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上午,济宁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乡村振兴看济宁”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4场)——全市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成效。
多措并举集聚人才 推动乡村人才扩容提质
紧扣乡村振兴需求,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多渠道、多举措吸引各类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一是持续实施“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在全省首家开展“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试点,精选产业合作项目,广泛招募企业家、创业者、专家学者、技术能手、非遗传承人等各类人才,以创办企业、资金投入、技术入股等方式,到乡村创新创业。目前,已招募合伙人618名,落地项目508个,吸纳就业3.3万人。二是持续举办基层招才引智活动。面向基层实施“选调生招录计划”“优才计划”“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计划”“人才回引计划”“三支一扶招募计划”等,定向开展“名校直通车”“直播带岗”“人才夜市”等引才活动,聚焦基层一线举办引才活动300余场,引进乡村振兴领域优秀青年人才2.7万人。三是持续实施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制度。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对接乡村产业难题,组建产业服务团,累计选派800多名科技特派员到乡村开展科技服务1.1万余次。四是持续拓宽校地合作领域。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乡村振兴工作站”,累计接收240余名清华师生来济实践,济宁基地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五星级基地”。
分类施策培育人才 提升乡村人才专业能力
坚持外引与内培相结合,持续强化本土人才培育,打造一支扎根乡村的乡土人才队伍。一是培育乡村专业技术人才。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组织开展乡村振兴领域高级研修项目,累计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员2.2万人。探索组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分行业、分领域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205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3.2万人次。二是培育创新创业带头人。连续3年组织实施“耕耘者振兴计划”,累计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骨干辅导员160人,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4099人。实施女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提升致富带富能力,累计培训20.2万人次。三是培育高素质农民。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遴选一批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地,因地制宜设置培训课程,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8万人次,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稳定在24.3万人以上。四是培育农村富余劳动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点菜单式”改革,打造“一县一特色”技能培训品牌矩阵,开展柳编、大蒜深加工等特色培训和建筑业、托育行业急需紧缺培训,年均开展技能培训8万人左右。
创新举措服务人才 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生态
聚力打造人才发展“微生态”,为乡村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基层、振兴乡村。一是创新人才服务机制。组建乡村振兴人才服务专班,通过支部联建、结对帮扶、跟踪服务等方式,帮助乡村人才解决困难问题,累计为服务基层的1193名专家人才发放了“人才卡”、配备了“一对一”服务专员,提供绿色通道服务5960余次。二是强化金融助才力度。大力开发乡村好青年贷、返乡创业担保贷等信贷产品,拓宽“人才贷”支持范围,向符合条件的农村高层次人才发放无抵押、无担保贷款,目前涉农贷款余额超过2917.7亿元,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5.7亿元、为2945名好青年授信12.75亿元。三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成立全省首家人力资源发展集团,面向基层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兴乡村”专项行动,构建县乡村三级人力资源服务网络,全市农村劳动力就业总量达到178.7万人。
健全机制激励人才 激发乡村人才创业活力
深刻把握人才发展规律,健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让人才在基层发展有待遇、有荣誉、有机遇。一是拓展人才晋升机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全面推广“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直评直聘”职称制度,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8485人获评高级职称,9776人享受“直评直聘”,累计评定“田秀才”“土专家”342人。二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实施圣地拔尖人才项目,定期选拔乡村振兴等领域拔尖人才、返乡创业优秀人才,给予奖励补贴,12名乡村振兴优秀人才入选“济宁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拔尖人才”。三是优化人才选培机制。加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选拔力度,培养“齐鲁乡村之星”154人、“济宁市乡村之星”106人、“农技标兵”200人。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选树好青年1.6万余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