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露真容,戴着口罩和墨镜;

面对质疑,拿不出任何证件;

不顾民意,强硬推进执法;

现场混乱,居民群起而愤怒!

这就是最近河南洛阳市龙城嘉园小区的一起事件,一场毫无准备的电动车执法行动,使得城管执法人员这个群体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扭曲。

混乱的执法现场,愤怒的居民,以及网络上的激烈争议,都为这起事件描绘出一幅鲜明的社会现实画卷。这个事情的起因是如何?又为何引发如此的混乱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件经过:执法如盗贼,无证便行动

7月15日上午10点左右,一群穿着制服的城管执法人员闯进了龙城嘉园小区,他们带着拖车,对小区内的电动车进行了大规模的收缴。然而,这些城管执法人员并未出示任何执法证件,他们甚至戴着口罩和墨镜,不愿露出真面目。

小区的业主们不明就里,对这样的行为感到困惑和愤怒。"你们凭什么可以进入我们的小区进行拖车行为?你们有工作证和执法证吗?"一位老者质疑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场小区与城管的“斗争”因此而引发,将这个原本平静的小区变得沸腾起来。

业主们围住了这几名执法人员,要求他们出示工作证和执法证。执法是必须有法可依的,没有证件,他们的行为就与明抢无异。居民们的质疑尖锐而有力,但执法人员们的回答却显得滑稽和可笑,他们只是重复一句话,"我们是来拖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拖车的”,这四个字,对于在场的居民来说,已经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行动描述,而是一个隐含的挑衅,一个无法接受的轻视。他们是来拖车的,但他们有权利吗?他们没有证件,他们就应该被允许拖车吗?在民众的质疑和抗议中,执法人员无法回答,也无法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众的怒火是被压迫太久的情感的爆发,是对不公正的最直接的反抗。有人爬上拖车,有人挡住执法人员的去路,所有人都想要一个交代,所有人都想要公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的进展让人惊讶。原来,这个拖车的行动是由小区的社区组织的,执法人员是受社区书记的邀请前来执行任务。但他们的做法却遭到了居民们的强烈反对,这个带队的社区书记只好出面,承诺将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并向所有的居民道歉。

这种强势的执法行为,自然引起了居民们的不满。小区居民纷纷上前质问城管执法人员的执法依据,但得到的回应却只是:“我们是按照规定办事,你们不要阻碍我们的工作。”这种无视民意、强硬推进的执法行为,无疑让这个本就复杂的事件进一步升级。事件背景:混乱管理,无力规范

龙城嘉园小区位于洛阳市老城区,这是一个居民数量近千的中档小区。小区内环境混乱,有的居民随意停放电动车,有的电动车甚至超标准、无牌照。而且,小区没有专门的停车场或车库,大多数人都是将电动车停在楼下或者路边,这些混乱的现象早已悄然成为了一个痼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这次城管执法人员的进入,实际上是由社区领导安排的。社区领导称,他们是为了响应市政府关于整治城市管理秩序的号召,对小区内的电动车进行清理和规范。然而,他们在行动前并未征询居民意见,这也是此次事件冲突升级的重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质疑:职权不清,强盗行为

此事件一经曝出,网友就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第一,执法队是属于什么部门,是公安,是交警,还是城管,城管还能管拖车的活?这不是交警的事吗?先搞清楚是什么执法部门再来执法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执法队直接进到小区里面拖车,这是什么强盗行为,小区的物品都是私人家的,光明正大的进去拖,有权利吗?执法部门反而变成了违法部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穿着打扮怪异,不像交警不像城管,谁家执法全副武装,口罩墨镜一通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管执法:明确有规定,不能进小区

城市管理执法的行政处罚权依照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的相关规定来确定。这些规定涵盖了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全部行政处罚权,以及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诸多污染问题,包括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以及露天烧烤污染的行政处罚权。

此外,环境保护管理、工商管理、交通管理、水务管理和食品药品监管方面与城市管理有关的部分行政处罚权也属于城管执法的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些城管执法范围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城管没有进入小区内进行执法的权力。小区外的道路的管理权属于城管,然而小区内的管理则并非城管的职权范围。

作为执法者,城管执法队员理应清楚自己的执法范围。那么,城管执法队在小区内进行执法是否构成违法行为呢?这一问题需要相关部门进行鉴定才能得出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期望每一位执法人员都能够有执法记录仪,都能携带完整的证件,我们期待的是每一位执法人员都能理解,他们是为了公众,为了社会的和平与公正而工作,他们的权力来自于法律,来自于公众。

我们希望在执法过程中,所有人都能够尊重对方,理解对方,通过互信和理性沟通,赢得公众的认可和支持。同时,我们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于城市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他们依法行使职权,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尊重居民的权益。

最后,我们希望,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我们希望,我们的社区,我们的城市,能够更加和谐,更加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