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代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杨载携带诏书出使琉球,诏书中称其为“琉球”,从此成为正式名称,并奉行中国正朔。自此,琉球王国一直使用中国的年号,直至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日本强行“废琉置县”为结束。

琉球文化中明朝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琉球文化中明朝因素

明、清时期,随着琉球人民在中国的活动范围也不断扩大,有一些琉球使臣及随从,因为健康状况等原因故安葬在了中国,在苏州就一位琉球国贡使程泰祚墓,现在上方山山麓。

琉球文化中明朝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琉球文化中明朝因素

程泰祚曾经两次入清朝朝贡,还在琉球建起了第一座孔庙。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被琉球国王任命为“进贡都通事”到清朝进行朝贡,但在途中遭遇海盗,受伤后前往福州治疗。第二年才抵达北京献上国书和贡品,并且接受敕书和赏品。可是他在回国病逝在了苏州胥门外天妃宫,年仅四十二岁。康熙皇帝为表彰他的功绩,特命他葬于苏州,墓碑名《琉球国贡使都通事程公讳泰祚号景阳墓志碑》。墓碑上刻有“公固国中翩翩贵介也,生平笃实,以道事主,以孝事亲,交朋友以信,训子弟以礼。国人莫不钦仰焉”的赞誉。

程泰祚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泰祚墓

程泰祚的墓原址在苏州市第三十三中学操场旁边,由于道路改造,墓迁移至上方山,并建成了程泰祚碑。

琉球文化中明朝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琉球文化中明朝因素

程泰祚之子程顺则被琉球国人尊崇为“名护圣人”。程顺则在朝贡期间也曾多次前往苏州扫墓,并创作了许多关于苏州的诗词,他深深感受到吴地人民纯朴敦厚的恩情。