骨子里,头可破,血也可以流尽,但信仰不能丢。

丢了信仰,那就不是犹太人了。

何况,犹太教的《圣经》里写道:主耶和华说,我必亲自寻找我的羊,将他们寻见。……我必从万民中领出他们,从各国内聚集他们,引导他们归回故土(《以西结书》34:11-13)。

犹太人于是就有了执念,不管受多大的苦,遭多大的罪,信仰不能丢,因为上帝答应他们将来要回归故土。
欧洲人不让犹太人从事农业和技术工作,好,犹太人忍了,那咱就干律师和医生。

后来连律师和医生也不让干了,好,犹太人也忍了,那咱就搞当时谁也看不起的金融业。

搞金融业赚了点钱,可债主们又打起了歪主意。1275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为了赖账,宣布彻底把犹太人驱逐出英格兰。

还有比爱德华一世更混球的。1492年,西班牙女王伊丽莎白和丈夫费迪南亲王闲着没事干,然后以屠杀驱赶犹太人为乐。

根本就没法活啊,但也得忍。

只要一息尚存,回到上帝答应的“应许之地”巴勒斯坦,有了自己的家园,就再也不会受这样的奇耻大辱了。

这是支持他们历经各种苦难的精神支柱。

1896年,奥匈帝国犹太裔记者西奥多·赫茨尔发起锡安主义运动 (又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正式号召全世界犹太人回归故土。
一年后,在瑞士巴塞尔,他召集了第一届“世界锡安主义大会”,大会决议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

以色列人苦熬了将近2000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犹太富豪们纷纷解囊相助,就连犹太平民也尽力捐赠,大家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一定要回归故土,在外流浪了2000年,屈辱的泪水都够湮没耶路撒冷了。

“犹太国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等相应机构成立,负责帮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不少犹太人陆陆续续返回巴勒斯坦定居。

到了1917年,英国忽然占领了巴勒斯坦。

英国佬擅长算账,从不做亏本的买卖。他们看到犹太人巨有钱,犹太复国主义又闹得挺凶。盘算了一下,还得支持犹太人,毕竟一战太花钱了,能去犹太人那里报销点军费也不错。

为了让犹太人放心,英国外长贝尔福发表了《贝尔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国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

话说的挺圆满。于是在一战过后,犹太人再次掀起了回归的浪潮。英国将托管地划分为两部分:东部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为犹太居民区。国联还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民族之家”。

【二】哭墙不哭

事情看起来一切顺遂。但这只是表象。到了1929年,潜藏的暗火终于燃烧起来了。

我们把镜头转向1929年8月22日深夜。

那是个安静温暖的秋夜。但一辆墨绿色的大卡车却满怀心事驰进了希伯伦犹太区,在一栋豪华别墅前停了下来,十二名犹太青年男女,手提大大小小的箱子,急促的敲开房门,在仆人的引导下走进了客厅。

这家豪华别墅的男主人是希伯伦犹太社区的领袖人物——斯洛宁

希伯伦犹太社区并不是移民社区,它属于罕有的巴勒斯坦本土犹太社区。除了十字军时代和奥斯曼帝国征服之初的短暂时期外,一直在此地生生不息。

斯洛宁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不但是本地盎格鲁—巴勒斯坦银行的董事长,也是希伯伦市政会的唯一一名犹太成员。天天跟阿拉伯贵族称兄道弟,关系极为融洽。

他还经常给前来贷款的阿拉伯人提供方便。所以在阿拉伯普通人中也倍受尊崇。

这是个情商和智商都很高的人。

十二个年轻人在深夜急匆匆赶来找他,又是所为何事呢?

这还得从一堵墙说起——西墙。不过,犹太人喜欢称它为哭墙。

犹太自从被驱逐出故土,就心心念之。教徒无论住在世界何处,一生至少有一次要来西墙朝圣。他们历尽旅途艰辛,看看祖先的遗迹,想想今天的悲催处境,都不免泪流不止,“哭墙”的称呼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西墙是犹太教最神圣的地方。

奥斯曼土耳其统治时代,西墙只留给犹太人一个狭窄的过道,供他们朝拜。

碰到一些特别的日子,比如赎罪日,犹太人还可以在这里放些椅子,并在那个狭窄的过道里挂一块白布隔开男女。因为这一天是犹太人的至圣日,整天不吃饭,祈祷时间又很长。

虽然土耳其人的这些规定挺苛刻,但总算给犹太人留下了祈祷的窗口。

到了1928年的赎罪日,阿拉伯人却突然跑到英国殖民当局那里告状,说犹太人违法在西墙边放椅子挂白布。

英国人也有点偏听偏信,出动警察去清场,犹太人当然不服气,于是双方撕打起来,警察仗着人多,打伤了在至圣日祈祷的犹太人,抢走了他们的椅子,撕毁了那块白布。

英国警察的做法很不明智,只要牵扯到宗教问题,一定要慎之又慎才行,否则一定会引起大麻烦。

果然,阿拉伯人见英国警察向着自己。胆儿一下就肥了。

有些人开始从圣殿山清真寺向在西墙祈祷的犹太人扔石头瓦块。

直到1929年8月16日,有个长胡子阿訇在圣殿山做了一场极具煽动性的布道,在场的穆斯林群情激动,于是高呼着口号:“穆罕默德的教义是用刀剑传播的”,像狼群一样赶到西墙边,焚毁了犹太人的《圣经》、祈祷书和塞在西墙缝隙里的祷告字条。疯狂殴打正在祈祷的犹太人。还将几名犹太男青年用乱刀捅死。

耶路撒冷情势骤然危急起来。

根据多方收集的信息,犹太复国主义领导层判断几天内会出现大范围的冲突,这次的暴乱是当地阿拉伯人有预谋有组织的行为。

于是他们向英国托管当局发出紧急警报。考虑到希伯伦地区英国军警力量薄弱、犹太社区毫无戒备,所以才派遣了这个武装小分队携带武器入住,防卫本地犹太人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百年前的耶路撒冷】

等来人把这些内容讲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斯洛宁不但对这些深夜来客毫不感激,而且非常愤怒。

斯洛宁当然知道耶路撒冷形势紧张,但他觉得自己是土生犹太人,在这里生活了几百上千年,早就和当地的阿拉伯人相处的不分彼此,哪怕爆发冲突,也不会波及希伯伦这个八百多人的犹太社区。

再说了,自己早已同熟识的本地阿拉伯贵族通了气,得到了决不侵犯希伯伦犹太社区的保证。难道这还不够吗?

斯洛宁觉得这些带着武器来的犹太青年,不但没啥用处,没准会引起阿拉伯人的猜疑和摩擦。

好说歹说,斯洛宁就是不同意他们留在这里。最后居然急了眼,喊来几个阿拉伯警察驱赶这些年轻人。

第二天早上,睡眼朦胧的斯洛宁到餐厅用餐,却又发现还有两个小伙子蹲在这里没走。原来这两个人是小队的头领,不放心犹太同胞的安全,偷偷跑了回来。

斯洛宁这次真的火大了,直接开始骂娘。他坚持要这两名哈加纳战士滚蛋,两名战士无计可施,只好离开希伯伦,追赶他们的小队去了。

但令斯洛宁意想不到的是,真正的灾难正在逼近,而挥起凶器的人,正是平日里那些称兄道弟的阿拉伯朋友。

1929年8月23日中午,一条可怕的谣言在阿拉伯人中间流传开来:耶路撒冷的犹太人袭击了阿拉伯人,已经有几千阿拉伯人被杀死,圣殿山的清真寺遭到异教徒们的亵渎和破坏。

虽然当地的英国托管政府作了辟谣,但在这个时候,阿拉伯人急需谣言作为养料,辟不辟谁也不在乎,大家缺的不过是一个暴乱的理由。

到了下午,阿拉伯人累积的情绪到了临界点,是开始爆发的时候了。

巴勒斯坦是我们的地盘,非得把你们这些犹太人赶尽杀绝才行。在这一刻,只有异教徒,没有兄弟,别和我讲交情,老子们六亲不认。

男人们提着斧头和木棍,身后还跟着满眼仇恨的女人和孩子们,他们遇到犹太人就往死里打。下午五点,这伙人围攻了犹太社区的会堂,他们把会堂里唯一一名犹太学生揪出来,乱刀捅死。

一旦仇恨主导了群体情绪,丧心病狂就是必然的。

斯洛宁此时才感觉情况不对,空气里似乎都是血腥的味道。

他去找那些阿拉伯贵族朋友,结果那些人全躲起来了,一个也找不到。他只好冒险去找警察局长卡费拉塔,谁知在半路上被一群阿拉伯熊孩子用飞石打的头破血流。只好屁滚尿流的逃回家。

第二天,也就是1929年8月24日,真正的大屠杀开始了。

这一天,希伯伦的阿拉伯人彻底放飞自我了,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老人或者小孩,手持各种凶器,

更奇葩的是,希伯伦的几十名阿拉伯警察被警察局长卡费拉塔派出去维持秩序,但这些人转眼就参加了屠杀的队伍,生怕双手沾不了鲜血。

在犹太区的面包店,老板诺亚被他的员工——阿拉伯男孩以约折磨了一个多小时,诺亚每惨叫一声,以约就用锤子砸他一下。砸到最后,诺亚几乎成了一张肉饼。而这个叫以约的男孩,平日里连只鸡都不敢杀,以腼腆胆小闻名。外号“小姑娘”。

疯了,全他妈疯了。

犹太男人被刀砍斧剁,女人被强奸,儿童被焚烧。这伙人越杀越兴奋,甚至只把犹太人的四肢剁掉,看着他们在血泊里哀嚎,以此为乐。

希伯伦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人间地狱。

后来,警察局长卡费拉塔在1929年11月7日接受调查委员会审查的时候,写下了如下证词:

“我听到一个房间里有惨叫声,于是沿着一条通道走了上去。一个阿拉伯人正用一把剑割一个男童的头。这个男孩軟绵绵的躺在地上,应该已经死了。

看见我穿着警服走过来,这家伙居然疯了一样朝我砍来,我立即开枪了,子弹打在了他的肚皮上。

等我返回街上,居然看到我曾经的手下,一个名叫谢里夫的警察正在用刀刺一个犹太妇女,那个女人的惨叫声响彻天际。我于是毫不犹豫又开了一枪。”

斯洛宁终究还是没能躲过这一劫。

有几十名犹太人躲在了他家里,这些人希望斯洛宁这颗大树能够保护自己,没想到斯洛宁连自己也保护不了。暴徒们威逼斯洛宁交出所有的犹太人,斯洛宁凛然拒绝了,随后暴徒们杀了他们夫妻和一个四岁的儿子。

总算死的有骨气,可惜很多事不能假如,假如在前天的深夜,他没有拒绝那帮好心的年轻人,也就不会用生命为此埋单了。

这场暴行持续了将近五个小时,直到英国警察援军赶到才终止,一共有133名犹太人死于非命,受伤者更是无法统计。幸存的犹太人,多半是因为逃到了希伯伦警察局才躲过一劫。

幸存的犹太人后来迁往了别处,他们在本地的产业全被阿拉伯人鸠占鹊巢。

这场暴乱不过是拉开了犹太人受难的序幕,还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暴行等着他们。可怜的犹太人,花自己的钱,买了故国的土地,却还要遭受如此磨难。

每个犹太人的心都在滴血。

谁让咱人单力薄呢?可这片应许之地是绝对不能丢的。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他们遭受了数不清的非难,不就是为了今天这一刻吗?肯定不会退缩。

面对持续不断的冲突,英国人也头痛不已。为了减少冲突,在1939年,他们又搞出个骚政策:限制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至75000人,并且限制犹太人购买土地。

这真是个头痛剁脚的鬼东西。

犹太人指责英国人违反了《贝尔福宣言》,这不就是忘恩负义嘛,一战的时候,我们给你们报销了不少军火费,难道都忘记了?

阿拉伯人也骂英国人,他们的想法是该把所有犹太人逐出巴勒斯坦。

但英国人忙着打二战,根本顾不上这茬。

二战结束之后,犹太人在欧洲的悲惨遭遇被所有人看在眼里,复国运动再一次开启。

英国人知道,如果犹太人持续迁入,阿以冲突一定会加剧。

这一次,英国的政策依然延续了从前的奇葩思路:犹太人可以进来,但不能持有武器。一旦犹太人被发现持有武器,就会被送进监狱,有时甚至被判死刑。

可犹太人心里有数,英国人过不了几年肯定会走,他们早就想甩下这个烫手山芋了。到时候,阿拉伯人肯定会在第一时间杀气腾腾冲过来。

可如今这个鬼政策真是要命,哈加纳(后来发展为以色列国防军)急需弹药和武器,但这些物资将从何而来?

如果没有武器弹药,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必消亡。建国理想将再一次破灭。

犹太人当然不会束手就毙,他们的奋斗,将从1945年的一个潮湿的山洞开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